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医学统计学: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ppt

58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77929570
  • 上传时间:2024-08-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94KB
  • / 5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2内容提纲内容提纲p常用相对数u 率 u 构成比u 相对比p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p动态数列及其应用p率的标准化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3p分类变量资料:分类变量资料:将观察单位按属性或类别计数所得的资料p各类别及其相应的观察单位数构成频数表频数表分类变量资料频数表编制方法简单 复习: 分类变量资料的频数表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4相对数(relative number):用两个数值之比计算出来的,此类指标通称相对数绝对数(absolute number):直接汇总得到的频数实际应用中,常把相对数与绝对数结合应用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有率、构成比和相对比第一节第一节 常用相对数及其应用常用相对数及其应用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51. 率率率率(rate)::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的比值,用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故又称频率指标或强度指标计算公式:式中,K为比例基数,常用的K有100%或1000‰、 10000/万、100000/10万等选择K的原则:①遵照约定俗成的习惯,如治愈率、某病病死率、人工流产率等用百分率;出生率、婴儿死亡率等用千分率;恶性肿瘤死亡率用十万分率;②使算得的率至少保留1~2位整数。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6速率:反映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强 度,如发病率、死亡率频率:反映研究对象中某现象出现或存在的频率分母无时间量纲,且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如患病率、治愈率、病死率率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7发病率 (incidence rate)患病率 (prevalence rate)医学研究中常用的率医学研究中常用的率:死亡率( mortality rate)病死率 (fatality rate)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8医学研究中常用的率医学研究中常用的率:p发病率发病率(incidence rate)::指在一定时期内单位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用来说明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某病的发病水平ü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新发病人数,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多次患病时,,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多次患病时,则应多次计为新发病例数,如流感等则应多次计为新发病例数,如流感等ü分母中所规定的暴露人口是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对那些不可能患分母中所规定的暴露人口是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对那些不可能患该病的人,如传染病的非易感者,已接种疫苗的有效者,不应计入分母该病的人,如传染病的非易感者,已接种疫苗的有效者,不应计入分母内。

      但实际工作中不易做到,故分母多用同期平均人口数但实际工作中不易做到,故分母多用同期平均人口数ü常用于病因学研究常用于病因学研究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9医学研究中常用的率医学研究中常用的率:p患病率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点或短时期内研究人群中,某病现患病人数所占的比例按观察时间不同分为时点患病率和期间患病率ü患病率大小主要受发病率和病程两个因素影响对病程较短的急性患病率大小主要受发病率和病程两个因素影响对病程较短的急性病意义不大病意义不大ü常用于反映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为规划医疗设施、常用于反映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为规划医疗设施、估计医院床位周转、评估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估计医院床位周转、评估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10医学研究中常用的率医学研究中常用的率:p死亡率死亡率(mortality rate)::指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平均每单位人群中(因某病)死亡人口数所占的比例用于衡量一定时期内研究人群的死亡危险性大小常以年为单位ü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称为某人群的粗死亡率或总死亡率,通常以千分率表示。

      ü死亡率可按病种、年龄、性别、职业等分类计算死亡专率,用于探讨病因和评价防治措施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11医学研究中常用的率医学研究中常用的率:p病死率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ü病死率表示确诊疾病的死亡概率,可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通常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ü用病死率作为评价不同医院的医疗水平时,要注意可比性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12p构成比构成比(constituent ratio),又称构成指标,它说明某事物(或现象)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示p计算公式: 注意:注意:①所有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应等于100%; ②同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计算时小数点后保留位数应相同2. 构成比构成比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13p相对比相对比(relative ratio)(relative ratio)::亦称比,是 2个有关指标之比p计算公式为:pA、B两个指标可以是性质相同的,也可以是性质不同的;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同类指标:用以说明两事物的相对水平,常以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如人口出生性别比、相对危险度等•不同类指标:如人口密度、平均每千人口的医生数等p相对比是相对数的最简单形式,常用于动态数列动态数列的分析3. 相对比相对比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14例:1986年某机构调查了山东省新生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情况在50954名男性新生儿中检出神经管缺陷者169例;47882名女性新生儿中检出神经管缺陷者303例则 神经管缺陷儿的出生性别比为 男女新生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之比为 15相对危险度和优势比相对危险度和优势比流行病学研究中经常用到两个相对比指标:流行病学研究中经常用到两个相对比指标:Ø相对危险度(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Ø优势比(优势比(odds ratio, OR)) 16相对危险度相对危险度p危险度(危险度(risk)) 发病、患病或死亡的危险度指发病、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用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表示p相对危险度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 指暴露于某种危险因素的观察对象其发病、患病或死亡的危险度与低暴露或无暴露的观察对象的危险度间的相对比值Ø相对危险度常用于队列研究队列研究。

