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医学影像系统原理3_CT.ppt

55页
  • 卖家[上传人]:资****亨
  • 文档编号:213740453
  • 上传时间:2021-11-2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7MB
  • / 5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医学影像系统原理:普通CT成像技术2 一、CT的产生与发展二、CT的基本构造三、CT工作流程四、CT扫描技术五、电子束CT目录 3什么是CT?CT(Computed Tomography)又称为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是计算机控制、X线成像、电子机械技术和数学科学相结合的产物CT检查简便、安全、无创伤,能获得质量好、诊断价值高的图像随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CT机的性能越来越好,功能也越来越多,临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已成为临床成熟、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4CT的产生CT的基础思路基于1917年波希米亚数学家J.H .Radon用数学原理证实了可通过物体的投影集合来重建图像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A.M.Cormack探索出了用X线投影数据重建图像的数学方法他们共同奠定了产生CT的数学基础 1971年10月,英国工程师G.N.Hounsfield设计并扫描出第一幅具有诊断价值的头部CT图像,从而宣告世界第一台CT扫描机的研制成功该机因由英国EMI公司生产,又称EMI扫描机5CT的意义CT机的诞生是X线影像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很好地解决了X线摄影的影像重叠问题,获得了真正的人体横断面图像,而且图像密度分辨率高,尤其对软组织器官,能清楚显示其解剖结构。

      CT机的应用开辟了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新时代,以致Hounsfield同Cormack一起,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医学奖CT一经问世,便进入了迅速发展的快车道围绕缩短扫描时间、提高图像质量两个焦点问题,相关技术不断更新和改进,CT的临床应用不断扩大,使用价值也越来越大6CT的发展阶段下面将CT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CT的产生开始,到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扇形束扫描技术的应用,实现了CT从单纯头颅扫描到全身扫描的跨越 第二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滑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单层CT的快速扫描即螺旋CT 第三阶段:多排探测器的应用实现了快速容积扫描即多层扫描,即多排CT7CT的基本构造CT成像过程是通过控制台指令,使高压发生器工作而产生高压,高压使X线球管发射X线;X线束被准直后对被检体某一层面进行透射,经探测器测得透过层面X线量衰减值,经计算机处理获得一组完整数据投影,再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到主计算机;由主计算机计算出该层面组织各单位容积的吸收系数,并排列成数字矩阵,而后转换成模拟信号;最后,在显示器上以不同灰阶形式显示该层面的断面图像这一过程需要构成CT的各个系统来共同完成。

      CT基本构造主要包括扫描系统,计算机系统,其他附属设备和应用软件8CT扫描系统扫描系统主要由扫描机架、检查床、X线管球、高压发生器、探测器阵列、准直器及滤过器等组成一)扫描机架(gantry) 扫描机架是X线球管、准直器、数据采集系统、机械传动装置,以及控制电路的载体,是CT数据采集的关键部分机架扫描孔径决定成像的扫描几何,常规多为70cm机架机械精度一定要精确,以保证采样处理所需要的精度,并且稳定性能要好,以克服高速旋转所致离心力的影响另外,为满足成角度扫描的需要,扫描机架可倾斜 20或 30机架内,通过滑环给管球供电,通过光电转换实现数据传输9检查床与X线高压发生器 (二)检查床 检查床是病人的承载体,作用是将患者送进扫描机架内,并将被检部位准确地定位到扫描的位置上因此,检查床定位和移动速度的精度必须很高,其绝对误差不能超过 0.2mm床面能降低到最低位置,方便患者上下床为配合定位,CT常配有投光器,托架、腰垫以及绑带等附设装备三)X线高压发生器 高压值的变化直接影响X线能量变化,X线能量又直接影响人体各组织的吸收系数决定扫描持续时间长短是管球的热容量及发生器的容量,高压发生器的稳定性要好,功率要高。

      一般为30-60KW,并附加稳压装置1011X射线球管(四)X线球管 X线球管的结构与普通X线机球管基本相同,分固定阳极球管和旋转阳极球管早期CT机都配备固定阳极球管,但不能满足高毫安和连续扫描的需求,目前已被旋转阳极球管所取代旋转阳极X线球管的功率较大,管电流可以达到100-600mA管电流大,短时间内就可以提供足够的X线剂量,满足CT快速、连续扫描的需求管球的热容量也要大,目前最大达7.5MHU,散热率较高管球的焦点通常为0.5-1.2mm管球散热通常采用油冷和风冷方式12准直器与滤过器(五)准直器 CT常规配有二个准直器,一个设置在管球的X射线出口处,称为前准直作用是对X线束的宽度进行调节,并决定被检体的切层厚度,即层厚;降低被检患者的辐射剂量;限制焦点几何投影所致的半影,提高CT图像质量另一个设置在探测器前,称为后准直作用是减少散射线的干扰六)滤过器 从管球发射出的X线束能量并非均匀一致,包括低能射线(软射线)和高能射线(硬射线)低能X线直接影响CT图像质量滤过器一般由低原子序数的物质组成它既能吸收低能X线,使X线束变成能量均匀的硬射线束,又能减少散射线,降低辐射剂量,提高图像的质量。

