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01论述类文本阅读 复习例题(含答案).docx

26页
  • 卖家[上传人]:八戒
  • 文档编号:590452983
  • 上传时间:2024-09-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23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01论述类文本阅读 复习例题(含答案)论述类文本阅读——2025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粹例题详析集 课标要求: 1.在理解语言时,能准确、清楚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能就文本的内容或形式提出质疑,展开联想,并能找出相关证据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反驳或补充解释文本的观点 2.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尝试提出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 3.能用文本中提供的事实、观点、程序、策略和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信息类文本阅读的文体类型,选择题的命题角度、常见陷阱及解题技巧等知识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探究信息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及逻辑辨析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工智能写作的最终效果取决于人 李斌 ①文学写作首先是一种文字的排列组合游戏,从理论上说,任何文学作品都以语音、词语为基本单位,人工智能写作也可视为信息的排列组合。

      拥有庞大语料库是人工智能的天然优势,对程序化的数字内容进行排列组合是其属性特长人工智能的文学写作过程类似于把小孩领进文字积木的海洋,他随手抓起的文字积木按照某种逻辑就能排列组合成若干篇文章,小学作文训练就是让孩子尝试文字排列组合的游戏 ②尽管人工智能不像人类大脑那么精密复杂,但它只需要简单专一的特长思维就能在特定方面超越人类这种思维能力并不必然对人类构成威胁,也不一定使其变成比人类更高级的智慧体因为任何进化都充满变数和巧合,并不完全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线性发展过程,就算基因突变也难以彻底突破种质边界:在生命存在范式方面,碳基生命仍然不能突破碳水化合物的边界进化成其他非碳水化合物形态;在功能方面,哪怕乌鸦已被科学家证明具备一定逻辑能力,经过训练能说会唱,它也无法成为语言工作者和音乐家 ③基于现代科技的人工智能,得益于数智规则和矩阵逻辑,成为拥有超强模仿条件和能力的存在,但也受限于此尽管有人说《机忆之地》是百分百人工智能创作,但其实它是用了约3小时、66次对话提示人工智能生成43061个字符最后从中复制出5915个字符形成的作品学者黄鸣奋认为,人工智能在文字排列组合上已远超人类作家的生产速度,但其文学写作时的人为选择还在发挥决定性作用,不论是程序设计还是文本筛选都如此。

      ④人类写作遵循并经由“物—我—文"转化律对文字赋能,讲究神来之笔,追求打破常规,强调个人与众不同的美感,此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人类神秘的碳基大脑天生的特殊性譬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异曲同工,众多《无题》风味不同,两篇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各有千秋经典作品的价值在于与时俱进,并对既有的文字意义、符号意象、修辞手段乃至语法规则的个性化革新,为人们提供不可取代的情感和思想目前人工智能无法向内建构起自我世界,没有个体体验,不能经历“物—我—文”的转化环节,其文学写作是在既有数据库中通过矩阵逻辑和算法规则来选择最优解,想象和赋值的可能性匮乏,只有字字落实、句句完整、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的数智修辞,可给予人知识却缺乏情感,有纯粹形式却非艺术创造,一如形似却没有情感和灵魂的雕塑,充满匠气从写作技巧上看,人工智能写作也未让饱含言外之意的破折号、省略号和感叹号等发挥应有的作用,更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传神之笔,而这可能恰是决定一篇文学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⑤人类担忧人工智能文学写作,完全可以理解有观点认为,当人工智能本身成为信息组织者时,人在其功能方面有担忧,在其身份方面会恐慌。

