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每一位学生教育教学案例.doc
7页关注每一位学生教学案例———————————————————————————————— 作者:———————————————————————————————— 日期: 2 关 注 每 一 位 学 生 ——《心 声》教 学 案 例(一)内容分析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篇课文《心声》就是一篇充分体现上述新课程新理念的文章,它是这个单元选编的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单元学习目标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心声》这篇小说是自读课文,语言精美易懂,结构清晰明了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李京京的男生,因为有着和课文《万卡》中的主人公相似的情感,他特别想在程老师的公开课上朗读一段课文,并在课前主动向程老师提出但因他嗓子沙哑,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李京京没有放弃,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的机会,他情真意切的朗读,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凄楚的人物形象、纤丽的情节叙诉和令人伤感的语言表达感染着读者,因此,它对于学生理解小说这种体裁及它的现实意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课型过程设计案例1、教学流程 活动一 倾诉心声——“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 教师配音:“在很久以前,人们常盼望流星的出现,因为只要对着流星许愿,你的愿望就会很快实现现在就让我们也对着流星许个愿吧!”展示流星划过天空的美丽画面,并播放歌曲《流星雨》,营造一个浪漫、神奇的想像空间 活动二 倾听心声——“我在乎你的心里有多苦” 老师激发学生:刚才我们一起道出了各自的心愿,这些珍藏在我们心中的秘密就是我们的心声相互倾诉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我们的友情更深了现在我要给你们介绍两个新朋友——李京京和万卡请大家迅速走进黄蓓佳的小说《心声》,看谁最先和他们交上朋友,体味他们心中的苦痛 在这一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提出问题,解决不了的全班讨论,旨在培养学生质疑自解自析的能力其次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看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2、看谁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快速梳理小说的情节? (训练学生快速阅读,从文本中提炼关键语句的能力。
3、看谁能发现这篇小说在人物描写上最突出的方法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感知文章内容,到关注文章的表现形式,体会文章刻画人物最突出的方法是心理描写 4、学生跳读描写李京京心理的段落,仔细揣摩李京京的心声然后对着流星也来帮他许个愿!(重现流星雨的镜头) 5、看谁能说说李京京读《万卡》的心愿为什么那么强烈? 《万卡》为什么能那样拨动李京京的心弦? 再次创设情景,闪现万卡和李京京的生活情景片段 第一组镜头 (1)万卡被老板揪住头发,提到院子里用皮带狠狠地抽打 (2)万卡回忆和爷爷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3)万卡梦中,看见爷爷坐在椅子上,小狗摇着尾巴走来走去 第二组镜头 (1) 李京京现在的生活:妈妈边哭边打京京,京京害怕的眼神 (2)李京京的童年生活:爷爷放下水烟袋,将京京揽在怀里,给他讲故事 (3)李京京在树林里读书,回想爷爷抽烟的快乐情景 课型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在一种心理感到很安全,思想很自由、很宽松,乐意进取、乐意参与,情绪很高亢的状态下进行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就意味着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就是说,学习方式转变首先要考察的内容,就是课堂的教育氛围、环境: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学习的?教师会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情景,设计什么样的课堂氛围?进一步来说,新课程课堂该有什么样的教育氛围?学生要什么样的学习状态?我觉得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学生要自由。
我们要求课堂要有规范,要有纪律,但是课堂规范和课堂纪律最核心的实质与理念就就是自由,所谓自由就是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心理,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无拘无束,这是最基本的东西第二,要有宽松的氛围所谓宽松,我想就是允许学生说错话,说真话,把它自己的经验、最个性化的东西充分表达了出来日本的一所小学流行一种这样的理念,他们认为“教室就是让孩子出差错的地方”在日本,离开了学校你就不能犯错误,但是学生在学校是允许犯错误的我个人的理解,犯错误就是让学生打开心窗,把他心里想到的、碰到的经验和体会充分地表露出来,使我们的教学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理第三,就是民主课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经历、体验转变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同事、伙伴、协作者的关系,像这节课上,我写错了一个字,学生立即给我主动的指了出来,这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平时的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那是一种感情非常融洽的同事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它已经成为习惯,再这样既宽松、自由又很民主、感情很融洽的氛围之下,学生才敢于指出老师的过错,这也正说明了学生处于一种很有安全感的心理状态之中我们的课堂就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只有这样的状态下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型总结但不管怎样,新课堂教学一定要秉承新课程理念中一切以发展为本的精神,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是说教学的所有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情愿我们教师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人性的光芒映照着语文教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