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用液体二氧化碳工艺设计样本.docx
5页设计任务书设计提要第一章总论(一)简述二氧化碳生产的国内外概括及意义(二)产品的性质、用途、规格和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三)设计的原始依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四)二氧化碳设计采取的生产方法(五)确定原料来源及性质(六)论证设计选定的厂址、交通、气候、地质条件(七)简要说明主辅车间地组成、工作制度及水、电地供应装备(心三废情况及环境保护的大致方案(九)安全注意事项第二章工艺流程设计及设备论证(一)设计论证逐步完善工艺流程(二)工艺流程叙述(三)设备论证第三章物料衡算(一)衡算依据(二)总算(三)100#工序洗涤除尘工序(四)200#工序脱硫十燥工序(五)从原料压缩机至提纯塔的过程物料衡算第四章热量衡算(一)缓冲罐(二)洗涤塔(三)吸收塔(四)原料压缩机及其冷却器(五)二级脱硫(六)产品气压缩机及其冷却器(七)提纯塔(八)氨冷器第五章工艺设备选型(一)换热器选型(二)提纯塔工艺设计(三)其它各塔及设备的工艺计算主要参考资料结束语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年产10000吨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工艺设计二、主要原料:合成氨脱碳放空气三、产品质量标准:符合国家标准(GB/T6052—1993)四、主要设计参数:见附表五、设计要求:按设计大纲六、设计内容:1、设计说明书(1)工艺流程的选择和论证(2)工艺指标的确定和论证(3)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4)设备选型及计算(5)按大纲要求的其它内容2、设计图纸(1)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2)设备平、立面布置图七、完成日期:二OOE年六月二十五日设计者:发出日期:二OO三年五月三日附表:主要设计参数1. 年工作日300天;2. CQ的提取率为86%;3. 产品质量标准:组成H2SSO2有机硫H2ONOx含量忌mg/Nm3^mg/Nm3q.5mg/Nm3司0ppmWppm组成O2N2COCO2含量^0ppm忌0ppmM0ppm为9.0%4.原料气组成:组成COCO2N2O2SO2含量1.8〜2%86%10%1〜2%50mg/Nm3组成NOxH2SCS2COS粉尘含量20mg/Nm3500mg/Nm30.97mg/Nm3200mg/Nm350mg/Nm35. 原料气水洗工序放空气出口温度:常温放空气出口压力:30-40mm水柱放空气出洗涤塔温度:<30C放空气出洗涤塔含尘量:<5mg/Nn3放空气出吸收塔H2S含量:<500ppm原料气压缩、预处理工序预处理器出口无机硫含量:<500ppm一级脱硫器进口气体温度:<35C三级脱硫出口转化率取90吩99%四级脱硫器出口:总硫<0.2ppm提纯塔进口CO含量为86%(v/v),塔顶CO含量为95%(v/v),塔釜CO含量为99.0%(v/v);置换气放空CO含量为45%(v/v),N2含量为52%(v/v),其余为3%(v/v);废气、顺放气CO含量为20%(v/v);缓冲罐、洗涤塔、吸收塔、原料气压缩机段后冷却器的出口水蒸汽浓度取相应温度下的水蒸汽饱和分压设计提要本次设计是生产10000吨/年的工业用二氧化碳工业流程设计,采用技术为分子筛法。
设计中以节约能源、经济合理、工艺简单、保证产品质量为前提,依据永氮合成氨厂的工艺情况并结合本设计的要求,在流程中首先将含CO原料气体进入予处理工序,采用湿法除尘工艺除尘,多级脱硫脱除硫化物,分子筛吸附技术除水等技术,除去杂质气体,然后再进入提纯工序,得到纯度较高的CO气体,以满足工业需要,最后经过提纯工序得到纯度更高的液态CO产品,产品的质量标准符合GB/T6052-1993的标准本设计共包括:设计总论、工艺流程设计论证、设计计算和绘图四个部分在设计总论部分,首先对产品进行了概述,并按厂址选择要求,对选定厂址的水文、气象、地质等情况作了初步调查,并从水、电、汽供应情况和交通运输方面进一步说明了厂址选择地合理性,并对主、副原料的供应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重点从生产CO的用途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车间生产费用等目的出发,确定了分子筛吸附法,提纯CO的方法,并对本工艺路线和生产原理作了扼要的介绍,就流程中各工序的任务作了明确的说明着重从工艺的各个角度,对整个生产过程,经过工艺条件的分析,工艺流程的论证,主要设备的论证,进一步阐明本设计在生产中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并对安全保护措施、三废处理问题作了具体的说明。
在设计计算部分,主要从给定地生产任务出发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总算,并对各个设备进行了具体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在此基础上对主要设备进行了工艺设计计算,对部分设备进行了选型计算在绘图部分,根据设计说明和计算,绘制了工艺流程和设备布置图由于本设计在时间上比较仓促,以及有些数据难以查找,对某些方面只按厂里的工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艺指标或经验数据为依据,因此有待于今后实际生产中的摸索和探讨第一章总论一、简述二氧化碳生产的国内外概括及意义二氧化碳的发现应追溯到17世纪初,当时,比利时化学家J•B-VanHelmont(1577-1644)在检测木炭时发现一种与其它气体不同的气体1757年,J•Black第一个应用定量的方法研究这种气体,由于它是固定在石灰石中的,因此定名它为”固定空气”此后,H-Cavendish和J•Priestley分别研究了”固定空气”的性质1773年,A-L-Lavoisior把碳放在氧气中加热,得到被她称为”碳酸”的二氧化碳气体,测出质量组成为含碳23.5%-28.9%、含氧71.1%-76.5%1823年,M-Faraday发现加压能够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
1833年,M-Thilorier制得固态二氧化碳(十冰)1884年,在德国建成第一家生产液态二氧化碳的工厂二氧化碳化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的普遍关注据统计,全世界各种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燃烧排放到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量达到185-242亿吨/年,而其利用尚不足1亿吨/年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不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做为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引起的环境公害举世注目,美国、英国和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