      也有专家表示,人工智能在运算过程中自主提供了人类既无法言说也无法意会的新型知识,这种在运算过程中生成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认识的不透明性,导致人类无法看透人工智能的运作逻辑,进而担心人工智能会具有自主意识是否有一天,人工智能会提供一种突破人类认知边界,从未见识过的文学?人工智能依然沿用人类的语言符号系统,这样就算人工智能真的在遥远的将来具有了某种自我意识,一定程度上能理解人类文字的意义,能写作,但不意味着它一定能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人工智能的算法规则和数智修辞使其擅长纯粹的形式,拟人化的语义和对文字的排列组合规则,决定它还将作为人类思维的高级模仿者,依然在人类的写作范式之内提供知识或浅显的快感,充其量是人类文学写作的一种平行样式和补充,不会改变人类文学写作的本质,也无法产生颠覆、取代的效果 ⑥人工智能缺乏通用性、灵活性、可解释性和可信赖性学者赵汀阳指出,人工智能无法回答作为人类思想能力极限的两种“怪问题":悖论和无穷性人工智能的高效率是基于人类给定的矩阵逻辑和算法规则,而程序的确定性也给予其明确的边界在此封闭世界里,人工智能还无法解决不合逻辑和规则的问题真正的创造不依赖于随意性和偶然性,而是基于有意识的行为目的,需要在破坏旧规则的同时建立新规则。

      这是人工智能的短板 ⑦事实上,人工智能文学写作的最终效果取决于人人工智能根据人类指令,做出对应动作,形成一个与人类对应的平行存在,反映、补充人类文学创作而非取代尤为关键的是,出于人类的利益与尊严所需,人工智能的权利和责任、边界和平衡都受制于人,以确保人工智能在任何阶段都可持续和可控人工智能前进的方向盘和最终决定权还紧握在人类手中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3年12月9日)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拥有庞大的语料库,擅长按照某种逻辑对文字进行排列组合,这是人工智能写作的优势 B.人工智能不一定能变成比人类更高级的智慧体,因为人工智能与人类存在着难以彻底突破的种质边界 C.人工智能文学写作有纯粹的形式,但不能充分发挥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也缺乏神来之笔 D.人工智能在运算过程中生成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认识的不透明性,会生成突破人类认知边界的新文学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没有人类大脑那么精密复杂,但它凭着某种算法或逻辑可以在写作的速度方面超越人类。

      B.《机忆之地》的创作离不开人对人工智能的对话提示和筛选复制,并不能算百分百的人工智能创作 C.囿于其写作机制,人工智能写作产生的文学作品可能出现内容同质化、思想情感贫乏的问题 D.出于利益与尊严的需要,人类将会进一步控制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其文学创作水平不超过人类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第6段人工智能存在短板的观点的一项是( ) A.韩国棋手李世石下出了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狗没有计算到的棋,阿尔法狗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出现了混乱 B.Chat 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根据提问生成流利且合乎语法的语句,但内容可能答非所问 C.英国媒体爆料称,一份事故报告显示,美国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的一名工程师在2021年遭到智能机器人“袭击” D.名为“AI孙燕姿"的人工智能歌手用孙燕姿的音色和咬字翻唱,达到惊人的相似,这引发了对AI翻唱是否侵权的热议 4.本文的论证语言严密、生动,请以第2段为例作简要分析 5.《诗云》是刘慈欣2003年发表的科幻小说小说中,技术之神化身李白游历人间,利用量子计算机在短时间内创作了包含所有体例的巨量诗歌,发现没有一首能超越李白。

      请结合文本对以上情节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世界古代美学有三大系统:中国美学、希腊美学、印度美学中国美学不仅在产生的时间上早于希腊和印度,而且在思想的合理性与深刻性上也有超越希腊、印度的地方但现在,由于西方至上主义的存在,一些人看不到中国古代美学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而把发端于古希腊的西方美学放在最高位置 2015年10月14日,《参考消息》登载了一篇译自英国《卫报》网站的文章文章对秦始皇时期的大型陶塑兵马俑持肯定态度,但又说它是在希腊雕塑家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的这是极其荒诞的无稽之谈首先,从艺术上说,古希腊的雕塑是石雕,在表现男性时都是裸体的,目的是为了表现男性身体的强壮,身体再高也不及真人高;而兵马俑是陶塑,每个都穿上了战士所穿的盔甲,与真人一样高,目的是要表现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培养出来的许多质朴、勤劳、英勇的“耕战之士”这说明古希腊再好的雕塑家都不可能指导兵马俑的创作其次,在中国史籍中,从未有秦始皇时期希腊人曾到过中国的记载即使有DNA鉴定说明那时曾有欧洲人到过中国,也不能证明到来的人必定是希腊人,而且还正好是一位雕塑家。

