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一做学习数学教案.doc
7页做一做学习数学教案结合有趣的剪纸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在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欣赏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一起看看做一做小学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做一做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的分类. 教学资源:学具袋.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课 1.出示小黑板(做习题) 2.出示挂图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感知分类 1.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2.引导: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明确分类 1.像售货员阿姨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引出课题) 2.小组合作整理学具,让学生体验分类. 3.讨论.汇报. 三.展示汇报,质疑点拨 1.小组里同学把自己所有的 铅笔拿出来,放在一起. 2.互相说一说这些铅笔可以怎样分类. 3.汇报交流. 4.游戏:整理我的小书包 (先自己整理,然后同桌交流是怎样整理的) 四.巩固新知 1.做教材第39页的〝做一做〞 (出示图片,板演) 2.做练习六的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先自己观察,在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3.做练习六第2题,涂色 (先让学生自己涂,然后同桌互查) 4.做练习六第3题. (出示挂图,集体做,说出那个不同,为什么不同) 五.展示提高 1.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课后能运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 2.实践作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还有回家把自己的玩具分分类. 做一做小学数学教案2 学习内容: 教材P 26—27 学习目标: 1. 结合有趣的剪纸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 在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 欣赏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学习过程: 一.预习任务 1.同学们,你们喜欢上手工课吗?都会做什么手工呢?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淘气和笑笑在手工课上剪的一些漂亮的图案.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二.合作探究 1. 你能剪出上面的图案吗?试一试. 2. 说一说,操作中要注意什么问题?(说一说) 三.巩固提升 照样子试一试.剪一剪. 四.当堂检测 你能试着剪一剪吗? 错题改正及整理 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能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 做一做小学数学教案3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 本节课围绕的4.5.6的组成设计了三个操作活动.活动一,4的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2个蓝色花片和2个红色花片,合起来有几个花片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目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合起来的含义,体验合的方法,并通过摆出的花片学习2和2组成4.活动二,5的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两种颜色的花片,使它们合起来是5个的活动要求.这个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会有不同的做法.在学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5的组成式.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归纳出1和4,2和3这两个组成式.活动三:6的组成.在学生学会了5的组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总结归纳出6的组成式.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归纳4—6各数的组成式的过程. 2.理解和体会合的方法,学会6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愿意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掌握2—6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分与合的方法,了解6以内数的组成. 二.学情分析 (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 潜能.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具的演示.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圆片为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二)精心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爱活动,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他们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因此,我努力创设多种情境,鼓励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又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保持热情.高涨的情绪,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变 苦学 为 乐学 .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1.说出10以内数的顺序. 2.猜数:一个数比3大比10小,它可能是几? 3.用我们学过的数字说一句话.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话: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好吗?我们给他们鼓鼓掌!(学生热烈鼓掌) 同学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谁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生:把分开的两个手合在一起 说得真好!看来只有把分开的两手合在一起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合).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合成. [说明:通过鼓掌,使学生理解合与分的意义.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一)学生动手操作合的过程,学习4的合成. 拿出2个蓝色圆片和2个红色圆片,合起来有几个圆片? (1)放手让学生活动,教师适当引导. (2)全班反馈,交流摆的结果. 使学生知道两种颜色的圆片摆的先后不一样,结果相同. 教师讲解:2合2合起来是4,并写出表达式. 结合学生的表达,板书_ (3)把两种颜色的圆片分出来. (4)下面同桌合作,每人拿出一种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4个. (5)交流拿的方法,总结让学生知道,无论哪的是哪种颜色的圆片他们的顺序如何,都是1和3合起来是4个.谁还可以说出几和几合成4?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同学们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合成. 3.比较两种分法 提问:观察这两种分法,同学们们有什么发现?(分成的2个数交换了位置)教师小结:当我们找到一种分法后,可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即可得到另一种分法. (二)探索5.6的合成. 1.师:同学们们很聪明,一会儿就将4的合成学会了.下面拿出两种不同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5. (1)学生自主操作.(通过摆两种颜色的圆片,探究5的合成) (2)让4人合作交流得出的结论. (3)小组长归纳汇报探索结果. 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 (4)去掉圆片的颜色,使学生归纳几和几合成5. (5)选择好的方法记5的组成. 2.拿出两种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6个.(方法如5的合成) [说明:在探究新知阶段,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让学生的思考力逐步生长.通过摆圆片.〝手势法〞的练习,学生能有序的记忆.] 四.游戏活动,运用巩固 1.〝轻松入门〞:看图填空. (1)学生自己完成填空.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并说出2.3的合成. (3)先摆一摆,再看一看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2)完成书上练习. (4)请学生说出2和3的分与合. 2.〝快乐学习〞:填一填 3.〝小试牛刀〞:看图画一画 4.数学游戏:教师说游戏规则,同桌之间经行. 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因此在这一环节,以游戏巩固,可以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堂小结,深化认识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完整揭示课题:6以内数的合成) 2.回家把6以内各数的合成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师: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把今天学的和做的游戏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好不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再见! (简单的课堂小结,让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再次得到满足;教师对课后的要求,巧妙地将学习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书本延伸到生活.) 做一做小学数学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