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教初中数学教材的修改情况.ppt
33页一、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结构体系的改变,二、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修订中重点关注的 十一个方面,,,三、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7年级教材的修改 情况,四、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7年级教材配套教参 的修改情况,五、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使用的建议,,,,七年级上册,一、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结构体系的改变,七上修订前编排顺序,七上修订后编排顺序,七年级下册,七下修订前编排顺序,七下修订后编排顺序,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1. 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材中的体现 2.关注“两基”到“四基”的落实 3.关注学生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培养 4.创设有利于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平台 5.进一步重视引导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 转变,二、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修订中重点关注的 十一个方面,6. “数与代数”内容更好地体现模型思想和渗透算法思想,注意,本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中有增加或删除的一些内容, 增加的内容有:“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最简分式”的概念,“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作为选学内容),“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作为选学内容); 删除了“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有效数字”的概念,“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中的函数的自变量范围”。
同时对一些内容要求进行修改,如“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改为“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将“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改为“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7.“图形与几何”内容继续重视用变换的观点 研究图形,“平移、轴对称、旋转、相似变换、位似变换、投影(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图形与几何”中有一些内容进行了调整,如增加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及推论,切线长定理的证明,“尺规作图”中增加了“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删除了有关梯形、投影中的“视点”、“视角”、“盲区”、“阴影”等内容教材修订中要相应进行变化8.“统计与概率”内容强调统计活动的全过程,突出统计 的意义和统计思想,强调对“随机性”的体会,统计通过设计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同时注重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渗透随机思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关于“统计与概率”内容的调整,增加“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通过表格、折线图等,了解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等内容;删除“极差”等内容。
9.“综合与实践”尽量设计新的问题情境,使之具有 更好的可操作性 10.在体现教材内容弹性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 11.教材的版面设计方面不断创新,,三、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7年级教材的修改情况,1、知识结构的变化,2、具体内容的变化,3、呈现方式的变化,七年级上册,1、知识结构的变化,七上修订前编排顺序,七上修订后编排顺序,七年级下册,七下修订前编排顺序,七下修订后编排顺序,2、具体内容的变化 (1)章前图与引言 (2)内容选取方面 (3)小结与复习 3、呈现方式的变化 (1)重视栏目功能的统一,设置“观察”“探究”“动脑筋”“做一做”“说一说” “议一议”等栏目 (2)重视小贴士提醒与注意 (3)文字简明,适当插图, 漫画 (4)严格按照课时编写,,四、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7年级教材配套教参 的修改情况,第1章 有理数 一、课程内容 按照课程标准 二、教材说明 本章是在小学学习了自然数、正分数、正小数,并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对负数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反意义的量的讨论引入正数和负数,从而将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引入一种“新”数之后,我们必然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数的大小关系,二是数的运算。
为了规定有理数大小关系和运算法则的方便,需要引入一些辅助概念和工具,这便是相反数、绝对值、数轴有理数及其运算是初等数学最基础的内容,在理解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好有理数的运算,是学好后续内容的前提根据知识间内在的逻辑性,本章的教学内容分7个小节,顺序安排如下: 本章新知识引入过程的设计,既关注了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的内在的逻辑性,又考虑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例如,对于负数的认识,教材先通过生活中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出负数,然后,通过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大小比较及有理数的运算逐层深入地认识负数再如,有理数运算法则的引入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借助现实背景,二是借助已有的知识基础在加法、减法、乘法中的“一个负数与一个正数相乘”法则的引入时,精心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尽可能地使学生能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运算法则,体会运算法则规定的合理性而在引出乘法中的“负负得正”法则时用到了乘法分配律,认为在同时含有两种运算的代数系统中,联系两种运算的分配律对于代数系统的协调(和谐)是必不可少的,而“负负得正”的法则正好是分配律所要求的这样的设计,旨在既体现具体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又兼顾学生的认识水平。
