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跨学科学习的本质内涵.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丹****
  • 文档编号:343960169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23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跨学科学习的本质内涵一、跨学科学习的本质内涵所谓跨学科学习,就是聚焦一个源 自现实世界的有意义问题,将问题转化 为探究主题,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 的观念和知识对主题持续探究,形成观 念物化的产品,由此发展跨学科理解及 核心素养的课程它既是一种跨越学科 边界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又是一类 新型国家课程 —— 在国家课程方案和 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并系统设置的正 式课程,学生需要运用不少于10%的学 科总课时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且须达 到要求跨学科,即突破学科边界、在学科 之间建立内在联系广义的跨学科可依 据学科融合程度分为三种主要形态——其一,多学科:针对一个现实问题或学科问题,以一门学科为主,联合其 他学科,从不同学科视角展开研究,学 科之间既建立联系又保持边界由于其 他学科的援助, 对主题的理解得以加深 多学科的融合方式属于“学科+”或“学 科之间”,类似“ 水果蔬菜色拉”,水果 和蔬菜之间建立了联系,但又保持各自的性质其二,狭义的跨学科:针对一个现 实问题或学科问题,将一门学科的知识 或方法迁移、应用于其他学科,或将 两门及两门以上学科整合起来建立一 门“ 新学科”。

      前者如将核物理应用于 医学,产生放射疗法,以治疗癌症;后 者如将心理学用于研究教育问题,以形 成教育心理学,或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融合为STEM学科狭义的跨学科 是一门学科因融合其他学科而产生“ 新 质”(新内容、新方法或新学科),其融 合方式属于“ 跨越学科”,类似“ 鲫鱼 豆腐汤”,既产生新内容,食材又可辨别其三,超学科:为了理解现实世界 或解决真实生活问题,将学科知识完全 整合, 消除学科边界, 将知识变为整体 超学科的融合方式属于“ 超越学科”, 恰如“ 蛋糕”,各种食材已经完全融为 一体跨学科不只是学科组织方式的改变,更根本的是哲学认识论与世界观的革新首先,知识具有整体性、复杂性和关系性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开来知识也不是各部分的机械组合,正如水是湿的, 但每一个水分子并不 是湿的,水的特性不是水分子的机械组合,而 是源自水分子的相互作用,知识亦然知识中的任何部 分都依赖并影响其他部分,反之亦然,牵一发而动全身知识在关 系中存在并发展,当我们把知识划分 为不同学科时,学科之间并非只有空空 如也的缝隙,而是充盈着内容和创造生 机其次,现实世界具有整体性、复杂 性与关系性。

      个人、社会、自然是一个 有机联系的整体和复杂系统生活不“分 科”,现实世界中的任何问题都不是一 门学科能够解决的,需要学科合作才能应对急剧变革的信息时代使个人和社 会生活空前提速,社会的不确定性增大, 这对人的跨学科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 要求空前提高为发展学生的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 养,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第一次系统 设置跨学科学习这首先意味着所有课 程均须摒弃“ 应试教育”价值观和“ 分 科主义”,让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学 生经验建立内在联系,不同课程之间围 绕共同确立的现实问题或主题彼此合 作,让学生学会用不同学科的概念和思 维探究同一个问题,能够根据情境和问 题的特点灵活选择恰当的学科视角,由 此使课程体系整体走向“ 多学科学习”其次,围绕对学生有意义的跨学科主题,以一门课程为主体,将相关课程的内容 与方法迁移、应用于主题探究中,并与 “ 主体课程”跨越边界、实现融合,有 条件的学校也可运用校本课程开设类似 STEM的选修课程,由此使课程体系进 一步走向“ 狭义的跨学科学习”最后, 根据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和 个性发展需要,在不同学龄阶段设置“超 学科主题”,让学生超越学科边界、基 于“ 超学科概念”探究主题,由此发展 解决真实情境中复杂问题的能力,课程 体系由此走向“ 超学科学习”。

      从“ 多 学科学习”到“ 跨学科学习”,再到“ 超 学科学习”,构成跨学科学习的连续体, 才能持续发展学生的跨学科理解及核心 素养二、 跨学科学习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跨学科学习不是学科课程的简单补 充或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对学科课程 的超越与升华首先,它根植于学科课 程及相应的学科思维倘忽视学科思维, 跨学科理解则无法形成,正如必须对两 个以上国家经济体系有深入研究的人, 才能称为“ 国际经济学家”,学生也必 须形成两个以上学科的学科思维并建立 有机联系,才能形成跨学科理解其次, 学科课程的学习要体现整体性、复杂性, 并植根于关系之中只有当一门学科与 其他学科、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建立起 联系时,学生才能学得有意义、有深度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需要始 终应用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之中以孤立、 割裂、训练的方式学习,只能掌握知识 点,不可能发展学科思维,更遑论跨学 科理解再次,跨学科学习并不一定在学完学科内容之后进行,而是需要与学 科学习进行整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 伴随学科学习的始终最后,跨学科学 习是学科课程的关键要素,旨在升华学 科学习的意义,深化学科理解只有收 到“10%+90%>100%”的功效,才称得 上是真正的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学习与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 两门综合课程(科学和艺术)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区别在于综合课程属于学科 群以内的整合,而跨学科学习则可以跨 越学科群进行整合,例如可以将科学与 艺术加以整合联系在于两门综合课程 倘若围绕现实世界主题展开系统探究, 其本身就属于广义的跨学科学习的有机 构成跨学科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 互依存、相得益彰首先,1~12年级整体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上属于 “ 超学科学习”的范畴,是广义的跨学科 学习的有机构成 超学科学习”的理念 和方法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 常识 性探究”上升为“ 超学科探究”,使其 根植学科思维又超越学科限制,跨学科 理解及核心素养成为课程目标,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也因而发展到核心素养阶段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狭义的跨学 科学习形成连续体,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因而得到拓展与深化最后,小学阶段 的“ 超学科学习”主要基于生活经验而 进行,伴随学生学科思维的发展和跨学 科学习能力的提高,到高中阶段,学生 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新走向“ 超 学科学习”,超越学科限制、理解并改造 现实世界,由此实现从小学到高中的跨 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的螺旋式发展。

