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学导案.doc
23页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 作者:———————————————————————————————— 日期: 23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9《幼女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幼女词》,作者是唐代诗人施肩吾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 完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2、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乞巧》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乞巧节的相关资料10 《陶者》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陶者》,作 者是宋代诗人梅尧臣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 完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蚕妇》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劳动人民的古诗。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陶者》 《陶者》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11 《题画》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题画》,作 者是清代诗人袁枚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 完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画鸭》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图画的古诗12 《池上》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池上》,作 者是清代诗人白居易 《池上》是描写小朋友天真烂漫的一首诗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 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江南》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莲叶的古诗13 《关山月》(节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关山月》, 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 完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凉州词》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边塞风景的古诗14 《棉花》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棉花》,作者 是清代诗人马苏臣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 完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童谣《棉花》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棉花的的资料15《小松》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小松》,作 者是唐代诗人王建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 完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咏松》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松树的古诗16《神童诗》(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神童诗》, 作者是宋代诗人汪洙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 完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给古诗配上图画,做个精美的书签17《神童诗》(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神童诗》,作者是宋 代诗人汪洙。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 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清明》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清明节的有关资料18《绕口令》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绕口令,并能熟练背诵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绕口令的理解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绕口令》的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