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A.doc

28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2730948
  • 上传时间:2017-10-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2.26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 5 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一、新课程教科书的特点1、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2、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3、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5、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二、教材内在结构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比,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有其他领域的目标,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新教材在编写上追寻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主要由如下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第二层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探索与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方法的掌握是能力形成的标志,方法可分为两种,即程序化方法和具体化方法程序化方法主要是指探究问题的思维程序、过程步骤,具体化方法有常见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及简单的创造学方法等等不论是程序化方法还是具体化方法,都需要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第三层次——意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方法的获得及其过程,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些良好的思想意识,如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等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三、新教材知识体系的特点我们知道,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包括了声、光、热、电的内容,而传统的力学内容丝毫都没有涉及,它有如下的意图。

      1、从日常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声音是人从出生起最初感受到的物理现象,因此本教材就从声现象入手,然后再介绍无处不在的光现象、物质的冷热变化、家庭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现象,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知识的一部分,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畏惧感,增加了亲切感和兴趣2、从自然现象到人工现象教材从自然现象中的声、光、热,到人工现象的电流,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不论是自然现象或人工现象都隐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巨大力量3、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过去的教材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弊端:在序言中通过各种实验、图画等形象化、趣味化方式刚刚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紧接着的内容却是非常枯燥的测量、速度计算等逻辑性、规范性强的力学内容,从而很快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而本册教材不再出现传统力学内容,代之以学生感兴趣的、不涉及任何公式及运算的内容,避免了上述弊端的出现,也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物理的感性认识4、不过分强调学科本身的“完整性”、“逻辑性”、“系统性”、“权威性”大胆改变以往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5、增加与社会及人类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的渗透介绍最新的科学知识及其有关的方法,以便让学生能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新教材增加的栏目有:⑴、STS STS 是科学、技术、社会的简称,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互相关联的问题⑵、科学世界 有关科学知识的扩展性内容6、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课本中的探究与过去实验的数量对比:过去的学生实验两个学年共 17 个•现在的探究:八年级 18 个,九年级 18 个,共 36 个,增加 112%备注:物理学科中科学探究的七要素是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⑤分析与验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四、教学目标通过一学期的物理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

      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五、全学期课时的安排1、声现象           6 课时左右2、光现象           8 课时左右3、透镜及其应用        7 课时左右4、物态变化          5 课时左右5、电流和电路         10 课时左右6、总课时           36 课时左右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一、教学要求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 :(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学习要求]1.质点 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2.参考系和坐标系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 和“非惯性系” )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4.路程和位移理解位移的概念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5.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初步体会极限的思维方法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理解匀速运动的概念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 s-t 图像和 v—t 图像,并用他们描述匀速直线运动6.速度的测量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原理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会处理实验数据[page]对于具体问题,使用 v—t 图像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7.加速度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用加速度定义式进行计算,并根据加速度与速度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 v-t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8.探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经历“ 研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会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运用列表法、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运动特点等 体验在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作出图像,分析图像,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规律通过实例,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像,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用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规律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用公式进行计算知道 v—t 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包围的 “面积”表示位移11.自由落体运动通过实验,了解空气阻力对落体运动的影响,知道自由落体的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初步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并体会伽利略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在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上的重大意义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内容标准]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5.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学习要求]1.力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在具体问题中找出施力与受力物体知道力的三要素,在具体问题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2.形变与弹力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弹性形变的概念,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分析弹力的方向通过探究知道胡克定律,并用其进行简单计算不讨论弹簧组劲度系数的问题)[page]3.摩擦力通过实例知道静摩擦产生的条件,知道最大静摩擦的概念,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引入静摩擦因数)通过实例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通过探究,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 (不要求对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连接体进行受力分析)4.力的合成与分解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区分矢量与标量。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