      17队列研究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也称前瞻性研究、随访研究等是一种由因及果的研究,在研究开始时,根据以往有无暴露经历,将研究人群分为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在一定时期内,随访观察和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两组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则认为暴露和疾病间存在联系队列研究验证的暴露因素在研究开始前已存在,研究者知道每个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研究人群研究人群+-++--调查方向:追踪收集资料调查方向:追踪收集资料比较比较疾病疾病人数人数暴露暴露abcda/(a+b)c/(c+d)队列研究原理示意图队列研究原理示意图 18 19p优势(优势(odds)) 指某病患者(或)非患者中某种因素存在的比例与不存在的比例之比值p优势比(优势比(odds ratio, OR)) 指患者与非患者某因素优势的比值Ø优势比常用于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优势比优势比 20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ies)::一种由果及因的回顾性研究,先按疾病状态确定调查对象,分为病例(case)和对照(control)两组,然后利用已有的记录、或采用询问、填写调查表等方式,了解其发病前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推测疾病与暴露间的关系。

      病例病例+-对照对照调查方向:收集回顾性资料调查方向:收集回顾性资料abcda/(a+b)c/(c+d)比较比较人数人数暴露暴露疾病疾病病例对照原理示意图病例对照原理示意图 21RR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或发病概率之比但病例对照研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或发病概率之比但病例对照研究不能计算发病率,只能计算比值比究不能计算发病率,只能计算比值比OR值OR与与RR的含义是相同的含义是相同的,也是指暴露组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组的多少倍当疾病发病率的,也是指暴露组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组的多少倍当疾病发病率小于小于5%时,时,OR是是RR的极好近似值的极好近似值OR>1,说明,说明 该因素使疾病的危险性增加,为危险因素;该因素使疾病的危险性增加,为危险因素;OR<1,说明,说明 该因素使疾病的危险性减小,为保护因素该因素使疾病的危险性减小,为保护因素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22率构成比相对比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231.计算相对数的分母不宜过小计算相对数的分母不宜过小; 2.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3.对观察单位数不等的几个率,不能直接相加求其平均率对观察单位数不等的几个率,不能直接相加求其平均率;4.比较几组资料的相对数时应注意其可比性比较几组资料的相对数时应注意其可比性 ;5.样本资料的相对数也存在抽样误差,进行统计推断时应遵样本资料的相对数也存在抽样误差,进行统计推断时应遵循其抽样误差的分布规律,进行参数估计或假设检验。

      循其抽样误差的分布规律,进行参数估计或假设检验 第二节第二节 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24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25错例辩析1:某医院拟分析畸形儿与母亲分娩年龄的关系,检查了新生儿某医院拟分析畸形儿与母亲分娩年龄的关系,检查了新生儿44704470例,其中畸形儿例,其中畸形儿116116例,得以下资料例,得以下资料, ,并据此得出结论:并据此得出结论:“母亲年龄在母亲年龄在2424~~2929岁时,畸形儿最多,占总数的岁时,畸形儿最多,占总数的92.2%92.2%,故,故2424~~2929岁的妇女生育的新生儿发生畸形的危险性最高岁的妇女生育的新生儿发生畸形的危险性最高母亲年龄212324252627282930313233合计畸形儿例数121419241819133111116(%)0.861.712.116.420.715.516.411.22.60.860.860.8610092.2%以构成比代替率!!!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26错例辩析2:p例如,某医师对口腔门诊不同年龄龋齿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40~49岁组患病率高,0~9岁组和70岁及以上组患病率低的错误结论。

