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第二课时.ppt
15页藤野先生,鲁迅,,1、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作者是____,他是我国____ 代文学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回忆性散文,,鲁迅,现,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复习导入,,1.熟练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找出本文的两条叙事线索; 3.找出特定句子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4.理解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深沉的爱国感情目标呈现,一、整体感知,(1)文章写了那么多的事,这些事发生在哪里?分别在文章的哪些段落里?,在东京(1-3段) 在仙台(4-35段) 离开仙台后(36-38段),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2)本文的两条叙事线索分别是?,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 暗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二、精读导析,品文中妙笔,本文语言精练准确,耐人寻味,常常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中,蕴含丰富深刻的含义和复杂深沉的心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文中语言的妙处吧!,,,▼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引出下文对中国留学生的描写,为后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只不过” 的意思,“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比喻、夸张:突出清国留学生打扮的怪异、庸俗,表现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细节描写,写出了清国留学生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实在”表“的确” “标致”表反语,----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这就更强烈的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环境描写、夸张,写出了清国留学生们制造出了一派乌烟瘴气的氛围问问精通时事的人”,反语,讽刺那些无聊的、热衷于八卦别人的人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前后照应:与第一段的首句对东京的失望相照应;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的东京被清国留学生搅得乌烟瘴气,令人厌恶,开启下文去仙台看看在 东 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修辞:比喻、反语,所 感——,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爱 国,,课堂作业,1.本文的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2.找出本课所讲的两个反语并分析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