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单元《第1课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导学案(含答案)课件.doc
6页第一单元 理论的价值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人文主题——理论的价值1.认识理论著作的价值,探寻伟人对革命文化的理性思考,增强理论自信,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2.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语文素养1.初步接触人文社科经典论著,了解这些论著的观点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体会其理性探索的精神2.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感受其强大的思想力量和逻辑力量3.体会社科经典论著的表述方式,把握文章的论证、论辩艺术和严密准确的语言风格4.积极思考社会现象,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提高观点的深刻性,提升理性思维水平本单元七篇文章可分为两个板块板块一:《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四篇文章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中心,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确立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抗战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不同时期,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特点、社会思想领域的重要认识问题和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观点及思维方法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针对当时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马克思思想的现状,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进行辩证的理论分析,澄清了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
2.《改造我们的学习》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两篇文章分别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指导当时中国共产党开展工作的政论,又是精辟的理论著作文章高屋建瓴,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强大思想力量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是一篇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的文章该文引发了全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板块二:《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人应当坚持正义》这三篇文章是以立身处世的思想认识为中心,从自我到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再到自我与社会的关系,阐述了真诚、怜悯和坚持正义等问题两类论文思想内容丰富,涵盖面宽广,观点鲜明,富于思辨性,论述方法各具特色1.《修辞立其诚》和《怜悯是人的天性》分别对长期以来哲学领域探讨的重要话题“真”和“善”进行阐释,在内容上从如何做好自己,到如何与他人相处,层层深入,情理相融,体现出浓厚的理趣2.《人应当坚持正义》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理论思辨的文章,在内容上有助于拓宽对“正义”内涵和相关概念的理解,文章运用对话式语言,对象意识鲜明,语言平实又富于引导性,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第1课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1.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及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3.分析文章语言,体会其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及严密的逻辑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它的变化发展但如果认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那就不正确了恩格斯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辩证的理论分析,高屋建瓴地给人们揭示了经济因素与历史发展、上层建筑的关系一、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字形、运用的正误,并将错误的改正国家就是通过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好的或者坏的财政制度发生作用的,甚至德国庸人的那种从1648—1830年德国经济的可怜状况中产生的致命的疲备和软弱(最初表现为虔诚主义,而后表现为多愁善感和对诸侯贵族的色厉内荏),也不是没有对经济起过作用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判断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的正误,并将错误的改正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的方式在有分工的条件下)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恩格斯针对博尔吉乌斯来信提出的问题,回答了作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指的是什么,论述了以技术装备为标志的生产力对于交换方式和分配方式,对于阶级的划分、统治和从属的关系以及国家、政治、法律等的决定作用,指出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具有决定意义,它构成一条贯穿全部发展进程并唯一能使我们理解这个发展进程的红线。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任务探究一 观点鲜明有内涵——分析论述的内容 [任务导引]这封信阐明了伟大人物是历史的产物这一著名原理,并结合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作了精辟的分析这封信内涵深刻,论证有力,学习时要注意分析[任务设计]1.恩格斯在回信中阐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回顾议论文基本结构,再次诵读课文,理清本文论证结构?任务探究二 条分缕析理自明 ——分析文章的论证特点 [任务导引]本文层次清晰,思路明确,运用举例论证、假设论证及比喻论证,将抽象深奥的道理寓于形象生动的语言之中,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任务设计]3.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任务探究三 形象准确讲逻辑——分析文章的语言 [任务导引]作为马克思的好朋友,恩格斯面对质疑和否定,力挺马克思前卫的理论,语言上或循循善诱,或娓娓道来,或疾风暴雨,或春风抚人在这封信里,他的感情是坚决有力而又充沛复杂的,学习时要注意品味文本的语言[任务设计]4.本文语言通俗、准确、客气而又坚决请赏析下列各句中的语言特色1)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而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
2)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3)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4)请您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而要把握总的联系;可惜我没有时间能像给报刊写文章那样字斟句酌地向您阐述这一切第1课学案答案预习任务单[答案] “疲备”中的“备”应为“惫”;“色厉内荏”不符合语境,应为“奴颜婢膝”[答案] 这里不该用句外括号,应将括号及其内容放在“交换产品”后鉴赏任务单[答案] ①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②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注意经济史任务探究答案1.恩格斯主要阐明了四个方面的内容:①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②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而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③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以及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④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重视经济史,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中学习历史唯物主义。
2.论证结构(引论)提出论点:经济关系——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本论)分析论点: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不应忽视两个问题①上层建筑以经济发展为基础②偶然性的基础是经济的必然性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经济的决定作用(历史、德国)其他文章已经分析3.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答案]①举例论证:第二段在阐明“科学”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时,列举了流体静力学和关于“电”的理性认识产生的原因的例子第七段谈到德国的著作界很难搜集到必需的材料,列举了老古·冯·居利希的材料效果:这些材料具有典型性,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说服力举例论证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这里使用了举例论证,证明伟大人物的出现有其偶然性②比喻论证如果您画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这里使用了比喻论证,把偶然性比作“曲线”,把必然性比作“曲线的中轴线”,强调曲线始终围绕着中轴线上下摆动,偶然性总是表现着必然性以形象的语言,进一步说明经济关系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第二人称的运用,语气亲切,体现了革命导师的平易近人、朴实谦逊。
③假设论证如“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来论证伟人出现的必然性 4.本文语言通俗、准确、客气而又坚决请赏析下列各句中的语言特色[答案] (1)“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观点提出醒目有力,不蔓不枝;“归根到底”言辞准确,简练坚决2)关联词语的运用体现了作者思维的缜密但是”“并不是”“只有”“才”等关联词语的使用,使表达的意思跌宕起伏,体现了文本的语言特征,表现了恩格斯高屋建瓴的理论3)运用比喻,把“经济关系”比作“红线”,贯穿社会历史的进程,直观恰当,生动形象4)“请您”“可惜”“向您”等词语的使用,表达了恩格斯对青年朋友的客气和希冀之情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