      秦始皇时代面临国内种种紧急的问题需要处理,他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和他一无所知的希腊人交往实际上,中国和欧洲的交往,始于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 如果说古希腊雕塑对东方也曾发生了影响,那绝不是对中国兵马俑制作的影响,而是对印度雕塑的影响只要把印度雕塑和希腊雕塑加以比较,就可以发现两者的相似之处是很明显的原因很简单,公元前327年,马其顿时代的希腊人入侵和占领了印度河流域的上游地区,把古希腊文化带到了印度直至公元前317年,马其顿的希腊驻军全部撤离印度除希腊人外,曾入侵和占领印度某些地区的还有属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后成为古印度的主要居民)、波斯人、安息人……当然,从文化上看,古印度也有自己的文化,就是以婆罗门教的教义及其后释迦牟尼在反婆罗门教过程中创始的以佛教教义为中心的文化但这种文化又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就像前面所指出的,印度的宗教雕塑就深受希腊雕塑的影响再如婆罗门教所讲的诸神类似于希腊人信仰的众神,因此马克思说,从印度“婆罗门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希腊人的原型"印度古代著名的史诗《摩诃婆罗多》被马克思称为“印度的《伊利亚特》” 反观中国,比印度历史更早的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与印度古文化的发展有根本的不同。

      它是在没有遭受任何外族入侵占领的情况下独立地发展起来的,这就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中国文化基因"和与之密切相连的“中华审美风范”,并取得了为古希腊、古印度所不及的更高成就 (摘编自刘纲纪《由中国古典美学探寻文艺评论的根脉与未来》) 材料二: 中新社记者:从历史维度,您怎么样看中华文明基因中的开放的元素? 李筠:其实中华文明一直是很开放的从地理意义上看,必然是有“东西南北"才有“中”,所以中国的国名以及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中"字就假设了我们是跟别人在一起的,别人也向我们汇集 地理概念之外,以“中”字作文化符号,也是把人性、把“如何看待人"都集成其中比如《中庸》里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另外,中国的文化根性里面埋着很多开放的意象比如,孔子周游列国,他知道蛮夷的存在,告诉大家“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即: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我们不是独自存在的 2000多年前,开放的文化基因就被深深种到了中华文明根性当中比如《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向别人学习的这样一个开放态度 孔子之后的文化先贤大都继承了这样的基因比如《史记》以列传方式记述了朝鲜、大宛、东越等中原文化的周边世界。

      其后,《二十四史》涵盖了更广阔的世界这说明,中国的正统史书,不是只写中原,而是将更广大的地域都纳入视野,并且作为传统留存下来所以,开放性在中华文化根性上就是非常丰沛的 中新社记者: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文明,有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贾谊《过秦论》精品课件(29张PPT).pptx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贾谊《过秦论》公开课(28张PPT).pptx 2025年高一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开学第一课《语你相遇踏上新程》公开课 (30张PPT)课件.pptx 2025年高一语文秋季开学第一课《学好语文诗意人生》公开课 (52张PPT)课件.pptx 人音版音乐九下第2单元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2月光下的凤尾竹》模板.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1瑶族舞曲》模板.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猎人进行曲》模板.pptx 【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1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模板.pptx 人音版音乐九下第2单元《天上掉下个林妹妹》ppt.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2苗岭的早晨》模板.pptx 【高中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应用—仿写+课件.pptx 【高中语文】《红烛+》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1英雄赞歌》模板.pptx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优质课(27张PPT)课件.pptx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7.2归园田居(其一)》精品课(24张PPT)课件.pptx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7.2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23张PPT)课件.pptx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优质课(31张PPT)课件.pptx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7.2归园田居(其一)》优质课(25张PPT)课件.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