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部编五四制).pptx

40页
  • 卖家[上传人]:水***
  • 文档编号:381607279
  • 上传时间:2024-02-10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4.53M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古代诗歌三首歌三首 1.识记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这三首诗2.把握马、石灰、竹的形象特点,理解诗歌表达的人生志向,体会诗人高洁的人格和高远的志向3.品味诗中“物”与“我”的相通之处,把握咏物诗的特点学学习目目标马 诗 李 贺u标题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对象u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以马为题材的组诗,共二十三首,均是五言绝句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u本课所选的这首马诗组诗中的第五首,一直被广为传诵一、解一、解诗题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人,后世称他李昌谷,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与李白、李商隐合称为“唐代三李”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二、二、识作者作者马马 诗诗【唐】李贺【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u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y y n n三、明三、明节奏奏马马 诗诗【唐】李贺【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u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大漠:广大的沙漠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这里 借指边塞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何当:何日,何时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这里指戴上金络脑踏:奔驰四、明四、明诗意意马马 诗诗【唐】李贺【唐】李贺大漠沙如雪,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快走踏清秋诗意: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装饰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四、明四、明诗意意u读一读诗的前两句,完成1.这两句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2.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气氛?马马 诗诗【唐】李贺【唐】李贺大漠沙如雪,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快走踏清秋五、品五、品诗情情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从视觉写出颜色,从触觉写出了冰凉寒冷的感觉也从侧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广阔而荒凉高峻险拔,正是边塞战场所在”钩“即”吴钩”,写出了月亮的形状,也充满了寒光凛凛的兵戈之气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营造出了一个空旷辽远、冷峻肃杀的边塞战场的氛围比喻五、品五、品诗情情u第句中诗人着力塑造了马的形象,1.说说这是一匹怎样的马?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2.借马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3.诗人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马马 诗诗【唐】李贺【唐】李贺大漠沙如雪,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快走踏清秋五、品五、品诗情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是一匹备受重视,充满着骄傲之情、疾驰飞奔的马诗人在借助马表达自己渴望得到重用、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指马驰骋的样子,写出马轻捷矫健的风姿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象征马受重视,得到重用写出了马带着力量踏实地用脚踩在地上的样子,表达出这匹飞奔疾驰的马的骄傲五、品五、品诗情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何时,何日说明遥遥无期,不知什么时候,既含无限期盼,又寓无尽无奈。

      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不被赏识,无法实现梦想的无奈之情u结合背景资料,想想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诗人借马自喻,表达自己渴望得到重用,渴望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的复杂矛盾的情感背景背景资料料李贺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他不得志之时,也是藩镇极为猖獗的时代,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五、品五、品诗情情写景抒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以马自喻表明志向不遇于时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空旷、冷峻渴望、愤懑六、理六、理结构构1.背诵默写这首诗2.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体会作者的情感课后作后作业石石 灰灰 吟吟于 谦u “吟”为“吟颂”之意,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蕴含着作者的赞颂之情石灰吟”就是吟颂石灰题目点明了诗歌吟颂的对象和体裁解解诗题 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政治家、军事家天顺元年遭诬陷以“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明史称赞他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与岳飞、张苍水(名煌言)并称“西湖三杰“识作者作者石灰吟石灰吟千锤万凿出 深 山,烈火焚烧若 等 闲粉骨碎身浑 不 怕,要留清白在 人 间。

      u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chuchuzozofnfn 明明节奏奏石灰吟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u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千锤万凿:无数次用铁锤击,用钢钎凿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等闲,平常粉骨碎身: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全,全然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比喻高尚的节操明明诗意意诗意: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灰岩,把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粉骨碎身全然不怕,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世间石灰吟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明诗意意u读一读诗的前两句,思考1.这两句诗描写了石灰怎样的特点?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2.面对痛苦,石灰表现出怎样的态度?从中你能体会到石灰怎样的品质?石灰吟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品品诗情情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写出石灰的态度,将烈火焚烧看成平常、轻松的事,面对严酷考验,从容自若,处之淡然,写出石灰极强的忍耐力开采矿石十分艰难,突出强调石灰的“前身”所经历的各种考验写出石灰坚强坚韧的品格。

