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考专项真题练(断句及翻译)【部编语文 九年级上册精品资源池】.pdf
12页常考专项真题练 ( (断句及翻译断句及翻译) )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语文上上(R版版) 第第 3 单单 元元 1.(2017 宁夏宁夏)翻译翻译两题两题,,用用“/”将第将第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是 故 所 欲 有 甚 于 生 者 所 恶 有 甚 于 死 者 非 独 贤 者 有 是 心 也 人 皆 有 之 贤 者 能 勿 丧 耳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像蛇爬 行那样弯曲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一段又看不见 庭院好像积着水庭院好像积着水,,清澈透明清澈透明,,““水水””中有像藻中有像藻、、荇一样的荇一样的 水草交错纵横水草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2017 新疆新疆)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 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 皆在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句读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 A须臾须臾/雷电破壁一龙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点睛者皆在。
B须臾雷电破壁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点睛者皆在 C须臾雷电破壁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不点睛者皆在 D须臾雷电破壁一龙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皆在 C 点拨 “乘云上天”是对“一龙”的动作描写,其后可断乘云上天”是对“一龙”的动作描写,其后可断 故选故选C 【【译文译文】】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 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画了眼睛龙就飞走了 人们认为很荒诞,于是(他)就画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 一会儿,雷电大作,震破墙壁,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 没有被画上眼睛的龙都还在那里 【甲】【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3(2017福建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完成问题。
【乙】【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 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 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 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 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注】】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 )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曲直高下/随岩宛转随岩宛转 B土人新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随岩宛转 D土人新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高下随岩宛转 A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即使骑上飞奔的马,, 驾驭着长风驾驭着长风,,也没有这么快也没有这么快。
登上山登上山(走了走了)一里多路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 流泻流泻 【【乙译文乙译文】】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俯身鸟瞰山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 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然而已经 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去看,于是从三姑峰又再上行了半里路 ,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 换骨岩后面架设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个悬岩悬岩不太深邃, 只是环绕着山巅有如重叠的山峰当地人刚用木板沿岩壁修筑了房 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 岩壁(修筑) 二翁登泰山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 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 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 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 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 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 薄暮,已至半山矣 4(2016黄冈节选黄冈节选) 【【注注】】第:房屋第:房屋、、宅子宅子、、家家冀冀、、雍:古代两个州名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在今 约山西约山西、、陕西陕西、、甘肃一带甘肃一带曩:以往曩:以往、、过去过去 (1)用用“/”给下面句子断句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断两处 曩 者 愚 公 年 且 九 十 而 移 山 今 吾 辈 方 逾 六 旬 何 老 之 有!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从太阳出山开始登山从太阳出山开始登山,,到傍晚时到傍晚时,,(他们他们)已经到半已经到半 山腰了山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