
至情至性 理趣盎然第三单元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大单元教学.docx
14页至情至性 理趣盎然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解读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古代散文作品的研习该单元选取了两晋到明代的六篇古代散文名作,其中《陈情表》《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为教读课文,《项脊轩志》《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为自读课文 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底色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人格,浸润心灵,丰富情感六篇古代散文名作或以情见长,至情至性;或以理取胜,理趣盎然体裁不一,风格各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在情感、思想和人生感悟,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在语文教材中的具体落实单元目标1.诵读古代散文佳作,理解文意,把握其思想情感及承载的文化观念,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2.在诵读涵泳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抒发情怀、表达思想的个性化手法,领会不同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品析章法之妙和细节之美。
3.运用对比与联系、评点方法,研习古代散文,了解古代散文的体裁特点和多样风格4.修辞立其诚,为文为人要“真”学习本单元选文的表达艺术,说真话,抒真情,述真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情境与任务学习情境:学校拟举办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为主题的共读共品汇报展示活动,以本单元六篇古代散文为主要研习对象学习任务:中心任务:情思理趣,各臻其美,探究内涵课时安排:根据我校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设计思路由单篇设计、每课设计到单元整体设计《陈情表》《项脊轩志》5课时 《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5课时《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4课时 单元研习任务 1课时环节一 事为情之始 情为事之华 ——《陈情表》《项脊轩志》研习 《陈情表》(两课时)任务一: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学习提示,自由朗读文本圈画出字词句疑难之处,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积累文中重点词语,对感兴趣处圈点批注,从文中找一些表示谦敬的词语,体会“表”的语言特点寻蒙国恩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谨拜表以闻)任务二:“自是皇权出血染,最是无情帝王家”,面对晋武帝征召,李密一直辞不赴任,冒犯龙颜。
一封辞表,晋武帝读罢反而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如果你是晋武帝,是文中哪些“陈情”打动了你?(事祖母至孝之情;进退狼狈之窘情;不矜名节,陨首结草之忠情;犬马怖惧之情)任务三:李密暂缓出仕不仅归功于辞表的情满笔端、婉转恳切,而且要得益于写作过程中的智慧正是文本的精心巧妙构思化解了一场君臣之间的重大冲突诵读交流,李密的“智慧”精心表现在哪里?任务四: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研读文本,结合相关资料,你认为李密辞不赴任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要尽孝吗?(开放性的题目,可同意可不同意事亲至孝,不愿废远,客观事实,一也;蜀国旧臣,顾惜名节,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认为刘禅“可次齐桓,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二也;西晋初年政局暗流涌动,李密顾虑重重,况且司马氏是靠阴谋篡位取得天下可以参阅《晋书·李密传》,从李密后来出仕的经历来看,受到不少打击,他的顾虑是有现实依据的,三也任务五:全文围绕“孝”而非“忠”来做文章,并着重指出“圣朝以孝治天下”,“孝”作为全文立论的中心,结合社会背景,谈谈为何舍“忠”取“孝”?课外阅读:《晋书·李密传》《“双赢”的智慧》 《项脊轩志》(两课时)任务一:自由朗读文本,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学习提示,圈画出字词句疑难之处,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积累文中重点词语,对感兴趣处圈点批注任务二:诵读全文,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小组互评项脊之名缘由项脊之风貌项脊之情项脊之志(项脊之名缘由: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项脊泾住过,一说追思先祖之意;一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说含有脊梁的意思,作者自号项脊生,也可理解为归有光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成为家庭中顶天立地的脊梁骨的人生志向项脊之风貌:修葺前后之不同风貌项脊之情含悲喜两方面项脊之志:发奋读书,重振家风,光耀家族任务三:最是细节打动人,一词一句总关情黄宗羲曾言:“予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细读文本,找出打动你心灵的细节描写进行赏析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细节描写就写出了家道衰落,一座富丽堂皇的府第变成了大杂院,而作者作为破落家族中的一员,又是个读书人,感慨之深,忧虑之远,可想而知,心潮波澜起伏魏氏勉励归有光:“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请敕命事略》琴瑟和鸣、心灵相通的知已任务四:关于本文主旨,有多种说法一说,写亲子和夫妇之情的;二说,作者对昔日家庭生活的怀念;三说,作为一个没落家族的子弟,对家道中落、分崩离析发出惋惜和哀鸣,同时也在沉痛凭吊个人不幸际遇。
