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巧解中考数学选择题.doc
5页巧解中考数学选择题一、直接法 这是最常规的解法,就是结合题目中所有的条件,通过推理来解决问题,得到答案这是学生解题的一般套路例1【2012南通】已知点A(-1,y1)、B(2,y2)都在双曲线y=上,且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0 B.m>0 C.m>- D.m<-小结:直接法就是直接从条件出发,通过合理运算和严密推理,最后推出正确的结果,再对照选择解答的一种解题思路二、间接法 就是相对于直接法而言,根据题目的特点找准突破口,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式1、取特殊值法例2:若0<x<1,则x,,的大小关系是( )A.<x< B.x<< C. <x< D. <<x 小结:当已知条件中有范围时,可考虑使用取特殊值法但所取特值也不是随便可以想到的,是建立在对题目所涉及的特点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必要时再借助图像才会快速找到合适的特值 2、排除法例3:一次函数y=mx+|m-1|的图象过点(0,2),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 )A.-1 B.3 C.1 D.-1或3 小结:因为选择题的答案就在选项中,如果根据题目的条件,缩小答案的范围,就可能排除选项中的某些明显错误的项,那么选对的概率将大大提高,可节省判断时间。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缩小选择范围,可以给题目中的变量赋以特值或根据所求答案特点直接舍去某个(些)答案主要适合比较大小类型、求解析式或其字母系数、确定函数图像等问题3、代入答案验证法例4若 m为实数,方程-3x+m=0的根的相反数是方程+3x-m=0的根,那么方程-3x+m=0的根是( )A. =-1 ,=-2 B. =1 ,=2 C. =0 ,=3 D. =,=小结:对于一些求值问题、求范围、解方程、确定函数图像等类型,若题目按直接法求解运算易错或不容易求解可通过假设选项结果正确,代入题中检验或把满足选项特点的特值代入检验一般数学问题都需要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果没有找到就会导致有多解,带入答案检验,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种错误4、图解法例5已知二次函数y=2(x-3)2+1.下列说法:①其图象的开口向下;②其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3;③其图象的顶点坐标为(3,-1);④当x<3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小结:图解法就是根据数形结合的原理,先画出示意图,再通过观察图象的特征作出选择的方法。
5、“任意点”选择题作特殊化处理法 例6如左上图2,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上任意一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解: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上任意一点假设是的中点,则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知,也是的中点,即此时,三点共线,则到的距离和到的距离相等,从而知,底边上的高和底边上的高相同(同高等底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故选例7【2012年河北省中考题】如右上图3,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上一点,且,为上任意一点,于点,于点,则PQ+PR的值是( ) 专题练习1.如图,是赛车跑道的一段示意图,其中AB∥DE,测得∠B=140°,∠D=120°,则∠C的度数为( )A. 100° B. 120° C.140° D.90°2.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6.8×10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精确到十分位,有2个有效数字 B.精确到个位,有2个有效数字C.精确到百位,有2个有效数字 D.精确到千位,有4个有效数字3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一边上的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7 B.7或11 C.11 D.7或10 第9题4.如图,圆内接四边形ABCD是由四个全等的等腰梯形组成,AD是⊙O的直径,则∠BEC的度数为( )A.15° B.30° C.45° D.60°l1l2ABMNO(第12题)15,如图,直线l1∥l2,⊙O与l1和l2分别相切于点A和点B.点M和点N分别是l1和l2上的动点,MN沿l1和l2平移.⊙O的半径为1,∠1=60°.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B)若MN与⊙O相切,则(C)若∠MON=90°,则MN与⊙O相切(D)l1和l2的距离为2,6、如图,△ABC纸片中,AB=BC>AC,点D是AB边的中点,点E在边AC上,将纸片沿DE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则下列结论成立的个数有( )①△B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DFE=∠CFE;③DE是△ABC的中位线;④BF+CE=DF+DE.A.1个 B.2个 C.3个 D.4个7、如图,将△ABC沿DE折叠,使点A与BC边的中点F重合,下列结论中:①EF∥AB,且EF=AB;②∠BAF=∠CAF;③;④∠BDF+∠FEC=2∠BAC,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8、如图,在Rt△ABC 中,AB=AC,D、E是斜边BC上两点,且∠DAE=45°,将△AD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B,连接EF,下列结论:①△AED≌△AEF;②△ABE∽△ACD;③BE+DC=DE;④,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9、如图,分别以Rt△ABC的斜边AB,直角边AC为边向外作等边△ABD和△ACE,F为AB的中点,DE,AB相交于点G,若∠BAC=30°,下列结论:①EF⊥AC;②四边形ADFE为菱形;③AD=4AG;④△DBF≌△EFA.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0、如图,点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BE平分∠DBC交DC于点E,延长BC到点F,使FC=EC,连结DF交BE的延长线于点H,连结OH交DC于点G,连结HC.则以下四个结论中:①OH∥BF;②∠CHF=45°;③GH=BC;④FH2=HE·HB,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11、如图,正方形ABCD中,在AD的延长线上取点E,F,使DE=AD,DF=BD,连接BF分别交CD,CE于H,G下列结论:①EC=2DG;②∠GDH=∠GHD;③;④图中有8个等腰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2、如图,在菱形ABCD中,∠B=60°,点E,F分别从点B,D出发以同样的速度沿边BC,DC向点C运动.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AE=AF;②∠CEF=∠CFE;③当点E,F分别为边BC,DC的中点时,EF=BE;④当点E,F分别为边BC,DC的中点时,△AEF的面积最大.上述结论中正确的序号有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13、如图,在正方形纸片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折叠正方形纸片ABCD,使AD落在BD上,点A恰好与BD上的点F重合,展开后折痕DE分别交AB、AC于点E、G,连接GF.下列结论 ①∠ADG=22.5°;②tan∠AED=2;③;④四边形AEFG是菱形;⑤BE=2OG.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BCDQAP(第20题)14,动手操作:在矩形纸片中,.如图所示,折叠纸片,使点落在边上的处,折痕为.当点在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分别在边上移动,则点在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15,.如图21,矩形AOCB的两边OC、OA分别位于x轴、y轴上,点B的坐标为B(),D是AB边上的一点将△ADO沿直线OD翻折,使A点恰好落在对角线OB上的点E处,若点正在一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那么该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_.,16.已知,如图:AB为⊙O的直径,AB=AC,BC交⊙O于点D,AC交⊙O于点E,∠BAC=450。
给出以下五个结论:①∠EBC=22.50,;②BD=DC;③AE=2EC;④劣弧是劣弧的2倍;⑤AE=BC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图39AHBOC 17.如图39,中,,,,分别为边的中点,将绕点顺时针旋转到的位置,则整个旋转过程中线段所扫过部分的面积(即阴影部分面积)为( )A. B. C. D.18,.在矩形中,,,平分,过点作于,延长、交于点,下列结论中:①;②;③;④,正确的( )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如图,在锐角△ABC中,AB=4,∠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 .BCGHAEF20.如图,△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被一平行于BC的矩形所截,AB被截成三等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4cm2 (B)2cm2 (C)3cm2 (D)4c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