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家乡素描.ppt
46页家乡素描,谁不说俺家乡好,马西中学 陈丽华,走进文水,文水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缘,是吕梁市下辖的一个县,因境内有文峪河而得名,是唐武则天和刘胡兰的故乡,因其古县城形似凤凰,故又名凤城 现辖7镇,5乡共计213村 镇:凤城镇、开栅镇、南庄镇、南安镇、刘胡兰镇、下曲镇、孝义镇 乡:南武乡、西城乡、北张乡、西槽头乡、马西乡,,文水简介,英雄馆,刘胡兰馆,位于中国山西省文水县城东17公里的刘胡兰村(原名云周西村),为中国共产党少女英雄刘胡兰而建该馆建于1956年,后于1975年、1976年两次扩建馆舍坐北向南,占地6万平方米馆前广场的汉白玉碑上刻有中共领袖毛泽东的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烈士墓前耸立着汉白玉烈士雕像馆内陈列有烈士生平事迹,并设有被捕处、斥敌处、就义处等,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名人 古迹,则天庙位于山西省文水县城北5公里处的南徐村北面它西傍吕梁山,东靠文峪河,是一处山清水秀的名胜景点 庙坐北向南,规模不大,轴线上从北到南有正殿、乐楼、雕像、山门;两翼建筑有偏殿、配殿、碑廊、鱼池、回音亭等30多间殿宇,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院内柳树成荫,花草遍地,以武则天的特定身份名扬中外,成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内有武则天政绩陈列,武则天家族史料陈列,中国与武则天有关的名胜古迹陈列梵安寺塔,上贤塔,名胜古迹,梵安寺塔(第四批省保) 时代:宋 地址:文水县孝义镇上贤村 俗称上贤塔,宋崇宁五年(1106年)建,明隆庆五年(1571年)修葺塔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高45米下部直径为16.6米,顶部直径8.3米,塔身外观七层,内十三层,平面八角形,边长6.3米塔内中空,一至七层檐下均仿木构砖雕斗栱,塔顶塔刹残损 梵安寺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舌尖上的文化,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山西人对面真是情深意切当然这种偏爱中也融入了面的可塑性和山西人的睿智过生日吃拉面,取长寿之意;过年吃“接年面”,取岁月延绵之意;孩子到学校上学第一天要吃“记心火烧”,希望孩子多一个长学问的心眼…,这些面食已不再是仅仅作为充饥的食物,而已成为一种饱含情感和哲学意蕴的“精神食粮”面包饼,记心火烧,肉馅包子,油 酥 饼,芝麻饼,葱 油 煎 饼,葱 油 饼,山西面塑文化艺术,节日花馍,喜庆花馍----鸳鸯戏水,祝寿馍---寿桃,油 糕,猫耳朵面,,茄子面,莜面栲栳栳,长寿面,高粱面------擦假面,拨 鱼 面(剔尖面),拉 面,刀 削 面,杂炒面片,和 捞 面,岁岁吉祥------饺子,民间艺术,文水鈲子是流传在文水县境内的一个独特的民间乐种,因其源于并主要流布于岳村一带,故又称岳村鈲子。
文水县岳村位于吕梁山下的古官道旁,太原盆地西缘当地人之所以将这种民间乐种称为“鈲子”,有两种解释:一是因其独特的演奏乐器小钹当地人称为“鈲子”;二是因击打小钹所发出的声音“鈲”而得名岳村鈲子”源于祈雨,与当地民众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紧密相关艺术的传承,划旱船表演,“旱船 ”是山西地面活动较为普遍的大众化民间文艺 形式因为它的表演技艺简单,道具制作经济,是一项群体表演形式的节目据传说旱船是根据水乡渔民在水上用船打鱼的生活 情节,构思创意出来的它的表演和道具人物都简洁、 明快、朴实,生活气息浓厚,是群众特别喜欢的一种民间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西铙,“马西铙”是流传于山西省文水县马西一带的一种古老独特的民间音乐演奏时,以铙为中心,钹、镞、鼓陪衬,故称“马西铙”马西铙”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初刍于商夏、盛行于唐汉,定形于明清它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风格雄浑、粗犷、古朴、厚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祭祀祈雨文化的缩影,传承着华夏农耕文化的精髓,凝聚着世代劳动人民坚定的信仰和美好的追求民间艺术,走进民俗文化,请向村里的长辈、艺术爱好者寻访民俗风情,动笔做好记录,收 集整理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