      三、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路径跨学科学习需要进行系统设计与实 施,才能促进学生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 养的发展课程设计的要素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确定跨学科主题教师可从新课标 建议的跨学科主题中进行选择,也可 基于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当地社会生 活和学生发展需要,生成新的跨学科 主题提出“ 跨学科概念”并凝练“ 跨学 科大观念”提出理解并探究跨学科主 题必不可少的关键“ 跨学科概念”,为 探究跨学科主题提供“ 概念视角”;在两 个及两个以上的关键“ 跨学科概念”之 间建立联系,形成“ 跨学科大观念”, 即学生探究完本单元后形成的可迁移的 跨学科理解以“ 跨学科大观念”为基础确定单 元学习目标 目标由三部分构成:跨学 科大观念、关键学科知识、关键学科能 力及品格目标确定要充分依据新课标 的相关要求提出“ 跨学科引导问题”引导问 题贯穿单元学习始终,引出探究线索一般来说,可提出三类引导问题:概念 性问题、事实性问题、争议性问题概 念性问题对应关键“跨学科概念”与“跨 学科大观念”;事实性问题对应关键学科 知识;争议性问题由更加开放的哲学性 问题或实践性问题构成设计“ 真实表现性任务”与评价 标准 真实表现性任务”是学生探究 完一个跨学科主题单元后体现其跨学科 理解及核心素养的“ 产品”;评价标准 是“ 产品”的成功标准及评分规则,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制定跨学科学习评价标 准,并让学生在单元学习开始前就知晓 评价标准。

      设计系列跨学科学习活动将单元 学习目标与“ 真实表现性任务”结合起 来,围绕引导问题及探究线索,由浅入 深设计系列跨学科学习活动,这些学习活动持续数周、数月或整个学期因形 成“ 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需要较长 时间, 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以“ 大单元” 的形态呈现有效实施跨学科学习需要基于学生 的年龄、心理发展特征和个性发展需 要,对学生正在学习的所有课程进行 整体规划和设计可根据新课标按照 “2223”分段的整体设计,1~2年级以“超 学科学习”为主,3~4年级保持“ 超学 科学习”与“狭义跨学科学习”的均衡,5~6年级及初中阶段可以“ 多学科学习” 和“ 狭义跨学科学习”为主, 辅以“ 超 学科学习”需强调的是,跨学科学习切忌浅尝 辄止,而要将不同学科10%的跨学科学 习整合实施倘若每门学科齐头并进实 施跨学科学习,必然会走向肤浅、流于 形式只有将学生同时学习的各门课程 的跨学科主题根据需要加以整合,使得 每个学生一学期之内至多完成1~2个跨 学科主题,跨学科学习才能真正走向深 度学习有效实施跨学科学习需要改变“ 分 科式管理”,创造跨学科教育管理体制, 走向跨学科教学学校要形成常态化 实施跨学科教学和管理的体制与机制, 比如每周安排固定时间进行跨学科备课和教学研究,形成跨学科教师评价和 管理的学校制度,等等。

      另外,每一个 跨学科主题必须保证有两个以上不同 学科的教师进行团队教学,例如数学教 师、生物教师和历史教师一起设计并实 施“ 全球疫情·共同面对”的跨学科主 题即使一位教师有能力教授多门学 科,也必须采用多个学科教师协同备课 和上课的跨学科教学机制,唯有如此, 学生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和理解每一门 学科的力量和局限性,真正形成跨学科 理解实践证明,走向跨学科教学和学 校管理,能够极大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 与发展有效实施跨学科学习需要避免常识 化、简单化、功利化和庸俗化误区仅 满足于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跨学科主题, 忽视学科思维和跨学科理解,必然陷入 常识化;仅把几门学科的内容拼凑在一 起搞“ 学科拼盘”,并未在学科间建立 联系、做出跨越或实现超越,则会走向 简单化;仅从商业利益或学校品牌出发, 忽视学生发展的需要,则会导致功利化;将跨学科学习变成一种教育时尚,为跨 而跨、跨了就好,则会流于形式、走向 庸俗化广大教师须通过科学设计与创 造性实施,使跨学科主题学习走出误区, 走向常态化综上,跨学科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超 越学科边界、突破学科与生活的壁垒, 进而探究和解决真实问题,培养严谨而 开放、包容而负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让我国教育和社会阔步迈入新 时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秋学期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2025年秋学期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2025年秋学期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单词和句子整理(表格版)(2025秋).doc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docx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docx 12 《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docx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单词和句子整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Make it happen单词解析(C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Happy Holiday听力和重难点简析(2025秋).doc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高二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沙坪坝区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渝北区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山东济南章丘区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pdf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高二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陕西学考选择性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甘肃学考选择性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pdf 2025年福建学考选择性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pdf 2025年辽宁学考选择性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