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秀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_1.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八戒
  • 文档编号:332335202
  • 上传时间:2022-08-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6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秀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材解读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当代女作家马丽华的长篇散文《藏北游历》中的一部分这篇散文描写了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表现了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作者笔下的各拉丹冬,虽然气候变幻无常,但是它辽阔、壮美,如同琼瑶仙境,是大自然千万年来创造的最美的作品作者按照自己的行踪,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把自己眼中的雪峰之境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作者重点描写了冰塔林的景色,先远看,后近看,再细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冰塔林的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在写景中饱含丰富细腻的感情,赞美雪域高原之美的同时,把目光投向历史最深处,从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体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感慨人类之渺小,深化了主题 作者为了突出雪域高原之美,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描写采用细致刻画的手法,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为了突出景色的特点,作者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侧面描写,则通过描写人们克服病痛、高原反应等困难坚持工作和游览的内容,反衬高原景色之美,同时也表现了人们不怕困难、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各拉丹冬冰塔林的特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语句的内涵 3.感受作者描写的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4.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语句的内涵 难点:感受作者描写的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有效地结合多媒体工具,充分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进行教学 2.情境教学法:设置情境,赋予学生导游的身份,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图片去解说,让学生积极参与,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质疑文本中的某些语句或难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法: 1.自主学习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方面,让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自主阅读快速提取信息,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鉴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对于图片的欣赏则要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解决教学重难点,采取学生探究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话说长江》的视频、文字资料、CAI课件 学生:1.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勾画精妙语句,形成初步的阅读体验 3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把握本文的线索,理清结构思路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激情导入,学情诊断 1.情境导入 导入设计一: 师:大家知道我国第一大河流是哪一条河吗?(生齐答)对,浩浩荡荡的长江全长6千多公里,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最终注入东海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大家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吗?——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谈一谈对这幅图片的印象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各拉丹冬,感受雪域高原之美板书课题: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导入设计二: 师板书课题: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师引导:题目告诉我们,长江的源头是各拉丹冬,而本文要描写的正是这里的壮美景色。

      请同学们欣赏视频《话说长江》,欣赏后谈一谈你的感受播放视频后,学生畅所欲言师:“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是《话说长江》的主题曲,让我们伴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走近长江之源——雪山群各拉丹冬 [设计意图]两种导入方式以直观的方式,引发学生对长江、对各拉丹冬的初步认识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作家作品多媒体出示) 马丽华,女,山东济南人,原籍江苏省邳州1976年毕业于山东临沂师专(现临沂大学)中文系,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两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本文即选自她的长篇散文《藏北游历》 3.写作背景。

      1987年3月上旬,作者随电影摄制组来到各拉丹冬,克服了寒冷、高原反应、摔伤骨折等各种困难,坚持随大部队游览了长江之源——各拉丹冬,回来后写下了这篇散文这篇散文描绘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自己深沉的思考 4.积累生字词 (1)读准下面加线字的读音 扛(káng)..棱角(léng)..虔诚(qián)..恭顺(gōng)..蠕动(rú)..豁然(huò) 演绎(yì)..安营扎寨(zhā)..凄凉(qī).懈怠(dài)..敦实(dūn)..蜿蜒(yán) 接踵而至(zhǒng)....川流不息(chuān) (2)解释下列词语 安营扎寨: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 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接踵,后面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脚后跟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漫,随便 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读懂课文,初步感知。

      思考并回答: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请你在文中圈点勾画,按照下面的提示理清文章的脉络 总说(第____段),介绍各拉丹冬的____、_____,以及海拔高引起的身体不适 第一层(第__段),______________ 1.(第____段)远看冰塔林一派................第二层(第____段)2.(第____段)________________ 具体描述(第____段)....................3.(第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第____段)写第二天金冰塔林寻找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古人类生活的痕迹,以及在砾石堆上的感想 讨论、明确:(幻灯片出示) 总说(第1~3段),介绍各拉丹冬的地貌、天气(气候),以及海拔高引起的身体不适 第一层(第4段),写各拉丹冬的环境和天气 1.(第5段)远看冰塔林,一派奇美 具体描述(第4~15段)..第二层(第5~11段).2.(第6~9段)近看冰塔林,自成天地 3.(第10、11段)置身冰窟细看塔林,琼瑶仙境。

