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学段(5-6年级).docx
4页《桂林山水》说课稿一、说教材1、《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盲人学校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对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文章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2、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句段,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3、教学重点、难点课文2、3自然段,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4、课时安排:1课时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桂林山水》 (超链接桂林山水美景和朗读音频) 二、说学生虽为视障五年级的学生,但因盲文和明眼文存在的差距,以及书本的区别,实际授课内容则为四年级的内容,全班8人(3女,5男),其中3人学习明眼文,其他均为盲文,学习盲文的学生均为低视力。
因场地原因,学生都有些紧张,在回答问题、讨论等过程中都表现得不够积极三、说教法1、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2、朗读体会法:让生自己快速朗读、同桌交流讨论,找出文中的重点句词四、说教学过程为了突出教学重点,针对教材内容,采用讲读法、讨论法、自读自悟等方法,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一)出示视频,导入新课问生,出示桂林山水的视频,如果是这样的地方,你们愿意去吗?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让学生边看读边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板题,问生:课题中透漏出哪些信息?(地名:桂林 桂林的山 水)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桂林的山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1、学习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甲”是什么意思?(既然是“第一”,就应读出气势,指导学生朗读) 2、重点分析第2自然段先让学生边读边找出漓江水特点的句子,然后找出具体描写的词语,边读边想象桂林水的美作者写漓江水之前为什么要写到大海和西湖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这时我在课件上出示大海和西湖的照片,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词语。
接着我们来分析描写漓江水特点的三个分句:并提问,这每个分句各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静、清、绿),再次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在朗读中更真切地感受水静、清的特点再分析“绿”的特点,用翡翠比喻漓江水的特点,可见漓江水之绿问生这三个分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地方凸显出它采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答“句式 好像”等信息)3、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自学第三自然段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合并意见发言,其他小组予以补充完善)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内容,出示相关课件4、学习第四自然段让生自读该段,出示山水图片,是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让生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最后,让生听朗读音频,再次感受课文四、说板书设计板书浓缩了课文内容的精华,我设计的板书文字简洁,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恰如其分的落实了教学重点五、说作业 通过作业,希望学生能够将作者的写作方法有更深一步的理解,积累一些好词好句,能将作者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