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试题评析(教育部考试中心).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无**
  • 文档编号:183608659
  • 上传时间:2021-06-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5.44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试题评析(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高考语文共有8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4套,分别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北京、天津、上海、浙江自主命制4套试题命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要求,落实立德树人,加强对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将党史学习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发展目标有机融入试题注重教考衔接,遵循教育规律,在平稳创新中凸显语文学科特色试卷难度合理平稳,试题材料亲切平实,问题设置清晰平和,考查内容全面平衡一、润物无声,立德树人在融合中实现2021年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高考语文全面育人的鲜明导向同时依托高考语文的学科特点,紧紧扣住时代主题、时代精神,多方取材,巧妙设题,让考生在解题作答的过程中接受思想的启迪、文化的熏陶试题通过精神滋养、文化浸润、立体渗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自然融入试题之中1.党史入题,注重学科融合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

      党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都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自然也为当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精神滋养语文命题紧扣时代主题,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语文素养与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懂得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续写新的时代篇章如全国甲卷作文“可为与有为”: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试题材料将青年的成长与未来发展置于当代中国特定的环境中,展现出当代青年的成长受到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浸润和滋养,青年的未来也必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的事实,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我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考生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的历史规律,自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融汇在一起,进而思考自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能够做什么,怎样才能有所作为,完成新一代青年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肩负时代重任、续写时代新篇的历史使命。

      材料以第一人称复数的“我们”,将考生带入共同参与、共同记忆的同情共感的情境中,有效地将红色文化传承的重大问题,极其自然地转化为考生必然要思考的成长与发展问题,使其能够有切身体验,有感可发、有感而发,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在写作能力考查中的有机融入北京作文“论生逢其时”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背景,引导考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响应时代召唤、肩负时代使命天津作文“纪念日”以富有意义的时间点为切口,让考生体味岁月的厚重、初心的可贵,激扬奋斗精神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那里有启人深思、催人奋进的丰富思想资源语文命题精心选择材料、精巧设计情境,实现材料意蕴与学科特色的紧密融合新高考Ⅰ卷文学类阅读材料,选取卞之琳1938年创作于延安的小说《石门阵》,小说中提到“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寓意只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从百姓日常生活的侧面,展现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对日寇的同仇敌忾,对国泰民安生活的渴望,引导考生从革命斗争时期的社会生活中,体会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汲取精神力量2.文化浸润,注重古今贯通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优秀文化作用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必须坚持长时期的宣传与推广、培养与浸润2021年语文试题凭借高考这个高聚焦平台,通过试题取材和设计,在引导坚定文化自信、提升道德品质、厚植家国情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实现了“以文化人”的目标古今融通,激发理想追求的时代精神中华文化贯通古今,既承载历史、传承历史,又连接现实、服务现实、开拓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全国乙卷作文“‘弓矢的’的智慧启示”通过材料的选取以及试题的设计,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精神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扬雄以“弓矢的”设喻,形象生动,且颇具普遍意义和启示作用其中“弓”是基础,“的”是目标,“矢”具有方向性,要射中目标则又需要其他要素共同起作用,而各要素所起的作用在不同人看来重要性是不同的,所以人们常以射箭设喻,说明抽象的道理例如清代袁枚说:“学如弓弩,才如箭簇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说的是才、学、识及其关系,强调了“识”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解读为“学问的根基好比是弓弩,才能好比是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要求青年人“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强调“学习”这个基础的重要意义试题材料指出,古人追求理想会涉及基础、方法等,再以扬雄观点进行举证,任务驱动则是自然延伸到考生对理想的追求、自身发展的思考上任务中的“当代青年”,要求文章的思考和立意必须站在特定的时代节点,从青年的角度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任务中的“自身发展”,引导考生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身实际、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对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基础、目标、实践等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思考命题取材与设计既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融相通,也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对新时代人才发展的要求。