本章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设计,关注了教材的导教与导学功能通过 “观察”、“说一说”、“议一议”、“动脑筋”、“探究”等栏目的设置,力图突出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互动 本章教材的编写,充分关注了数形结合、转化化归、分类讨论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揭示和提炼 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点、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或者需要说明的问题,本章适时设置了一些“小贴示”予以标示 三、课时建议 1.1 正数与负数 1课时 1.2 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 3课时 1.3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课时 1.4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1.5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 4课时 1.6 有理数的乘方 2课时 1.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课时 小结与复习 2课时,四、评价建议 1.对本章“双基”达成情况的测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把握好对有理数及相关概念的要求 学生对有理数意义的理解要有一个过程,当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后,通过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分,学生才可以更深一层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就现阶段而言,只要学生达到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知道引入负数后,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数都是有理数;二是能将目前所学的数从形式上进行分类值得注意的是,从更高的观点看,小数、整数就是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的说法是不对的,教材之所以这样处理,是为了使学生在认知基础可能的前提下对有理数的意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便于表述因此,类似下列的问题,不宜作为评价试题 例1 下列各数中,不是分数的有( ) A、 B、 C、 D、 例2 下列各数中,不是有理数的是( ) A、 B、 C、 D、,,,,,,同样地,学生对绝对值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有些要求需要在今后逐步达成,比如含绝对值的方程、绝对值不等式、两点间的距离等等就现阶段而言,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知道的含义(这里表示有理数)即可,不要随意拔高要求因此,下列问题暂不宜作为评价试题 例3 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如图所示,化简: 对科学记数法的评价应放在恰当的现实背景中进行,但在现实背景设置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体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价值和意义,二是要防止“大背景小数学”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看,以下三道题的背景设计是欠妥当的 例4 到2010年3月21日止,广西及西南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灾致使农作物受灾面积约4348千公顷,该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千公顷. 例5 今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带着堂客及家人回到阔别57年的家乡湘潭,若每年按365天计算,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57年的天数正确的是( ) A.2×104天 B.2.08×104天 C.2.1×105天 D.2.1×104天,,例6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上海世博会从一开始就确定以“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为主题.如今在世博场馆和周边共运行着一千多辆新能源汽车,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预计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28400吨.将28400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0.284×105 吨 B.2.84×104吨 C.28.4×103吨 D.284×102吨 (2)避免繁琐的计算 有理数的运算是最基本的初等运算,是否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是否掌握好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直接影响后续学习,因此,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应是本章的评价重点。
关于有理数运算的评价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对算理和运算法则的理解;利用运算法则准确地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及混合运算;恰当地选择和应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测试题编制时,应注意避免繁琐的为计算而计算,有理数混合运算原则上以三步为主例5图,2.本章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应关注的问题 本章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开始,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会面临学科的突然增多、学生任务的加重、学习内容的日益抽象等诸多新问题,因此,教师要注意发挥过程性评价的激励和导学功能,促进中、小学数学学习的有效衔接 首先,要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闪光点进行适时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护和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 其次,要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精益求精的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再次,要通过精心设计和批改作业,引导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规范书写、及时修正错误的习惯1.1 正数与负数 1.教学目标 (1)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从具体情境中,体会引入正、负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是对有理数进行正确的分类及对数的扩充的必要性的认识3.教材编写意图 本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及其意图是:先以温度计上用不同颜色的数字来区分零上和零下的温度的办法不便运算为引子,引发引进“负数”的必要性接着设置了“观察”的栏目,通过学生对预报北京市某天的天气时电视屏幕上的显示的结果、储蓄存折上对存入和支出表示的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用“+”和“-”可以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此基础上引出正数与负数然后,教材设置了“动脑筋”的环节,使学生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加深对负数的理解最后,教材以问题“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了哪些数?”为载体,设计了“议一议”的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回顾并体会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将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及分类 4.教学参考建议 (1)负数的引入可按教材的引入方式进行,也可以在“说一说”之前增加如下环节: 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只鸡、两头牛、……,我们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