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5页《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祭十二郎文》是人教版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中的自主欣赏课文该单元以“散而不乱,气脉中贯”为主题展开《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古代散文,被成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其感人至深的哭诉读之难忘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韩愈通过记述一些家常琐事,表达了对英年早逝的爱侄韩老成(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在文体上,它属于祭文,采取的抒情方式“寓情于事”,语言形式上破骈为散,边泣边诉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自学能力,完全可以利用工具书或通过讨论理解稍有难度的文言文;此前学过的《陈情表》一样,《祭十二郎文》也围绕着一个“情”字但是这是一篇祭文,学生处于十六七岁的年龄,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理解存在难度因此教学时,应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并抓住语气助词“邪”“也”“乎”“矣”对感情表达的作用教学目标】1.熟读文章,理解文意,熟悉并掌握文言字词句2.体会作者抒情、叙事相结合的散文创作方法3.品味语言,体会“邪”“也”“乎”“矣”等虚词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4.感悟作者对十二郎的痛惜怀念以及中国祭文所传递的亘古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赏析叙述中抒情的艺术,体会复杂深沉的多样情感难点:把握文章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体会作者悲哀痛切的思想情感教学方法】教法:问题引导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学法:圈点批注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准备】课前导学——挖空训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与学生交流“别离”人世间有很多离别瞬间,令人悲痛欲绝例如2022年3月21日,东航波音737客机在执行昆明——广州航班任务时,于梧州上空解体,目前还在全力搜救文人笔下有许多离别,你记得哪些?柳永别离,有了与知音生离的黯然神伤的《雨铃霖》;苏轼别离,有了与爱妻死别后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韩愈与爱侄一场别离,于是有了用至情写就的至文——《祭十二郎文》 2.板书课题3.解题质疑祭文,也称“悼词”,通常是祭奠死者,抒发悼念哀痛之情的一种文体,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汉、魏以来,祭文多仿《诗经》中雅、颂的四字韵语,也有用骈文的惯用格式:①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②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③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韩愈的这篇祭文,虽沿用四言,但文意曲折,气势飞动,打破了一般祭文为死者歌功颂德的陈腐旧套。
二、阅读鉴赏(一)整体感知1.初读文本,读准字音与节奏1)出示导学问题2)学生自主学习3)展示学习成果2.再读文本,理清思路要求:勾画表时间的关键词1)听朗读录音2)学生圈点信息3)展示学习成果4)精讲点拨预设:表时间的词语:"少”“年十九"“去年""今乍""今"“自今以往”第一部分(开篇——强者夭而病者全乎?):昔日生离 第二部分(呜呼——其然乎?其不然乎?):如今死别第三部分(今吾——结尾):今后打算小结:文章按照“昔日——现在——未来”时间顺序叙事,叙述了与侄儿的昔日生离,如今死别,今后打算,叙事抒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二)品“昔日之情”1.作者叙“昔日生离”时,回忆了与十二郎间的哪些事?1)出示导学问题,并任务分工2)同桌互助学习3)展示学习成果预设:幼时为伴、三别三会、书信往来2.往事追忆中,寄予作者哪些情感?提示:抓抒情性关键语句1)出示导学问题2)小组合作学习3)展示学习成果4)精讲点拨 预设:①幼时为伴:身世之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②三别三会:宦海沉浮、追悔之情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补充: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城参加进士考试,但多次应试落第;25岁考中了进士,但仕途一直不顺;29岁时步入官场,但一直辗转迁徙,四处漂泊;写此文前官至监察御史,却因议赈关中早灾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
解读:韩愈本来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却不得施展,事业未成,功名未就,生之痛苦自不待言三会三别及表现作者宦海沉浮、仕途不顺,又表达了作者对情同手足的子侄十二郎的意外辞世使韩愈追悔莫及悔为求斗斛之禄辍汝而就,悲己与悲十二郎便合而为一了,悲痛之中又蕴含了自身的无限酸楚③书信往来:人生无常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三、课堂总结文章通过对家庭、身世以及生活往事的回忆,倾诉了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于家境零落、宦海浮沉、人事无常的深沉慨叹抒情与叙事相结合,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哀家族凋落人丁不盛,哀自己体弱未老先衰,哀侄子早亡撒手人寰,分条缕析不胜其详,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四、推荐作业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