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科版化学高二上《元素周期表》ppt课件1.ppt
19页9.29.2 元素周期表9.1 9.1 元素周期元素周期律律螺旋型周期表螺旋型周期表天干地支八卦表天干地支八卦表环式周期表环式周期表扇型周期表扇型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1 1、编排原则:、编排原则:(1 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2 2)将电子层相同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行;)将电子层相同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行;周期数周期数= =电子层数电子层数(3 3)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从上到下排成列;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从上到下排成列;(4 4)能体现元素周期律能体现元素周期律2 2、结构、结构短周期短周期第一、二、三周期第一、二、三周期 分别有分别有2 2、8 8、8 8种元素种元素长周期长周期第四、五、六周期第四、五、六周期 分别有分别有1818、1818、3232种元素种元素不完全周期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第七周期7 7个主族个主族AA到到AA(由长、短周期构成)(由长、短周期构成) 主族序数主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7 7个副族个副族BB到到BB(仅由长周期构成)(仅由长周期构成)族族周期表第周期表第8 8、9 9、1010三列的总称三列的总称零零族族稀有气体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周期周期(共(共7 7行)行)族族(共(共1818列)列)元元素素周周期期表表3 3、元素周期表中所蕴含的信息、元素周期表中所蕴含的信息元素符号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元素名称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外层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排布元素类别元素类别 1 1、原子半径:、原子半径:(1 1)同周期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递变规律及其原因:元素原子半径递变规律及其原因:(2 2)同主族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递变规律及其原因:元素原子半径递变规律及其原因:规律: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规律: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因: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加,核对外层电子的原因: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加,核对外层电子的 吸引力也增强,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吸引力也增强,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规律: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规律: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因:电子层数增加,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原因:电子层数增加,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原子 半径逐渐增大半径逐渐增大二、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二、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 2、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 1)概念厘清)概念厘清金属元素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倾向于失电子倾向于失电子;失电子能力失电子能力越强,则该元素的越强,则该元素的金属性金属性越强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倾向于得电子倾向于得电子;得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越强,则该元素的越强,则该元素的非金属性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金属性:表示元素原子:表示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失去电子能力的强弱非金属性非金属性:表示元素原子:表示元素原子获得电子能力获得电子能力的强弱2 2)决定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因素及关系)决定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因素及关系因素:因素:原子半径原子半径和和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关系: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越易失越易失电子电子该元素金属性越强该元素金属性越强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越多越易得越易得电子电子非金属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3 3)同周期、同主族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同周期、同主族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同周期同周期(从左到右)(从左到右)元素的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主族同主族(从上到下)(从上到下)元素的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从元素周期表中从元素周期表中找出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和非金属性最找出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强的元素?(4 4)从实验角度,判断元素)从实验角度,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金属性强弱的方法的方法.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剧烈程度)(剧烈程度).金属单质与酸(金属单质与酸(H+)反应的难易程度)反应的难易程度(剧烈程度)(剧烈程度).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金属与水反应越剧烈,元素的金属性越强金属与水反应越剧烈,元素的金属性越强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元素的金属性越强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元素的金属性越强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5 5)元素)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的判断依据. .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非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与H H2 2反应的难易程度反应的难易程度.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与与H H2 2越容易反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越容易反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3 3、主要主要化合价化合价主主 族族AA AAAAAAAAAAAA第二周期元素第二周期元素LiLiBeBeB BC CN NO OF F最高正价最高正价最低负价最低负价第三周期元素第三周期元素NaNaMgMgAlAlSiSiP PS SClCl最高正价最高正价最低负价最低负价+1+1+2+2+3+3+4+4+5+5+1+1+2+2+3+3+4+4+5+5+6+6+7+7-1-1-2-2-3-3-4-4-1-1-2-2-3-3-4-4同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相同同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相同第三周第三周期元素期元素NaNaMgMgAlAlSiSiP PS SClCl最高价最高价氧化物氧化物其对应其对应水化物水化物酸碱性酸碱性氢化物氢化物化学式化学式氢化物氢化物稳定性稳定性NaNa2 2O OMgOMgOAlAl2 2O O3 3SiOSiO2 2P P2 2O O5 5NaOHNaOHMg(OH)Mg(OH)2 2Al(OH)Al(OH)3 3H H2 2SiOSiO3 3H H3 3POPO4 4强碱强碱中强碱中强碱两性两性弱酸弱酸中强酸中强酸SiHSiH4 4PHPH3 3H H2 2S SHClHCl很不很不稳定稳定不稳定不稳定可自然可自然较稳定较稳定受热分解受热分解稳定稳定SOSO3 3ClCl2 2O O7 7H H2 2SOSO4 4HClOHClO4 4强酸强酸含氧酸中含氧酸中最强酸最强酸三、感受单质与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三、感受单质与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1 1、同周期同周期(从左至右)(从左至右)单质与化合物性质的递变单质与化合物性质的递变(1 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碱性减弱、酸性增强(2 2)气态氢化物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热稳定性依次增强(3 3)单质与)单质与H H2 2、O O2 2化合化合由难到易由难到易2 2、同主族同主族(从上至下)(从上至下)化合物性质的递变化合物性质的递变(1 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碱性增强酸性减弱、碱性增强(2 2)气态氢化物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热稳定性依次减弱三、元素周期律三、元素周期律(表)(表)的应用的应用1 1、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例: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例: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AA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镭比钙的金属性更强镭比钙的金属性更强 B.B.单质能与水反应放出单质能与水反应放出H H2 2 C. C.氢氧化物呈两性氢氧化物呈两性 D.D.碳酸盐难溶于水碳酸盐难溶于水C C2 2、在一定区域内寻找特定用途的物质、在一定区域内寻找特定用途的物质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材料农药农药催化剂、合金材料的研制催化剂、合金材料的研制同周期从左到右:同周期从左到右:具有递变性具有递变性同主族从上到下:具有同主族从上到下:具有递变性和相似性递变性和相似性电子层数、核电荷数决定电子层数、核电荷数决定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主要化合价;元素主要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半径决定元原子半径决定元素金属性和非金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属性强弱原子结原子结构构元素在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表中位位置置元素的元素的性性质质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主族序数主族序数电子层数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周期序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