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2教学目标的制定.doc
10页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教学目标制定这项内容一、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一)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及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当然,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要增强“课标”意识,自觉依据“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进行教学,减少教学随意性,克服在教学目标上“不达标”和“超标”现象一方面,我们制定的所有目标不应当超标,另一方面,全部目标的合成,也不能低于标准的总体要求在我们的教案中就出现目标定位不准确,有超标、或不达标现象如:四年级古诗教学,目标中“了解古诗‘寓情于景、移情于景’的表现手法,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超出学段标准人为拔高的而三年级古诗两首教学目标中“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句中“坐”和“泊”的意思”对古诗的教学定位又是不达标的所以,我们要认真钻研课标,从语文学科的整体要求出发,一切具体目标都不能与总目标相悖要力求三个维度有机结合,力求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段目标要求保持一致中段阅读教学要注重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四年级《但愿人长久》一课的目标设计:教学目标3.读懂课文,初步学习借助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结构,从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把初步学习借助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结构,从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它体现了在中段,尤其是四年级在三年级强化段的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到把握篇的结构,从而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能力)高段阅读教学不仅要抓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而且要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还要指导学生学习阅读不同文体的作品,掌握阅读不同文体作品的基本方法总之,要深入研读课标,吃准年段教学目标,这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二)教材内容不同教材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要吃透文本特点,把握编者意图,顺着编者思路去设计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去考虑目标的侧重点三年级上册3课《古诗两首》教学目标的制定就体现文体特点:1.学会本课 8个生字,并且理解“坐”和“泊”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两首古诗2.通过反复吟诵古诗,读懂诗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两首诗描写的不同景色,感受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截然不同的情感。
3.学习运用对比、抓住诗眼、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古诗4.在诵读中,激发学生热爱中国诗词的情感,感受中国经典文化的魅力反复吟诵、对比、抓住诗眼、想象画面”这些都是古诗文体决定的学习方法五年级上册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目标的制定就体现了教材编者的意图: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文本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着迷、迷恋、痴迷”等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并借助这三个词语理清文章结构,提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2.朗读课文,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等方法读懂文章内容,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体会“装满昆虫的衣袋”的含义,从中受到感染和启示,激起对自然、科学热爱的志趣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文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初步体悟文章题目与内容的关系,学习作者拟题的巧妙之处这一目标的拟定主要把握了这篇课文的课后题“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这一单元的主要训练重点就是进一步提升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而且要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三)学生实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必须予以充分考虑,要重视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
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表述要简明、具体、易操作、易检测,主干要鲜明,数量不能过多,否则难以落实或难以保障教学质量从六年级上册4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A\B目标的设定比较中,我们能看出B目标的设定较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具有简单、实用、可操作性的特点A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B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文中描写的场景按顺序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加小标题,理清文章的脉络,完整地概括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3.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读懂课文,走进人物内心,感受肖邦悲壮的爱国主义情怀4.在品味人物形象的同时,学习作者通过几个不同的场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集中表现人物精神的表达方法二、教学目标制定的内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设计要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认知目标小学语文教学要通过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常用的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和复述指定的课文;能读懂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这些目标要求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 2.能力目标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得到全面提高3.情感目标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学会审美,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人文渗透和滋养下面在我们的优秀教案中挑选较好的教学目标设定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2《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目标:(田广波 滕州市北辛街道中心小学)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书写课后词语,积累“骄阳似火”、“烈日当空”、“惊涛拍岸”、“山崩地裂”、“意味深长”等成语字、词——认知目标)2、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关注提示语,读好人物对话,进而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朗读——能力目标)3、学习结合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方法,懂得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学习方法——情感目标)四年级4《秋天》教学目标: (沈齐奔,滕州市姜屯镇中心小学)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语言的生动优美,积累描写秋天的语言字词、朗读、背诵、积累——认知目标)2.在朗读中,读懂诗歌的内容,感知秋天的丰收与美景初步体会诗歌拟人、排比、比喻等写法的生动,感受诗人对美好秋天的赞美之情理解内容、学习表达——能力目标、情感目标)3. 练习以“走进秋天”为题,将诗歌中描绘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并尝试使用拟人、比喻等写作方法表达训练——能力目标)五年级2《陶校长的演讲》教学目标: (李红梅 滕州市荆河街道中心小学 ) 1.学会本课的生字,重点指导“策、炼”的书写,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语言环境读懂“锻炼、否则”等词语的意思学会用关联词语“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字、词——认知目标)2.朗读课文,知道“每天四问”的内容,根据构段方式,进行复述课文朗读、理解、复述——认知目标)3.了解演讲稿的特点,初步学习有层次、有条理地阐述一个问题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能力目标) 4. 通过探究性学习,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人文精神的渗透——情感目标)五年级上册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目标: (尹作全 山亭区徐庄镇中心小学)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字、词、读、背——认知目标) 2. 能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读懂诗歌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怎样才能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理解内容——认知目标) 3. 通过诵读、品味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初步领悟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诗歌的音韵美,并模仿诗歌中明显的语言范式进行创编 (学习表达、仿创诗歌——能力目标) 4.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激起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索自然的兴趣人文精神的渗透——情感目标)六年级1《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目标: (姜彭 滕州市实验小学新校南区)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词语的意思字、词——认知目标)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背诵诗歌。
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当,学习作者准确运用词语来描述事物的方法并学习在阅读中继续巩固、提升学生的概括及整体把握现代诗歌这一文体文本的能力朗读、背诵,理解内容、学习表达——认知目标、能力目标)3、使学生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初步领悟诗歌的表现手法,并模仿诗歌中明显的语言范式进行创编学习方法——能力目标)4、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和吟诵诗句,使其感受祖国丰富的物产、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从而激起生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感人文精神的渗透——情感目标)六年级2《郑成功》教学目标: (程侠 枣师附小学)1.认识并规范正确书写本课生字,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横行霸道、载歌载舞、惊恐万状、负隅顽抗”等词语的感情色彩,并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词语字、词——认知目标)2.朗读课文,在熟读并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复述课文朗读、理解、复述——认知目标、能力目标)3.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懂得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人文精神的渗透——情感目标)4.引导学生赏析第五自然的的精彩描写,并总结写具体场面时的注意事项,并仿写一个活动场面。
小练笔——能力目标)六年级上册《习作1》教学目标:(杨芳芳 滕州市第四实验小学)1、观察生活,通过回忆与交流,打开思路,能重新审视自己的假期生活,选择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作为写作素材作前体验——培养观察积累)2、能借助习作表达自己的见闻或独特感受,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习作实践——能力目标)3、作后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在与人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分享暑期带给大家的回味作后评改——情感目标)三年级上册《习作1》教学目标: (胡勤芝 滕州市第二实验小学)1、通过读习作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初步感知习作所包含的丰富的生活内容,知道写作并不难,产生对习作的兴趣,激起习作的欲望作前体验——情感目标)2、观察生活,从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中选取一件写下来,争取做到让人看明白习作实践——能力目标)3、尝试习作,先打草稿,再朗读修改后誊抄在习作簿上,参加班级作文周报的评选作后评改展示——能力、情感目标)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