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招聘历史试题每日五题 (134).doc
2页做题小技巧:找出题干或选项中的关键信息,找准定位的考点,缩小知识搜索范围,提高准确率1.据学者饶斯基的估算,1914~1934年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2%~2.5%按此推算,1933~1953年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应增加1.63倍,而实际上这一时期只增加了28%这说明( D )A.世界经济危机和国共内战对经济影响不大B.日本的侵略导致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转型C.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D.日本的侵略战争打断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解析】世界经济危机和国共内战对经济影响不大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下降,反映不出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转型,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1933~1953年这20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之前的20年,反映不出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1931~1945年日本的侵略战争,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2.下面是1870~1894年中国茶叶、生丝出口变化表,表格呈现的变化反应了当时的中国( A )时 间茶叶出口值五年平均数生丝出口值五年平均数1870~18743515.3万海关两2572.3万海关两1890~18942921.8万海关两2412.1万海关两A.面临国际市场上的竞争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下降C.经济结构变化并不明显D.关税主权保护意识增强【解析】材料中1870~1894年中国茶叶、生丝出口下降,原因是中国农产品面临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竞争,故A项正确;仅仅从出口无法反应出中国农产品商业化程度变化情况,故B项错误;从整体看,农产品的商业化体现出经济结构变化比较明显,故C项错误;关税主权保护意识增强主要针对外国商品的进口,而不是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故D项错误。
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此后,中国政府( C )A.制定“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B.初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D.制定“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解析】“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表明中国政府制定的教育发展措施是在1992年之后,制定“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是在1956年,故A项错误;初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故B项错误;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是在1995年,在中共十四大之后,故C项正确;制定“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是在1983年,故D项错误4.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尔平认为,“国际自由经济的存在少不了要有一个霸主,历史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占主宰地位的自由强国,国际经济合作极难实现或维持,冲突将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材料表明( B )A.华盛顿政治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建立的B.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美国有主导作用C.发达国家不会导致经济秩序不平等D.加强协商对话有利于全球化的发展【解析】材料中涉及的是国际经济领域,华盛顿政治体系是一战后政治格局,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世界经济发展需要有大国主导,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美国有主导作用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资金、技术控制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家只能顺应发达国家的需要发展,导致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发达国家不会导致经济秩序不平等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加强协商对话”与“没有一个占主宰地位的自由强国,国际经济合作极难实现或维持,冲突将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不符,故D项错误。
5.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了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对材料的解读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B )A.因特网对每个国家利弊参半B.因特网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C.因特网的发展会突破法律限制D.因特网的发展不应受制于政府【解析】材料中“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也预示着无限的机会”不等于对每个国家利弊参半,故A项错误;材料中“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表明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故B项正确;会突破法律限制,与材料中“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但并非主张不应受制于政府,故D项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