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课件.ppt
30页·,农村和城市的改革,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8课,一、农村的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走进改革,改革的背景,,改革前的中国农村给您留下什么直观印象?,------走进改革·改革的背景------,,材料: 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经营、统一分配的经营管理体制它过于集中,搞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长期停滞徘徊,到1978年底,全国还有上亿农民未解决温饱问题 ——课文49页 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是什么原因造成当时农村经济的落后? 人民公社体制 (农村改革的根本原因),------走进改革·改革的背景------,1978年以前全国农民年收入,22,132,,,,春紧夏松秋光蛋,碾子一住就要饭 ——凤阳花鼓,------走进改革·改革的背景------,1978年的安徽发生了什么自然灾害?,1978年安徽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安徽省委制定了什么措施渡过难关?,,安徽省委制定的借地种粮的政策,小岗村开始改革尝试的直接原因,------走进改革·改革的背景------,,,感知改革,改革的历程,------感知改革·改革的尝试:小岗村的故事------,“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一年后的小岗村,,3万 多斤,2万多斤,,13万多斤,200元,------感知改革·改革的尝试:小岗村的故事------,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为主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感知改革·农村改革的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1、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 2、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 3、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感知改革·农村改革的影响------,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课本54页第2题,·,承包责任制政舍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实际已不存在1984年,全国99%的生产队选择了家庭联产,------感知改革·农村改革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感知改革·农村改革的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对生产关系的一种变革,公有制经济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1978年-----94.8%,------感知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家关于城市改革的总方针:,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感知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感知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但是,近40年的时间中,两个工厂从未实现过铜的买卖。
在沈阳市区的一条马路上,路的一边是生产铜的沈阳冶炼厂,路的另一边是需要铜沈阳电缆厂,材料一,,电缆厂厂长王宝安,当时买铜是不能 到对门生产铜的冶 炼厂买的,而需要到 几千公里以外的南方 去买大概运费 起码每吨增加四 五百块钱,,,我们归机械部管,他归冶金部管我们的原材料是机械部调拨给我们,当时是计划经济,国家给下任务,所以企业之间根本不存在直接对话沈阳电缆厂的副厂长刁成山,,(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 “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材料二,------感知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一说明了计划经济下国家是怎样管理企业的?,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企业缺乏自主权材料二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什么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职工缺乏积极性;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以致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突破口:扩大企业自主权,政策:放权让利、政企分开、所有权和 经营权分开、利改税,经营方式:承包、合资、联合、租赁,分配政策:按劳分配,总结练习,,一、农村 改革,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及影响,1 改革背景,3 农村改革的新趋向,1 总方针:所有制结构的改革,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1.国有企业改革首先从什么开始?( ) A.改革经营模式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推进企业改组联合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开始的。
A.农村 B.沿海地区 C.城市 D.小型企业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改革在农村推行的是( ) A.生产队责任制 B.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C.分田到户 D.包产到户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城乡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 是( ) A.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B.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C.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A,B,D,5.阅读分析材料 材料1:安徽省凤阳县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回答: (1)“大包干”实行后,在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者之间,首先保证的是哪方面的利益?“大包干”的结果怎样? (2)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小私有个体经济有什么不同?,答:首先保证国家的利益; 结果:以“大包干”为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①背景不同:,农业合作化前的小私有个体经济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经过土地改革形成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纠正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弊端而实行的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②所有制不同:,农业合作化前的小私有个体经济是在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后形成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其本质仍是土地私有制;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方式的一次伟大变革,其本质仍然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③经营方式不同:,农业合作化前的小私有个体经济基本上是家庭分散经营;家庭联产承包制则是家庭分散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制度④土地性质不同:,农业合作化前的小私有个体经济下是土地私有,可以买卖;家庭联产承包制下是土地公有,不能买卖材料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 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共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请用史实说明: (1)建国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重大调整或变革? (2)这些重大调整或变革各有何作用? (3)从这几次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答:土地改革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合作化: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建立,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人民公社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向前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答: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改革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③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④生产关系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