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RP-KM系统新亮点知识主题在实践中的应用.docx
2页当前知识管理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市场上的知识管理系统,一般都具有文档的管理功能,用于管理文档化的知识,但是实际应用中知识文档的可用性还是比较低,即便知识文档已经分类、存储起来,普遍还会因为让人误解的多维分类、复杂的权限管理、按职能分割的目录结构,让企业员工参与知识管理的成本增高,无法形成知识管理的氛围或是环境,起不到知识管理的目的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提出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换的 SECI 模型,群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融合(Combination)内化(Internalization ),在这个模型中强调了沟通互动对于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看出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个目标去组织知识的学习与分享是人们常用的且有效的方法1、群化(Socialization )——隐性知识转换为隐性知识( Tacit to Tacit)定义:通过共享经验产生新的隐性知识的过程举例:比如一个新进人员通过观察资深同事的工作来学习经验和技巧比如人们针对共同主题展开的谈话和讨论挑战:如何识别和组织领域中的专家?如何沟通协作?如何总结和传递经验教训? 2、外化(Externalization)——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Tacit to Explicit)定义:把隐性知识表达出来成为显性知识的过程。
举例:比如将实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总结成书面形式,通常以做成某个工作为主线挑战:缺乏自动化的流程来捕捉隐性知识,缺乏贡献隐性知识的激励环境 3、融合(Combination )——显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 Explicit to Explicit)定义:显性知识组合形成更复杂、更系统的显性知识体系的过程举例:比如从多个来源收集、整理和学习知识,并获得新的发现,得到新的知识,通常以一个主线来组织知识挑战:大量知识被独占或隐藏,存在于不同介质中的知识难于整合,难于搜索 4、内化(Internalization)——显性知识转换为隐性知识( Explicit to Tacit)定义:把显性知识转变为隐性知识,成为企业的个人与团体的实际能力的过程举例:比如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挑战:信息量过大,缺乏指导当前互联网上有以下几种的知识沟通模式被广泛应用论坛:人们讨论围绕着具体的问题进行思维的碰撞博客:个人出版和共享知识,以引起他人共鸣为目的Wiki:人们协作创作知识,促进知识的快速成熟知识问答:人们通过请教专家,获取知识但这些仍然无法完全解决上述的挑战FORP-KM 之知识主题,提升企业知识管理实用性西软股份研发的 FORP-KM 知识管理系统中,创新性地开发出“知识主题”功能,模拟企业线下环境中学习互动的形式,通过“边学边干”这种最有效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换方式,有效融合论坛、博客、WIKI、知识问答的优点,应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性,为企业知识管理是供更有宜、更合适的工具。
FORP-KM 知识管理系统中知识主题的应用举例西软股份对“知识主题”的定义是:企业中为完成一个具体知识活动(任务)的一组知识的集合体, “知识主题”功能,就是为企业中的知识型员工提供一个多人协作、共同组织知识、学习知识、分享知识、创造知识的参与空间,其基本应用是基于完成一个具体的活动,示例如下:咨询师甲需要编写一个现代服务企业的 IT 规划,但是他手头没有现成的资料,查找知识库,也没能找全信息(毕竟关键词、分类、目录管理每个人的应用与理解不完全标准),因此,此时他需要人们的帮助,让知道(可能知道)这个知识的人协助他可以这样利用知识主题功能:1、创建一个知识主题:“现代服务业的 IT 规划”,在该主题的内容介绍中“ 希望大家提供有关的文档”,希望得到服务企业管理模式、行业研究、信息化现状等方面的资料并将其已经收集到的部分文档,上传在这个主题2、向他认为可能知道这个知识的人们发出邀请,寻求帮助3、咨询师乙登陆系统,收到了邀请,刚好他手头有一些专业咨询行业研究报告的资料,他上传了这些文档4、咨询师丙(未发过邀请)查找时发现了这个主题他做过这方面的项目,于是提了些经验建议5、这样,该主题下相关的内容就已经很丰富、很准确,于是甲开始编写 IT 规划,并将结果上传到了这个主题下。
6、后续工作中,还有同事不断地从这个主题上学习、完善、应用新员工进入,不仅可以学习到各种文档 、经验,还可以了解是哪些人参与主题内容维护,对于不清楚的地方,还可以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7、其他工程师在面临类似工作时,也可以使用这个主题中积累的知识,而不需要再从头到处搜寻资料8、作为公司的 KMO,可以指定管理员,定期对知识主题进行整理,让知识主题为企业内中工作、业务的开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