      p 以构成比代替率!!!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27p表中资料仅能说明该病门诊龋齿患者中各年龄组病人所占表中资料仅能说明该病门诊龋齿患者中各年龄组病人所占比重,只能计算构成比指标,不能反映各年龄组的患病水比重,只能计算构成比指标,不能反映各年龄组的患病水平,因此不能根据此资料认为平,因此不能根据此资料认为40~4940~49岁组患病率高,而老岁组患病率高,而老年组和少年组低因为年组和少年组低因为各年龄组人口数、就诊机会等因素,各年龄组人口数、就诊机会等因素,都会影响就诊病人的年龄构成都会影响就诊病人的年龄构成仅通过门诊记录门诊记录是不能够是不能够得到各年龄组人口数和全部现患病例数的,所以得到各年龄组人口数和全部现患病例数的,所以不能分析不能分析年龄因素与患病水平的关系年龄因素与患病水平的关系 p了解不同年龄龋齿患病情况,需要通过人群的抽样调查,了解不同年龄龋齿患病情况,需要通过人群的抽样调查,了解各年龄组的调查人数及所有现患病例数,才能分别计了解各年龄组的调查人数及所有现患病例数,才能分别计算年龄别患病率,从而分析龋齿患病水平与年龄大小的关算年龄别患病率,从而分析龋齿患病水平与年龄大小的关系。

      系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28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28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29例: 求几组资料的平均率平均及格率平均及格率=(100%+90%+80%+70%)/4=85%80.48平均及格率平均及格率=169/210 100%=80.48%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30例:率的可比性p为比较不同医院的医疗水平,用同一病种住院病人的病死为比较不同医院的医疗水平,用同一病种住院病人的病死率作为评价指标,应注意哪些问题?率作为评价指标,应注意哪些问题?p在某种恶性肿瘤如食管癌的病因学研究中,比较甲、乙两在某种恶性肿瘤如食管癌的病因学研究中,比较甲、乙两地人群食管癌的死亡率,发现甲地高于乙地,认为甲地居地人群食管癌的死亡率,发现甲地高于乙地,认为甲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易导致食管癌的发生依据是否充分?民的生活习惯易导致食管癌的发生依据是否充分?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31从年龄结构来看,乙地的人口较甲地年轻化!从年龄结构来看,乙地的人口较甲地年轻化!食管癌死亡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食管癌死亡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32第三节 动态数列及其应用p动态数列(动态数列(dynamic series)是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是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指标(包括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用以说明的统计指标(包括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用以说明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p常用的分析指标有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常用的分析指标有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等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等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33 动态数列的两个要素:动态数列的两个要素:时点或时期:时点或时期:统计指标:统计指标: 基期基期 报告期报告期 末期末期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341、增长量:、增长量:包括包括累计增长量和逐年增长量累计增长量和逐年增长量累计增长量累计增长量 ::以初期水平为基数,各时间点水平与之相减得到的差值以初期水平为基数,各时间点水平与之相减得到的差值 逐年增长量逐年增长量 ::各时间点水平与相邻上一时间点水平的差值各时间点水平与相邻上一时间点水平的差值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352、发展速度:、发展速度:包括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比发展速度包括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时点的指标值报告期时点的指标值/前一个时点的指标值前一个时点的指标值 定基比发展速度:定基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时点的指标值报告期时点的指标值/某个固定基点的指标值某个固定基点的指标值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363、增长速度:、增长速度:指的是发展速度的净增长量指的是发展速度的净增长量,,包括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比增包括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比增长速度。

