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四地球上的水.pptx
53页高考地理专题四地球上的水知识点一水循环知识点一水循环1.水循环的类型、环节2.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2)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4)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5)塑造地表形态知识点二陆地水体与水资源知识点二陆地水体与水资源1.水体类型及相互之间的关系2.河流主要的补给类型类型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区特点雨水补给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与降水量成正相关,具有连续性和集中性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具有连续性和日变化的特点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有夏汛,冬季出现断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有日变化,年际变化小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湖泊水位和地下水水位分别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补给相对稳定3.河流补给类型典型图示分析图示解读雨水补给(整体流量较大,降水越多的季节,流量越大)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融雪越多,流量越大),夏季为雨水补给(降水越多,流量越大)图示解读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气温越高,流量越大,冬季有断流)湖泊水或地下水补给(流量整体较小,较稳定)知识归纳: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方法(1)根据气候类型判断:大气降水为河流最主要的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
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地中海气候区2)根据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判断: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量高峰出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则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3)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取决于三者之间的水位高低,如下图所示:4.水资源1)水资源的衡量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产生原因措施自然原因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时间分配不均修建水库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浪费严重节约、合理用水,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水资源污染严重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5.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1)看降水、蒸发的对比及流域面积的大小状况分析水资源的丰歉结论:多年平均径流量是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2)看水资源供需关系分析水资源短缺的成因结论:水资源供需矛盾是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3)看水循环的活跃程度分析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论:区域气候的降水、气温变化特点影响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知识点三海水性质、海知识点三海水性质、海气相互作用气相互作用1.海水性质1)海水的温度影响因素分布规律a.垂直分布规律 变化规律总体趋势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深度差异1 000米以内,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1 000米以下,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小b.水平分布规律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同一季节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一海区夏季水温普遍高于冬季2)海水的盐度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以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海水盐度逐渐降低,呈马鞍型分布大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的变化3)海水的密度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分布规律方向规律水平方向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垂直方向中低纬度海区1 000米以内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1 000米以下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很小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特殊海区出现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的情况,被称为“海中断崖”2.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1)海气间的水分交换2)海气间的热量交换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
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动表层海水运动3)全球水热平衡实现途径海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动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3.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1)厄尔尼诺现象产生影响a.对温度的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海面温度差异减小b.对降水的影响区域气候变化引发灾害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秘鲁和智利沿海)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降水增多洪涝灾害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干燥少雨旱灾或森林大火c.厄尔尼诺现象还与更大范围的气候异常现象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名师点睛:正常年份,低纬度太平洋海水温度西高东低的原因沿低纬度海域由东向西吹的信风使赤道附近的暖水积蓄在太平洋西侧,太平洋东侧下层冷海水涌升到海洋表面,使表层海水温度降低2)拉尼娜现象概念:赤道附近中东部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产生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引起气候异常知识点四海水运动知识点四海水运动1.海水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形式含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浪海里的波浪,包括风浪、海啸、风暴潮等海岸工程、开展运动项目、发电、灾害等潮汐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海岸工程、航运交通、军事活动、环境研究与污染治理、发电及盐业、水产业等洋流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包括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等航行、海洋污染、渔场等2.世界表层洋流分布模式1)一般环流模式名称中低纬大洋环流中高纬大洋环流分布中低纬副热带海区北半球中高纬海区环流方向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北半球:逆时针洋流性质大陆东岸或大洋西岸:暖流大陆东岸或大洋西岸:寒流大陆西岸或大洋东岸:寒流大陆西岸或大洋东岸:暖流洋流模式南半球没有形成环流2)特殊环流模式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冬逆夏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以南极为中心自西向东环绕南极大陆,寒流性质。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方面具体表现实例气候全球促进高低纬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低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升高,高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降低大陆沿岸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对荒漠形成的影响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易形成大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渔场秘鲁渔场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逆洋流航行速度减慢;寒暖流交汇处或寒流流经地区易形成雾;洋流带来的冰山影响航行安全最佳航线的选择海洋环境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名师点睛:洋流对渔场形成和分布的影响(1)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2)寒、暖流交汇处形成的渔场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3)上升流渔场的形成与分布成因:大洋东岸的副热带海域信风离岸底层冷海水上泛将营养盐类带至表层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渔场分布:秘鲁渔场、东北太平洋渔场(加利福尼亚寒流附近)、加蓬渔场(本格拉寒流附近)、东北大西洋渔场(加那利寒流附近)等知能点一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知能点一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同地表径流量呈正比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或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地表径流量减少蒸发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地表径流量减少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小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主要有含水层的渗透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补给量、地形、地质构造、人类活动等。
方法技巧: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思路(1)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2)从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3)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更新速度,则会导致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知能点二河流特征知能点二河流特征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要素特征描述分析河流水文特征汛期长或短、早或晚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和补给量含沙量大或小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结冰期有或无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凌汛有或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由低纬流向高纬水能大或小河流水量大小;河流落差大小2.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人类活动影响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大;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大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小;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小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表径流量;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城市内涝加重铺设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地下径流;使河流水位变化平缓方法技巧: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3.河流水系特征分析知能点三水量平衡原理及其应用知能点三水量平衡原理及其应用1.水量平衡原理:总收入=总支出。
2.水量平衡原理的公式1)公式2)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外流区:降水量=蒸发量+外流径流量内流区:降水量=蒸发量注:如果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相重合,称为闭合流域;流域根据其中的河流最终是否入海可分为内流区(内流流域)和外流区(外流流域)3.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解释“旱涝、缺水、断流、盐碱化”等成因如下图所示,图中分别为降水、径流输入、蒸发、径流输出、下渗4.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分析沼泽湿地的成因 应用探究运用洋流运动规律分析日本核废水排放的危害应用探究运用洋流运动规律分析日本核废水排放的危害探究情境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核电站事故产生的核废水排入大海中,截至目前日本储存的核废水总量达125万吨之巨,预计到2023年3月前后,核废水总量将会达到137万吨的水箱容量极限这些核废水主要来自持续冷却核电站堆芯而注入的水,以及大量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和雨水这些核废水虽然经过处理,但是依旧含有氚、锶、铯等放射性元素实践探究(1)分析日本核废水排入太平洋后,污染海域将迅速扩大至北太平洋海域的原因2)推测福岛核电站含放射性物质的核废水排入太平洋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应用点拨情境中的“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核电站事故产生的核废水排入大海中”事件将导致核污染扩散,波及北太平洋沿岸的国家或地区,与北太平洋海域的洋流分布密切相关,考查了洋流对海洋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在生产生活中,海洋航线的确定(如巴西图巴朗港中国马迹山港的铁矿石运输航线顺水航行省燃料、加快航速)、海洋捕捞季节的选择(索马里渔场作为因洋流季节性变化形成的季节性渔场,选择夏季捕鱼)等,均利用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答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规律等探究流程(1)(2)参考答案(1)原因:福岛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处,洋流势力强,核废水顺洋流自西南流向东北,然后汇入北太平洋暖流,到达美国西海岸,顺加利福尼亚寒流南下,合流于北赤道暖流,到达东南亚附近海域后,向北到达南海附近,导致北太平洋大面积海域遭受核废水污染2)大面积海域遭污染;海洋渔业受重创;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生物多样性受影响;生态环境恶化创新探究永暑岛水资源的奥秘创新探究永暑岛水资源的奥秘创新情境永暑礁(约9N,113E)位于南沙群岛,其西南礁坪大而浅,适合吹沙填海(即用挖泥船把近海海底的泥沙碎石抛洒到陆域附近,如图1所示)2014年以来,经过大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