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8匆匆 教案.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水***
  • 文档编号:358432418
  • 上传时间:2023-08-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0.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8 匆 匆《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于1922年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第2~4自然段写时光一去不复返,“我”惆怅又伤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第5自然段回扣题旨,首尾呼应,引发思考课文开篇用一组排比句描绘了春景的画面,但作者的的目的并不是要展现春天的美丽,他紧接着便提出了核心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核心问题之后,作者又连续提出了三个追问这种对比和一连串的问题,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怅然若失的情感之后,作者以“我”的生活为叙写内容,生动地描写了时光的匆匆流逝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比作一滴水,突出自己流逝的日子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比喻新奇用拟人手法表现时光的流逝,“行走的太阳”“挪移”“跨过”“飞走”等描写将抽象的时光流逝形象化,具体可感,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在第4自然段,作者一连六问将他的苦闷、惆怅、不安的情绪直接表现出来,第5自然段作者再次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与开篇形成呼应,将自己的情感历程完成地呈现出来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写“藏、挪”等生字和“确乎、空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3.学习作者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4.通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情感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读音上要特别注意“藏”是多音字,在本课读cáng;“蒸”是后鼻音、翘舌音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6个,在生字书写教学时,要注意“藏”和“蒸”都是上下结构,都是草字头,书写时要注意把草字头写得扁、长,为下半部分留出空间挪”“徘”“徊”“裸”都是左右结构,可以结合形声字特点记忆字形,如“徘、徊”的字义均与行走有关,因此是双人旁;“裸”的字义与衣服有关,因此是衣字旁词语理解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叹息”“徘徊”“微风”“游丝”可以结合课文描述的情境来理解2.阅读教学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因此可指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课文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从而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指导不易读好的句子,可以让学生自己读、合作读,也可以采用对话等方式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了解了课文内容,又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感,同时落实了背诵课文的要求在课文读通顺后,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一下,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再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可以聚焦第1~4自然段进行细读品悟,引导学生边默读边批注,互相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3.表达运用课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排比、设问等,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迁移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从而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动真切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直接说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让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流露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延伸想象,以仿写第3自然段的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这样进行实际写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迁移学习能力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相关资料和他所写的其他散文。

      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4.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第1、2自然段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教学过程板块一 谜语导入,揭示课题1.谜语导入1)师: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一直在我们身边,可是我们却看不到、摸不着我们常常忘记它的存在,可它一旦逝去,我们就会追悔莫及有人说,浪费它就是浪费生命还有人把它比作海绵里的水,说只要愿意挤,总是会有的那么,它是什么呢?(2)学生回答,教师揭示谜底:时间2.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从古到今,我国许多文人都曾因为感慨时间的流逝而创作出经典的文学作品,例如《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我国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也因为时间的流逝发出了自己的感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这篇专写时间的散文《匆匆》3.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4.介绍作者朱自清(1898—1984),字佩弦,江苏人,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文艺论著《诗言志辨》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藏”是多音字,在本课读cáng;“蒸”是后鼻音、翘舌音;“挪”是鼻音;“裸”的声母是边音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提醒学生注意笔顺注意:“藏”的下半部分“臧”中的“臣”不要写成“”藏”的第六笔是竖折,第八笔撇的起笔要在第7笔横的中间蒸”中间的“丞”下面的横不要写得过短挪、徘、徊、裸”是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4.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确乎 空虚 不禁 挪移 觉察 叹息 徘徊 微风 何曾 游丝 赤裸裸5.齐读词语,强化记忆6.整体把握1)读课文,找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实际上是在问什么?(提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实际在问:为什么时间流逝得如此快)(2)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合作交流,讨论本课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课件出示答案)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作者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时间从我们身边伶伶俐俐地逝去,令人感慨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首尾呼应,再次提出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问题3)反复诵读,在文中圈出有关时光特点的字词,你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时间的匆匆流逝呢?一去不复返 溜 没有声音 没有影子 轻轻悄悄 挪移 匆匆 跨过 飞走闪过 逃去如飞(4)学生齐读板块三 品读课文,赏析词句1.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全班交流2.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要点1)学习体会第1自然段①引导学生自由读、分组读②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感悟?要点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以排比的句式描绘生机勃勃的春景,再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一去不复返进行比较,写出了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无奈要点2:第1自然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

      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④教师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匆匆》写于1922年3月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被摧垮,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处于十分苦闷的时期,他感到无限空虚与惆怅,陷入了苦闷之中在犹豫、徘徊时,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不愿蹉跎青春,浪费时日,虽彷徨而仍思有所作为,于是朱自清写下了这篇抒发了自己真情实感的散文⑤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让学生读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惋惜之情2)学习体会第2自然段①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小组交流讨论重点语句教师课件出示相关内容)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②师:这个自然段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③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头涔涔而泪潸潸”针尖上的一滴水”和“大海”这两个鲜明的比喻,形象地突出了在无垠的时间长流里,人生命的渺小正是因为作者想到时光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自己还没有什么作为,因而“头涔涔而泪潸潸”④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并联系词语所在的语境,理解“涔涔”“潸潸”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潸潸:形容泪流不止在文中描写作者因没能抓住流逝的时间而焦虑痛心、无奈苦闷的样子3.小结:本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匆匆》这篇美文细腻、诗意化的语言特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看看作者是怎样用巧妙的表达方式将文章写得生动感人的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修辞手法的作用,背诵课文2.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3.引导学生感悟时光匆匆,懂得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教学过程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对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进行组词听写2.课文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学生发言)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块二 品词赏句,体会感情1.过渡: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2自然段,了解到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剩下的内容,看看作者又表达了什么情感,以及是如何表达的2.学习第3自然段1)学生思考: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如吃饭、睡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又是每个人都有的真实经历,所以会让我们产生共鸣。

      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结合课文句子分析句段1: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①引导学生感悟拟人这一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提示:拟人的主要表达效果是使描写的事物形象生动,使抽象的事物更具体)②教师点拨: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流逝的日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和我们形影不离,却又转瞬即逝;用“跨”“飞”“溜”等动词,写出时间流逝之快3)学生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对时间流逝的感受写下来,同桌交流教师相机出示仿写示例示例:哭泣的时候,日子从眼泪中淌过;上课的时候,日子从笔尖划过;听音乐的时候,日子从旋律中飘过;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闪过3.学习第4、5自然段1)第4自然段共有几个问句?有何效果?六个问句起到了加强语气、强调感情的作用强烈地表达出作者感慨时光流逝,不愿虚度自己青春年华的情感2)朗读指导师:从这几个问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时间流逝有着强烈的不甘,但又充满无奈大家带着这样的情绪,朗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葡萄沟》每课时精品教案汇编(含两个教案).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黄山奇石》精品教案(第二课时).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葡萄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音乐万花筒 津冀之声》精品教案.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 沪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第1课时 Get ready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登鹳雀楼》说课稿.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桥》优选教案(第一课时).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葡萄沟》每课时培优教案汇编(含两个教案).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葡萄沟》每课时教学设计汇编(含两个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第三课时).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葡萄沟》每课时优质教案汇编(含两个教案).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黄山奇石》培优教案(第一课时).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 人音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唱歌 打花巴掌》精品教案.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黄山奇石》每课时培优教案汇编(含两个教案).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古诗二首》每课时教学设计汇编(含两个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精品教案(第二课时).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每课时精品教案汇编(含两个教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