      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00% 定基比增长速度:定基比增长速度:定基比发展速度定基比发展速度-100%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374、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某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值,它描述了动某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值,它描述了动态指标在某个时期内的平均发展程度态指标在某个时期内的平均发展程度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385、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的净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的净增长量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 1.157-1=0.157=15.7%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39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p绝对增长量:说明事物在一定时期所增加的绝对数量绝对增长量:说明事物在一定时期所增加的绝对数量• 累计增长量累计增长量 –– 以初期水平为基数,各时间水平与之相减得到的差值以初期水平为基数,各时间水平与之相减得到的差值 • 逐年增长量逐年增长量 -- -- 各时间水平与相邻上一时间水平的差值各时间水平与相邻上一时间水平的差值。

      p发展速度: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p增长速度增长速度: : 增长速度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发展速度-1 -1 • 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p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 : 各时期或时点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均数各时期或时点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均数p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1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40标准化的目的标准化的目的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标准组的选择标准组的选择标准化率的计算标准化率的计算第四节第四节 率的标准化率的标准化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41标准化标准化(standardization)的目的的目的在于消除混杂因素(confounding factor)对结果的影响,使资料具有可比性。

      例如,欲比较两地的总死亡率,若两地的年龄、性别等构成不同,而年龄、性别等又影响死亡率时,则年龄、性别等为混杂因素,使两地总死亡率无可比性为消除年龄、性别等的影响,可用标准化法1. 标准化的目的标准化的目的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42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将所比较的两组或多组资料的构成按统一的“标准”调整后,计算标化率,使其具有可比性p需指定一个标准的人口构成,消除内部构成的影响2. 标准化的基本思想标准化的基本思想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433. 标准组的选择标准组的选择①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有代表性、较稳定和数量较大的人群作为标准组,便于与其他研究或文献资料进行比较例如,用全国、全省或本地区的年龄别人口构成作为标准②以两组资料合并的各年龄组的人口数或构成比作为标准组;③ 以两组资料中任一组的年龄别人口数或构成比作为标准组;p以上三种方法中,最好尽量采用第一种,这样便于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第二种、第三种方法只适用于所研究的两组资料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444. 标准化率的计算标准化率的计算p标准化率标准化率(standardized rate),简称标化率,亦称调整率(adjusted rate)。

      p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直接法直接法 间接法间接法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46用于已知被标化组的年龄别率,以及已知标准组的年龄别人口数或年龄别人口构成比时用标准组年龄别人口数计算用标准组年龄别人口构成比计算(1)直接法直接法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47直接法直接法----用标准组年龄别人口数计算用标准组年龄别人口数计算①选定标准组,且已知标准组的年龄别人口数;②计算被标化组的预期死亡人数将被标化人口各年龄组的实际发病率与标准人口相应的年龄别人口数相乘,得被标化人口各年龄组的预期死亡人数,合计得总预期死亡人数;③计算标准化死亡率用被标化人口的总预期死亡人数除以标准人口总数,得标准化死亡率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48例: 甲地标化死亡率乙地标化死亡率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50直接法直接法----用标准组年龄别人口构成比计算用标准组年龄别人口构成比计算①①选定标准组,且已知标准组的年龄别人口构成比;选定标准组,且已知标准组的年龄别人口构成比; ②②计算被标化人口各年龄组的分配发病率:用被标化计算被标化人口各年龄组的分配发病率:用被标化人口各年龄组实际死亡率乘以标准人口相应年龄组的人口各年龄组实际死亡率乘以标准人口相应年龄组的人口构成比,得被标化人口相应年龄组的分配死亡率。

      人口构成比,得被标化人口相应年龄组的分配死亡率③③计算标准化死亡率:被标化人口相应年龄组的分配计算标准化死亡率:被标化人口相应年龄组的分配死亡率之和即为标准化死亡率死亡率之和即为标准化死亡率 p甲’

      有关统计学书籍)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56学习要点p分类变量资料的描述指标——常用的相对数(率、构成比、相对比)的计算方法、意义及应用注意事项p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注意事项p直接法和间接法标准化率的适用条件与计算方法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57小复习p数值变量资料(计量资料)的描述指标: 集中趋势——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等 离散趋势——标准差、四分位数间距、极差、 变异系数等p分类变量资料(计数资料)的描述指标: 相对数——率、构成比、相对比 The end!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