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牛顿第三定律.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53563516
  • 上传时间:2022-11-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4.0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牛顿第三定律鄢富武 一、关于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从课程整体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牛顿第三定律作为其中的一个独立定律,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它对后面碰撞问题的研究更是功不可没,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还常把受力情况复杂的物体的受力转换到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进行研究本节课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于通过学习能够启发学生客观、辩证地评价周围发生的事物,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二)重点难点重点:1. 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同与不用处:同大小,同性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一直线;不同方向,不同作用点(物)3.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基于高一新生对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不甚了解,故本节重点除了通过成功地分组实验去探索牛顿第三定律,增加演示实验加深理解,并由讨论法区别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还得培养初学者学习兴趣及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而如何观察、设计实验、做实验,由实验推结论,由结论解释现象,并培养学习物理的思维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要求 根据《物理教学大纲》要求,设置知识层次: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解释有关现象,理解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点,又由于学生不仅是学知识还应培养技能,故设置能力层次:会举例子、正确地观察实验,动手做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故将教学目标定位为:(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观察、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体验物理世界普遍存在的对称美高一新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心理品质还不够完善及稳定,故设置思想教育层次:激发学习兴趣及热情,进一步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的心理品质,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团结互助的精神三、教学方法的选用和学法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使用教学设计,采取边实验边提问边引导,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把问题穿针引线于实验中,同时又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索,采取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教学方法,如:课件、录像等,主要以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为主,问题讨论法为辅。

      在教学难处适当放慢节奏,给予学生恰当的思维点拨,必要时进行大面积课堂提问,让学生充分表达意见,这样既有利于化解难点,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利用学生好表现、爱表扬的心理,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与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及自信心本节课还应当让学生学会举相关知识的例子,实际上观察实验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方法,是一切真知灼见的来源,学生只有多观察多实验,才会举出相关知识的例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学到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提高兴趣基于初学者的茫然,本节课采用复习引人、问题引人、实验引人、实例引人、人文教育引人,更多地提供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利用课本的实验或自行改造实验,再插入几个学生实验,因为学生实验是观察、质疑、思维等过程的心理活动,是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既可培养学生思维之探索性,激起创造思维之火花,又可让学生尝到团结的力量,成功的喜悦,也有利于教学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判断、推导、猜想、分析、讨论、概括、做练习等多种学法最后得结论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人,直接过渡到新课复习初中学过的“物理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实验的方式再次证明【演示实验1】将一只充气球的气嘴放开,气球里的空气会迅速喷出,同时气球向相反方向运动。

      从实例引人,给人以启迪,把学生引人物理殿堂学生实验1】学生拍手鼓掌,根据自己体验说出各种感受引导学生鼓掌时左右手接触如果两物体没接触呢?故做迷你实验演示实验2】把磁铁和铁条放在水面上的软木塞上,让它们彼此接近但不直接接触,当两手同时放开时可看到相互吸引利用学生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教学大纲》中的实验能力之一是会得结论,我可以乘胜追击地问:“实验说明什么结论?”可引导学生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老师立即给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一定鼓励,由学习的兴趣升级为间接兴趣、转化为学科情感,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同时转化为有意注意同时,教师要寓学法指导于教学中,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告诉学生观察做实验要实事求是,养成认真细致,勤于思考,认真动手,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并树立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为了优化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精神,变苦学为乐学就有了实验设计二)实验引人,让学生获得感性材料有助于分析、推理、对比、联想利用两把弹簧秤设计一个探索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教师通过提问可得学生的实验设计并指导做实验学生实验2】(1)用弹簧秤沿同一直线对拉,观察弹簧秤示数(2)拉力改变时,观察弹簧秤示数。

      (3)弹簧秤A拉弹簧秤B匀速时,观察弹簧秤示数4)弹簧秤拉弹簧秤B变速时,观察弹簧秤示数 通过提问分析归纳得出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举例】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石头却“安然无恙”是不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而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呢?通过举例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举例,如:人走路、跑步、跳高、游泳、船后退等,再次说明该定律可联系实际,提高技巧,强化兴趣三)问题引入,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问题】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有什么共同点这是本节的又一个重难点,因为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受力分析一直应用到该知识点,引导学生归纳、讨论总结异同点填下表: 名称项目平衡力相互作用力共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同点作用对象同一物体相互作用两个的物体力的变化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力的性质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同一性质的力作用效果可以抵消,合力为零不可抵消,不可求合力再次培养语言概括能力,将观察实验与科学理论思维方法结合起来,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这不但有助于兴趣和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辨证的认识论。

      四)实例引入,既直观又可巩固兴趣【例一】把一块黄金挂在弹簧秤上并保持相对静止,试证明黄金寻弹簧秤拉的大小等于黄金重力的大小例二】1、鹿拉着雪橇从静止开始运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鹿对雪橇的拉力和雪橇对鹿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鹿对雪橇的拉力先产生,运动以后雪橇才对鹿产生拉力C当廘拉着雪橇匀速前进时,鹿拉雪橇的力和雪橇拉鹿的力大小相等;当鹿拉着雪橇加速前进时,鹿拉雪橇的力大于雪橇拉鹿的力D雪橇所以能够运动是由于鹿对雪橇的拉力大于雪橇对鹿的拉力例三】树上一个质量为0.3kg的苹果求:(1)受到的重力是多大?(2)该重力的反作用力多大?(3)如果地球只受这样大的一个力的作用力的作用,将以多大的加速度运动?(4)需要多长时间,地球的质量是6.0 X 1024 kg,g取10m/s2例四】一个质量为1kg的石头在空中下落求:(1)石头受到的重力为 N;(2)重力的反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 ,大小是 N,方向是 五)课堂小结 1.物理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对而言的,其中一个作用力,另一个力就是反作用力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1)作用在两个物体上;(2)力的性质相同;(3)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不是同一概念牛顿三大定律反映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联系六)人文教育引入,升华本节课内容从知识点上本节课是教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从人文教育上,应教会学生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也是相互的,对长辈,同辈,晚辈都应尊重,这是本节课的精彩也是整个牛顿三大定律的升华并回去思考:甲乙同学在课间休息时相互打闹,甲失手将乙打痛了,甲狡辩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给了你多大的力,你同样给了我多大的力,我把你打痛了你同样也把我打痛了你对此如何评判?(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牛顿第三定律1、 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4、 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异同点五、评价分析本节课从素质教育出发,从“一讨论二演示三实验四练习多实例”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情境→问题→实验→探究→迁移的教学模式,在循序渐进中,从激发兴趣→优化兴趣→稳定兴趣→强化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从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学科情感→人文教育,达到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情境最优化设计,智力较大程度的开发让课堂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让学生经过一节课的“山重水复疑无路”,经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自己的探求,豁然开朗,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目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