      新高考Ⅱ卷作文“写人与做人”的漫画材料,文字内容语带双关,借“学写字”喻“学做人”,蕴含着古代“为人之道”,包括儒家的“中庸”观念任务要求“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意在引导考生对材料寓意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站在当代青年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材料,体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正确态度,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上海作文“时间的沉淀”引导考生沉寂内心,凝聚力量,汲取智慧,科学思考,探寻真谛汇聚精华,感受文化经典的独特魅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丰富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等,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试题取材古代文化典籍,让考生体味、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文化经典的独特魅力如全国乙卷和新高考Ⅰ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选取《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中的不同段落,考生在解题答卷的同时,可以了解古代重视民生、强调法治、君明臣直、上下同心的优良传统名篇名句默写中,《伶官传序》阐明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过秦论》《阿房宫赋》都总结秦朝统治者因骄奢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岳阳楼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游褒禅山记》阐释追求人生理想与志向毅力的关系。

      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处理人与社会、自然关系的认知和经验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考查以上篇章,可以加深考生的理解与认识中国古代仁人志士保家卫国、奋发有为的壮举,经时济世、执着坚毅的情怀,都理应为当代青年铭记新高考Ⅱ卷文言文阅读选取了《通鉴纪事本末》中“祖逖北伐”的故事作为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祖逖身上展现的奋发努力、忧国忧民、敢于担当的精神对今天的青年一代具有激励意义和示范作用3.全面发展,注重整体渗透《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构建引导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是落实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体育和美育的实施做了重点和细致的部署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在引导“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方面,精心设计,富有匠心美育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考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美育的核心在于全面提升考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所选朱光潜和钱锺书的两段材料,讨论美学领域中“诗画异质”问题。

      为了便于考生理解,还附有雕塑《拉奥孔》的图片,图文并茂,让考生在阅读思考的同时,得到一种审美浸润新高考Ⅱ卷的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材料中,关于齐白石表现“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作表述,将中国画擅长化静为动、以意境取胜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考点设置是将长句改写短句,通过改写,让考生领会画家至臻的艺术境界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对体育素材的选取,重在帮助考生思考体育之于“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价值新高考Ⅰ卷作文的材料选自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一文,该文是我国现代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代表性文献试题材料如下: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材料立足“体育之效”,说明体育与身体强弱的关系,赞扬体育精神,认识体育对人生的意义,引导社会重视体育,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引导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劳动教育的内容在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中也有鲜明的体现。

      如新高考Ⅱ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选取陆游诗歌《示儿子》,诗中写道:“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在陆游看来,“为农”“为士”没有高下之别,所以他告诉儿子不仅要学习圣人至道,更希望他们能够重视“农事”,明白勤勉为人、脚踏实地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又如全国甲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选取某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家常菜”的相关材料,让考生品味做菜的辛苦和乐趣,培养考生热爱劳动的情感二、教考衔接,语文特色在创新中凸显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落实《总体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坚持学科特色,在继承中求发展,在稳定中求新变,体现出对改革创新的不懈探索和追求试题命制加强教考衔接,深化基础性考查,引导中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注重科学布局,强化融会贯通,体现对教学中关键能力培养的评价;探索题型创新,引导考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1.深化基础,注重课堂学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贾谊《过秦论》公开课(28张PPT).pptx 2025年高一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开学第一课《语你相遇踏上新程》公开课 (30张PPT)课件.pptx 2025年高一语文秋季开学第一课《学好语文诗意人生》公开课 (52张PPT)课件.pptx 人音版音乐九下第2单元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2月光下的凤尾竹》模板.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1瑶族舞曲》模板.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猎人进行曲》模板.pptx 【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1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模板.pptx 人音版音乐九下第2单元《天上掉下个林妹妹》ppt.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2苗岭的早晨》模板.pptx 【高中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应用—仿写+课件.pptx 【高中语文】《红烛+》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1英雄赞歌》模板.pptx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优质课(27张PPT)课件.pptx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7.2归园田居(其一)》精品课(24张PPT)课件.pptx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7.2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23张PPT)课件.pptx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优质课(31张PPT)课件.pptx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7.2归园田居(其一)》优质课(25张PPT)课件.pptx 【品质】高中一年级(51)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主题班会(19张PPT).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