      第三层(第12—18段),写第二天进冰塔林寻找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古人类生活过的痕迹,以及在砾石堆上的感想 2.浏览课文,勾画表现作者游踪的语句,说一说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本文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来写的 3.全文重点描写了冰塔林的景色找出描写冰塔林景色的语段,仔细品读,圈点勾画景物的特点,并说一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的 讨论后,明确:从第5段一直到文章结束都在描写冰塔林的美景和人们的活动其中第5、6、IO、11段集中描写了冰塔林 远看冰塔林,冰峰晶莹连绵,冰河平坦辽阔,天地间浩浩苍苍,一派奇美近看冰塔林,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置身于冰窟细看,塔林如琼瑶仙境,冰体形状千奇百怪,漂亮巨大,光彩夺目;冰山上裂纹纵横 作者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写冰塔林的,又分别是从平视、仰视、俯视的角度来观察、描写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整体感知、定点探究等,使学生了解了文意,梳理了写作思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了对文本的初步解读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本文除了描写各拉丹冬雪域高原之美,还描述了了人们的活动以及“我”的伤痛,这样写是否离题?请同学们找出描写人们的活动以及“我”的伤痛的语段,仔细品读,然后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明确: 描写人们的活动,是为了表现各拉丹冬环境之恶劣这样的环境造成人的诸多不适应,甚至受伤;但人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即使拖着病体也要摄影、游览,更加反衬出各拉丹冬之美,而这种美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表现了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写作目的,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第四阶段:检测小结 1.本文是按照什么线索来写的? 2.本文重点描写了哪一处风景?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的? 3.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检测小结答案 1.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来写的 2.本文重点描写了冰塔林,是从平视、仰视、俯视等不同角度来描写的 3.本文通过描写雪域高原壮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语句的内涵 2.体会作者描写雪域高原的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复习导入,学情诊断 1.听写生字词。

      2.问:《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的线索是什么?全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象? 师:本文按照作者的行踪,由远及近地描写出雪域高原之美,并重点描写了冰塔林的景象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同时帮助学生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展现大自然之美,表达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敬畏下面我们来探究作者是如何来描绘雪域高原的 1.第1、2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默读第1、2段,讨论、思考并回答 指名回答后,教师明确:第1、2段介绍了各拉丹冬的地貌和天气状况,突出了各拉丹冬地势陡峭、气候变幻莫测的特点,为后文的写景和描述人们的活动作铺垫 2.第3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解答师生共同归纳: 第3段主要描述人们在高原的活动和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贾谊《过秦论》公开课(28张PPT).pptx 2025年高一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开学第一课《语你相遇踏上新程》公开课 (30张PPT)课件.pptx 2025年高一语文秋季开学第一课《学好语文诗意人生》公开课 (52张PPT)课件.pptx 人音版音乐九下第2单元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2月光下的凤尾竹》模板.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1瑶族舞曲》模板.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猎人进行曲》模板.pptx 【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1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模板.pptx 人音版音乐九下第2单元《天上掉下个林妹妹》ppt.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2苗岭的早晨》模板.pptx 【高中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应用—仿写+课件.pptx 【高中语文】《红烛+》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1英雄赞歌》模板.pptx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优质课(27张PPT)课件.pptx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7.2归园田居(其一)》精品课(24张PPT)课件.pptx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7.2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23张PPT)课件.pptx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优质课(31张PPT)课件.pptx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7.2归园田居(其一)》优质课(25张PPT)课件.pptx 【品质】高中一年级(51)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主题班会(19张PPT).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