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夜雨寄北》教学设计.doc
3页《《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夜雨寄北》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本单元以 “旅游”为主题,分别介绍了《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 《少年旅行队》 、 《古罗马 斗兽场》以及《夜雨寄北》和《枫桥夜泊》这两首古诗 《夜雨寄北》在紧扣单元主题的同时,更加侧重抒发诗人——李商隐内心 的情感这首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 “君问归期未有期” ,开首点题,让 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 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 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 时” ,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何当”紧扣“未有期” ,有力地 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2 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诵读过很多优秀诗文,能够在 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并且,对诗文的学习有了恰当的方法和自己的见解,有 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五年级的诗文学习中,学生要多 阅读诗歌,能够大体把握诗意,能够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五年级的学生心理发展已接近成熟,阅历和视野远远高于一、二学段的学生, 抽象思维的发展多于形象思维基于丰富的阅历,五年级的孩子能够很好的想 象诗句所描述的意境,进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对诗文的 朗诵也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能够把诗歌的韵律美通过自己的声音传递出来 能够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诗人的心境,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深层意义当然,并 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这样的素质和能力,学生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在教学过 程中应该注重因材施教3 3、、教学目标制定与陈述教学目标制定与陈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将本课 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参看注释,了解诗句意思,大致理解诗文所描述的情景; 2、扣词想象,深入感悟诗人当时的离愁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3、有感情的朗读诗文,熟读成诵,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热 爱诗歌4 4、、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 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读中感悟;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和师生共同 学习等策略为了让课堂达到最佳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策略实施的过 程中,教师会在关键时刻营造诗意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
5 5、、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我将采用多媒体课件 ppt,以增强课堂 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为支持学生的学,我选择了配音——《夜雨声》和钢 琴曲——《kiss the rain》以及背景音乐——《相思》 ,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 到诗文所描述的情景中去,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6 6、、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整个教学过程我将用 1 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一)创设情境、诗意导入(一)创设情境、诗意导入欣赏背景音乐——《相思》,引入情境,引出课题[设计意图:调动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诗意情境,为接下来的 学习做好氛围铺垫](二)读诗题,体会诗意(二)读诗题,体会诗意1、指名读诗题,注意停顿,再齐读2、看注释,思考,讲通题意3、补充背景:这首诗是李商隐在一个雨夜写给他妻子的一封信当时李商 隐在巴蜀的一个州府(今四川治县)做幕僚,妻子却远在北方的长安居住,两 地分居,长期不能相聚[设计意图:读诗题这一环节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一般诗题都包含着诗的意 境,理解了诗题,才能走进诗的意境,进而才能更加准确的体会诗文的意义和 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在情感上首先与诗人产生共鸣,同时,也为接下 来的感知诗意做好情感准备。
](三)通读诗文,感知诗意(三)通读诗文,感知诗意1、教师示范朗读2、学生模仿,读通顺、读出节奏3、指名读、齐读4、学生看注释,理解诗意5、质疑讨论,疏通大意6、再读诗文,体会情感[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的教师示范朗读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 读中品味诗意,在读中体会情感符合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在读中感受诗 文的意义,符合语文教学要符合整体感知的要求这一环节也体现了语文的工 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征,让课堂显现出更浓的语文味](四)想象画面,品出诗味(四)想象画面,品出诗味1、感受诗境,体会诗意2、讲述感受3、跟随钢琴曲——《kiss the rain》 ,再读诗[设计意图:想象画面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在 想象中品出诗味,也是对学生情感的一个提升,进一步让学生与诗人在情感上 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五)抓住细节,体悟诗情(五)抓住细节,体悟诗情1、扣问:(1)谁在问谁?妻子在哪里问?(2)情景再现,预设导悟(3)体会是人的情感2、品读,想象团聚的情景3、配乐诗朗诵[设计意图:音乐可以渲染氛围,对诗文的学习有情绪的促进作用,因此, 在恰当的时间用上合适的音乐,将会对教学效率有一个很大的的提升。
同时, 在配乐诗朗诵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更加强烈的感受到诗文的韵律美、结构美和 音乐美,进而加强学生对诗文的喜爱之情这也是对三维目标中情感目标的一 个很好的升华]七、教学板书设计七、教学板书设计夜 客中境况——归期未定(现实) 雨 孤寂凄凉 寄 深切思念 北 重聚渴望——西窗话雨(想象) [设计意图:以清晰而简洁的结构图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是学 生一见就明白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从而也加深了诗歌在学生记忆中的 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