读罢文本,谈谈你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任务五:王锡爵评价《项脊轩志》,“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宗庙质朴之乐),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言有尽而意无穷,情感流溢与老妪交谈,思念慈母,“余泣”;瞻顾先人之象笏,“长号不自禁”;徘徊于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下,想念爱妻,长相思兮长相忆前三段写尽十八岁少年的喜与悲,后两段是三十岁后补写丧妻前后的喜悲查阅归有光的相关资料,整理人生经历,说说前后文抒发的情感有无变化课外阅读:《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陈情表》《项脊轩志》比较研习 (一课时)任务一:“表”和“志”是古代两种文体,结合两篇课文的学习体会,说说两种文体的特点任务二:《陈情表》纯是一片至性语,《项脊轩志》一往情深,两文都以情真见长《陈情表》有明确对象和实际目的,《项脊轩志》以自我变现、自我抒情为主,两文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何不同?任务三:后人评《陈情表》,“不事雕琢,唯见天真烂漫”,评《项脊轩志》“不俟修饰而能情辞并得”,两文在语言方面都较少华丽雕饰,以传情达意为主自读课文,小组讨论,说说两文在语言方面的不同之处任务四:从两篇文章中任选一篇,自主选择不同角度,如思想情感、表达手法、章法、语言风格等,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段,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以致用)任务五: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谈谈你对忠孝的认识选做)材料一:太子燕会,众宾百数十人,太子建议曰:“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众人纷纭,或父或君时原在坐,不与此论太子谘之于原,原悖然对曰:“父也太子亦不复难之《邴原别传》)材料二:熹平四年,辽西太守甘陵赵苞到官,遣使迎母及妻子垂当到郡,道经柳城,值鲜卑万余人入塞寇钞,苞母及妻子遂为所劫质,载以击郡苞率骑二万与贼对陈,贼出母以示苞,苞悲号,谓母曰:“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唯当万死,无以塞罪母遥谓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尔其勉之!”苞即时进战,贼悉摧破,其母妻皆为所害苞自上归葬,帝遣使吊慰,封鄃shu侯苞葬讫,谓乡人曰:“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遂呕血而死《赵苞弃母》)环节二 心连广宇 体悟生命 ——《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设计《兰亭集序》(两课时)任务一:自由朗读文本,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圈画出字词句疑难之处,小组交流,教师答疑学生对感兴趣处圈点批注。
任务二:诵读全文,前两段写兰亭集会盛况,文美景美意境美,历来为后人称道,完成下列表格 兰亭雅集时间地点事由参加者环境活动天气心情任务三:《兰亭集序》表达出富有哲理的生命之思,结构紧凑,思路清晰思考讨论,作者的情感是如何起伏变化的,说说变化的缘由任务四:知人论世——《兰亭集序》表达出富有哲理的生命之思,特别是文中点睛之笔,“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引发了不同时代读者心灵的共鸣,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认识任务五:了解其人——阅读相关资料,谈谈王羲之其人1)然古人处闾阎行阵之间,尚或干时谋国,评裁者不以为讥;况侧大臣末行,岂可默而不言哉?《与会稽王笺》(2)上命所差,上道多叛,则吏及叛者席卷同去又有常制,辄令其家及同伍课捕课捕不擒,家及同伍寻复亡叛百姓流亡,户口日减,其源在此《遗谢安书》(3)然所谓通识,正自当随事行藏,乃为远耳愿君每与士卒之下者同,则尽善矣食不二味,居不重席, 此复何有?而古人以为美谈济否所由,实在积小以致高大君其存之!《诫谢万书》(王羲之曾一度为官,关心国事,心忧苍生;关注民情,分析吏情,指陈利害,颇有政治见地;对人对事,关切热诚,有济世安民之志课外阅读:《晋书·王羲之传》《对生命的解读》 《归去来兮辞并序》(两课时)任务一:自由朗读文本,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圈画出字词句疑难之处,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教师答疑。
学生对感兴趣处圈点批注任务二:思考其为人——阅读小序,小组讨论,从小序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你觉得陶渊明是个怎样的人?(信息:出仕缘由,辞官原因,写作背景和时间陶渊明其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质性自然,厌恶官场,热爱田园)任务三:想见其为人——张中行先生所说:“(文中)活动和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生活画面中的人物是远离世俗的,是安乐闲适的辞”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画面的描绘和组接来传达情感诵读全文,依据内容在脑海里想象出五幅画面,并为每幅画配一段文字,100字左右归途、归家、归园,归田、归尽)任务四:书写其为人——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归有光说:“两晋文章,此其杰然者足见两人对该文推崇备至奇文共欣赏,任选角度,写一段推荐文字,向学校文学社推荐该文可结合《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任务五:了解其为人——阅读相关资料,谈谈陶渊明其人1)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十二首·其二》 (2)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十二首·其五》(3)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饮酒·其八》(4)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陶渊明传》(陶渊明平生志事,在于兼济天下,猛志所向,超越四海,而世道艰险,淹留无成光阴流逝,五次出仕,志业未成,生命价值未能实现课外阅读:萧统《陶渊明传》 《鄙弃仕途,归隐田园的诗意自白》魏晋文士的旷达和善思——《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研习(一课时)任务一:结合两文,谈谈“序”和“辞”两种文体特点任务二:王羲之纵情山水,见会稽山水便欲终老于此,陶渊明辞官归乡,欲乘化而归尽在“人的觉醒”和“山水的发现”的魏晋时代,从雅集欢饮、山水田园中,体现了文人雅士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但两人毕竟是不同的人,两人思考感悟也存有差异小组交流,探讨两人对自然和生死的思考有何不同?任务三:魏晋时期,文坛上已开始流行雕饰堆砌之风,这两篇文章却堪称其中的清流,不追求藻饰,不滥用典故涵泳品味,赏析文中佳句,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