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相课件-新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课件教案学案讲课稿【新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24页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蜀 相,蜀相是七言律诗,结构严整,法度森然这首诗抒写作者游览武侯祠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的称颂及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也暗含着感时忧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全诗情感深沉悲壮,有厚重的历史感学习时要反复诵读涵泳,并联系出师表等文,加深对诗人情志的理解新知导入,1.了解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4.背诵课文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搜集杜甫的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杜甫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作者的抱负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核心素养,识记下列生词释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遮蔽 【三顾频烦天下计】 频烦,即锁繁一说多次烦劳咨询 【两朝开济】 开,开创济,扶助检查预习,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朝大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所写的诗,自古以来就有“诗史”的美誉。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让时光倒流,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看看吧!,作者介绍,杜甫,年少游历 杜甫年少时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留下了登兖州城楼、望岳等,其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 困守长安 后唐朝开始衰败,杜甫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相关经历,战乱流离 安史之乱爆发,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短期任职 后被肃宗授为左拾遗,不料很快被贬到华州(今华县),写下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相关经历,蜀中漂泊 杜甫几经辗转,到达夔州(奉节)此时其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登高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舟中长逝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相关经历,蜀相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写作背景,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新知讲解,分句讲解: 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释义: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表达作者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是对诸葛亮的强烈敬仰 开头两句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又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安谧静穆;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新知讲解,武侯祠,分句讲解: 诗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释义:碧草照映台阶自当呈现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徒然婉聆鸣唱 自、空在文中都是徒然之意这一句的描写是从外到内,由远至近的特写,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自、空二字修饰,转变成了无人光顾、无人倾听,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新知讲解,分句讲解: 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释义: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先帝不以臣卑部,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天下计诸葛亮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频烦,即锁繁一说多次烦劳咨询 开,开创济,扶助新知讲解,三顾茅庐,分句讲解: 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释义: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大业未成的痛惜新知讲解,诸葛亮,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朗读诗歌,这首诗分两部分,前两联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两联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悦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整体感知,本诗讲述了什么内容?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1.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 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3.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品读技巧,1.这首诗写诗人在武侯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武侯祠“有何深意? 写祠是为了写人,不为记游,而为怀古,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 2.诗歌意在赞颂诸葛亮的功业,第三联为什么要写刘备“三顾频烦”? 这是用的衬托手法写刘备是为了赞扬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因为刘备之所以不厌其烦地三顾草庐,正是由于诸葛亮胸怀天下大计另一方面,也暗含诗人有报国大志而无人理会的感伤合作探究,填空题: 1.杜甫,字 ,号少陵,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朝大诗人,被后人称为 他所写的诗,自古以来就有 的美誉 2.【三顾频烦天下计】频烦, 。
【两朝开济】开, 课堂练习,子美,“诗圣”,“诗史”,即锁繁,一说多次烦劳咨询,开创,扶助,选择题: 1.“两朝开济老臣心”中的济是指( ) A 接济 B 扶助 2.本诗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 A壮志未酬 B 热爱自然,课堂练习,B,A,分析题: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 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诗人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课堂练习,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板书设计,自问自答,点明地点,描述景象,凄清冷落,称赞业绩,表达仰慕,壮志未酬,痛苦悲伤,起,承,转,合,借景抒情,借古喻己,蜀 相,作业布置,1.背诵本诗 2.诵读杜甫其他诗词 3.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预习下一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