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庄子二则》备课导航-【轻松备课】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docx
5页21《庄子二则》备课导航-【轻松备课】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二则》备课导航 学习目标 1.搜集庄子的相关资料,了解庄子及《庄子》,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庄子想象丰富、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3.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语调,理解两则寓言闻述的道理;体会庄子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方法指导 1.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反复诵读,梳理文章内容,感知大鹏形象,把握庄子与惠子的辩论逻辑 3.欣赏文章中庄子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基础解读 题目解说 《北冥有鱼》:“北冥"即北海题目是编者加的,意思是北海有一条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题目意思是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题目是编者加的,交代了人物、地点以及故事的开端和由来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 篇,包括内篇 7篇、外篇 15 篇、杂篇 11篇。
庄子的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想象丰富,汪洋恣肆,善用比喻,活泼风趣,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背景资料 《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他虽有志向,却不得伸展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同流合污;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污秽,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因超脱世俗的生活情趣很难找到知已惠子就是庄子的一个难得的谈得来的好朋友,他们都好辩论,也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抬杠”对于惠子的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进行反驳的,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已意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差异,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友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的挚友 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古今异义 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义:愤怒) 是鸟也(古义:指示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南冥者,天池也(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今义:湖泊名) 野马也(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珍稀动物) 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安知鱼之乐(古义:疑问代词,表反问,怎么,哪里今义:安全,安定) 一词多义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其名为鲲(代词,它的)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示选择) 词类活用 《齐谐》者,志怪者也(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者去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探究突破 结构图解 主题点睛 《北冥有鱼》一文通过对鲲变为鹏,鹏展翅高飞去南海的神奇想象,表达了一切事物都要凭借一定的外界条件才能活动的观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论辩,表现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疑难突破 1.如何理解《北冥有鱼》中的大鹏形象 ①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翼若垂天之云”都突出了其形体之大②力大无穷大鹏飞行时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能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可见其力大无穷③志存高远大鹏从北海迁徙到南海,一北-南,其间山高水远,可见其意志坚定,志向高远④善借长风大鹏之所以能翱翔长空,完成南徙的“万里长征",还因为它善于把握“海运”的大好时机,借用外力,扶摇直上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请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是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在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是“怎么知道" 观点二: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写作借鉴 1.善用比喻、寓言故事来说理, 鲲鹏之变这一寓言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比喻,而小的比喻只有一句或几句,如野马、尘埃等,将抽象的道理讲得非常具体形象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一开始描绘了大鹏展翅而至九万里的雄姿和青苍辽阔的天空,展现出一个广阔壮丽的意境,显示了庄子奇特丰富的想象,极富浪漫主义气息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精彩的论辩艺术 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论辩过程轻松、闲适,二人的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他们日常生活的趣味 对接中考 从课文中挖掘考试命题 (河南开封月考)与“去以六月息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考点:倒装句)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全石以为底 C.舜发于畎亩之中 D.甚矣,汝之不惠 答案:C (C项为状语后置,与例句一致) 【答题技巧】对待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句式判断类题目,需要分析每个句子成分的先后顺序,确定有无倒装现象,然后判断属于哪种倒装句;对于句子翻译题,如果存在倒装情况,翻译时需要调整为正常语序。
(山东泰安期末检测)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 面对惠子的步步紧逼,庄子回转话题,偷换概念,在既有“怎么"义,也有“哪里”义的“安"字上做文章,将惠子所问的“怎么知道”故意解释为“哪里知道",避重就轻,巧妙化解了难题,其机智灵活可见一斑 【答题技巧】理解文章内容,要从文章重点词语人手,文中的“安”是理解的关键,庄子偷换概念,避开了惠子的追问 之 其 鲲变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鹏徙南海(水击三千里,扶摇九万里) 9 硕大无比 力大无穷 北冥有鱼 拟想鹏俯瞰大地(天地浑茫) 庄子:安知——偷换概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机智巧妙 轻松闲适 惠子:安知——发难、咄咄逼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