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点 线 面体.doc
4页《4.1.2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点、线、面、体的概念及他们之间的关系2.内容解析点、线、面、体及其组合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点、线、面、体的概念剖析了图形的构成要素,使我们对身边的世界的认识更加清晰点、线、面、体的关系揭示了图形由简单打复杂,由一维到三维的演变过程,是认识图形本质,发展空间概念的知识基础包围着体的是面,面与面相交形成线,线与线相交形成点”是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分解地认识体、面、线、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是从微观到宏观,逐步合成地来认识点、线、面、体;“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集合观点,又使线、面、体概念的外延由多元回归到一元,揭示了图形世界多样性表象下的统一性,这三条线索中,都蕴含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方法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了解点、线、面、体的概念,能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描述点、线、面、体的关系,并能恰当地举例来说明它们的关系;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能结合几何模型或身边环境,指出体、面、线、点,并能区分平面和曲面、直线和曲线;能结合几何模型或身边事例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正确描述点、线、面、体的关系,学生能在当前和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运用直观感知(具体)→分析概括(抽象)→举例阐释(具体)的认知方法完成对部分概念和结论的探究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等几何概念,对于从具体事物或实例中进行数学抽象也有了初步认识,但点、线、面、体是很抽象的概念,与直观感受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现阶段是难以深刻理解、完整认识的。
所以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多观察,多举例,多表达避免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在积累了丰富的直观感受后自发的同化概念,接受概念的意义对于点、线、面、体的关系,如“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等用文字描述的结论,学生易于掌握而结论的形成过程,需要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并举例描述,对于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也是比较困难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先引领示范,学生获得体验后再进行模仿式探究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从实物或模型中抽象出概念,并举出确切的实例描述概念四、学性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方法上,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采取让学生自己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动手操作、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根据本节课教材的内容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观察,借助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六、教学过程出示“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点、线、面、体的概念2、能从静态和动态描述点、线、面、体的关系3、体验数学活动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学习重点:认识点、线、面、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说一说:生活中这些物体的形状,能抽象出怎样的几何图形?(1)文具盒,(2)奶粉罐,(3)冰淇淋,(3)篮球长方体、球体等都是 ,简称为 .教师鼓励学生联想身边熟悉的情景,尽可能多的举出熟悉的几何体的例子。
二、 图形中的点线面体 如图是一个长方体的模型观察与思考:它有几个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共形成了几条棱?棱与棱相交成几个顶点?构成图形共有哪些不同的元素?教师展示问题中所提到的几何体的模型(或图片)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结论:8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构成图形的元素有点、线、面、体三、从静态看点线面体 小组讨论:观察以下几何体的模型:1、联想“展开图”的知识,包围体的是什么?2、以上图形分别有哪些面?从形状看,这些面有什么不同?练一练:1、围成下面这些立体图形的各个面中,哪些、是平面?哪些是曲的?2、观察教室和周围环境,举出一些生活中“面”的例子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包围体的是面;面有平面也有曲面教师鼓励学生联想身边熟悉的情景,尽可能多的举出熟悉的“面”的例子小组讨论:观察长方体、圆锥的模型:1、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从形状上看,它们有什么不同?2、线与线相交的地方又形成了什么?从形状上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吗?师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探究活动学生先观察、思考,然后从模具中感觉,再与同伴讨论、交流得出以下结论:(1)体是由面围成的,面有两种,平面和曲面2)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线,线有直的也有曲的。
3)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教师对以上结论加以总结、完善.得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即“体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做数学”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同伴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四、从动态看点、线、面、体1、铅笔的笔尖可看成一个点,铅笔的笔尖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图形?以上事实你得到什么结论?2、工人师傅在墙面上油漆时,漆墙轮在墙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图形?一条线段绕着它一端快速旋转一周后,形成了什么图形?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3、一个长方形绕着它一边所在的直线快速一周后旋转,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一个三角形绕着它一边所在的直线快速一周后旋转,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师生活动:教师演示运动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点动成线”的结论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举出更多实例如:蚂蚁搬家等… …教师演示过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想象,得出“线动成面”的结论学生经讨论、交流后举例如:用刷子刷油、钟表盘上分针时针的运动……教师演示旋转过程,学生在观察、想象之后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得出“面动成体”的结论。
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举出更多实例如把三角尺绕其一边旋转形成几何体等……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图形的变化发展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五、点线面体构成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欣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大型舞蹈《筑梦之塔》,总结出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设计意图:渗透集合观点:点是组成图形的最基本的元素活动五:目标检测1.如图:上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出下面的立体图形,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连接起来2、以下运动,给我们以线动成面的原理是( )A、从枪管中射出的弹头 B、转动的旋转门C、蚂蚁搬家 D、快速转动的自行车辐条3、把一张纸对折,形成一条折痕,用数学知识解释为 : 4、怎样在地面上画一个比较大的圆?聪明的小芳用一支粉笔和一根细绳很快就画好了,你知道她是怎样画的吗?从中包含了那些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趣味创意活动小结。
师生活动: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把你的收获与同学分享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最后给出这节课的知识结构图设计意图: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初步学会反思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第122页 第5题选做题:1、用你学到的几何图形知识,设计一张精美的元旦贺卡,送给你的同学或亲人 2、《导学案》中的“学习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