      石灰烧制过程中要经历烈火焚烧石灰承受的痛苦在逐渐增强这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突出石灰甘愿经受磨难、坚强坚韧的崇高品格u诗的后两句,思考1.石灰还经受了什么磨难?写出了石灰怎样的特点?2.如何理解“清白”二字?从中你能体会到石灰怎样的品质?石灰吟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品品诗情情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碎成粉末石灰的态度石灰承受痛苦却”若等闲”浑不怕”的原因,也是石灰内心的热切追求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不怕牺牲坚强不屈这两句写石灰在经历了种种痛苦之后,留下了清白的颜色,即石灰在这些磨难中,始终都保持着操守的纯洁,突出石灰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不屈的精神u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诗人通过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情感呢?诗歌前三句着力描写炼制石灰的过程,石灰在炼制过程中要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直到粉骨碎身最后点出石灰的特性这不仅是在写石灰,诗人用这样的方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抱负,诗人以石灰自喻,借石灰不怕牺牲和要留清白的特点,表达自己甘愿承受痛苦,以身报国的宏伟抱负以及绝不向世俗低头、决不同流合污的坚贞精神。

      品品诗情情从开采到烧制情操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甘愿承受痛苦以身报国坚贞不屈石石灰灰吟吟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状物言志理理结构构1.背诵默写这首诗2.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练习部分第12课第1、2、3、6题课后作后作业竹竹 石石郑燮 郑燮(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识作者作者咬定青山不放松,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尔东西南北风xijng劲劲jn力气:使精神;情绪:鼓足干冲(chng)儿jng坚强有力:刚疾风知草猛烈:风竹石竹石【清】郑燮【清】郑燮明明节奏奏竹石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意: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缝隙之中遭受千万次磨难打击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明明诗意意u回顾对马诗和石灰吟的分析,自学竹石,思考下列问题1.诗中的竹有怎样的特点?2.诗人借竹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品品诗情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前两句诗写竹子的根在山岩中牢牢扎根突出竹子刚毅、坚韧、顽强抗争的精神写出了竹子的生长环境十分恶劣拟人,”咬“写出竹生长的力量,”定“写出竹目标明确写出竹意志坚定扎根、生根颇见竹的风骨,竹的坚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后两句写竹子历经磨难依旧傲然挺立,坚韧刚劲写出了考验严酷仍然坚韧不拔,突出竹从未改变坚韧、刚劲的品格任凭的意思,表明竹始终傲然挺立于青山乱石之中,对带来磨难的风毫不在乎写出了竹的豪迈透出对东西南北风的蔑视u诗人仅仅只是描写竹子的坚韧不拔吗?诗人借竹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呢?本诗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即借竹坚韧坚贞本诗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即借竹坚韧坚贞的傲气,表达自己对坚劲人格的推崇,表现了诗人刚的傲气,表达自己对坚劲人格的推崇,表现了诗人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高傲风骨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高傲风骨品品诗情情状物言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坚韧刚劲 傲然挺立人:刚正不阿 铁骨铮铮理理结构构u本课三首诗的写作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三首诗都是咏物诗既然咏物,都要实写物之形态、色泽等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同时又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三首诗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外界的某种事物来表明自己好恶爱憎的情感或内心志向,能把主旨表达得既深刻含蓄,饶有韵致,又具体形象,可感性强写法探究写法探究1.背诵默写这首诗2.任选本课中的一首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改写成一篇短文注意充实环境描写,丰富细节,凸显诗中形象的特点200字左右课后作后作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葡萄沟》每课时精品教案汇编(含两个教案).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黄山奇石》精品教案(第二课时).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葡萄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音乐万花筒 津冀之声》精品教案.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 沪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第1课时 Get ready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登鹳雀楼》说课稿.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桥》优选教案(第一课时).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葡萄沟》每课时培优教案汇编(含两个教案).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葡萄沟》每课时教学设计汇编(含两个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第三课时).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葡萄沟》每课时优质教案汇编(含两个教案).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黄山奇石》培优教案(第一课时).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 人音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唱歌 打花巴掌》精品教案.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黄山奇石》每课时培优教案汇编(含两个教案).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古诗二首》每课时教学设计汇编(含两个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精品教案(第二课时).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每课时精品教案汇编(含两个教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