      13(七)探测器 探测器是接收透射X线光子,并将其转换成相同强度比例的电信号的装置,是采集数据的主要部件探测器必须具备如下性能:良好的X线接收和转换能力,检测效率高对于能量范围在40-100kev之间的不同强度的X线都能均匀接收,线性好稳定性好,受理化因素影响小,使用寿命长余辉短,恢复能力强体积小,空间配置容易,几何效率高 探测器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闪烁晶体探测器,如碘化铯、钨酸钙及陶瓷材料和氙气电离室探测器两种目前普遍采用固态稀土陶瓷探测器它集合了上述两种探测器的优点一方面对X线的吸收率高达99%以上,检测效率极高;另一方面余辉少,稳定性高,适用于快速连续的螺旋扫描14模数转换器(八)模数转换器 探测器将X线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二者在强度上成正比,可将电信号作为X线信号的模拟物理量计算机只能对数字信号进行运算,而不能直接对电信号等模拟量进行处理将电信号等模拟量转换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字信号的装置就是模数转换器模数转换器是CT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关键部分15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是CT运行的控制中枢,主要由主控计算机和阵列处理计算机两部分组成主控计算机是中央处理系统一方面对数据采集系统、阵列处理计算机、磁盘等装置,以及机架和高压系统的微处理器间的输入和输出进行连接和处理;另一方面,通过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执行以下功能: 监控扫描,并将扫描数据(投影值)送入存储器。

      CT值的校正和输入数据的扩充,即进行插值处理 控制信息的传递和数据管理; 图像程序控制 字符显示的处理 机器故障分析等阵列处理机由主控计算机控制接收从数据采集系统和磁盘获得的数据,进行运算后,再返回主控计算机进行终端显示,它与主控计算机并行工作16其他设备1.磁盘机和相关存储媒介 磁盘机是计算机运行的重要部件它既是用来存储支持计算机运行的操作系统软件和CT工作软件,也可以对采集的原始数据和重建后的图像进行储存,同时还起着从磁带或光盘中存取图像的中介作用 存储病人的图像、计算机原始数据以及相关病人资料的媒介很多,如各种磁带、光盘、磁光盘和软盘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媒介的存贮容量越来越大,存取速度也越来越快2.操作台 通过操作台控制CT机的工作,包括输入扫描参数、监控扫描情况、调节图像灰度、打印图像、储存图像和机器故障分析等操作台一般由视频显示系统、电视组件系统和软盘系统三部分构成3.其它附属设备 CT机通常配备一些附属设备,以协助完成检查工作例如,激光打印机、洗片机、高压注射器等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括基本功能软件和特殊功能软件基本功能软件包括扫描、照相、图像储存和清盘(从硬盘中清除图像)等软件。

      作用是完成图像处理和机器故障分析等CT基本功能是在同一个管理程序控制下,几个彼此独立的基本功能软件,相互协调,共同执行的结果 特殊功能软件种类繁多,并且在不断的开发和改进常用的软件有:动态扫描、快速连续扫描、定位扫描、目标扫描、图像过滤、高分辨率扫描、图像三维重建、图像多平面重组、虚拟内窥镜、自动mA 扫描、CT心脏成像、智能血管分析软件等等17CT成像原理电子束CT扫描时首先启动扫描序列,计算机发出指令使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并使之加速,产生高能量电子脉冲电子束由聚焦线圈和偏转线圈控制通过真空偏移管,聚焦线圈使电子束聚集偏转线圈的磁场变化使得聚焦电子束旋转轰击扫描机架下方的四个靶环中的一个,并产生旋转的X线,实现CT扫描18CT成像原理电子束扫描速度和整个扫描序列中扫描的靶环数,以及被扫次数都由计算机控制准直器则控制X线束的形状,使X线呈扇形在直径47.4cm扫描区域内穿过病人在扫描机架上方平行排列着两组固定探测器,接收扫描体衰减后的X线信号,经光电转换,由数据采集系统进行预处理后经光缆送至扫描存储器,再传输到快速重建系统进行层面图像重建19CT工作流程20CT图像投影重建21CT扫描技术阐述了CT的基本概念、常见术语和扫描方式。

      基本概念和常见术语是CT扫描技术的基础,理解CT基本概念和常见术语是掌握CT扫描方式的前提和保证CT扫描方式是CT扫描技术的具体应用,它分为普通扫描、增强扫描、造影扫描和特殊扫描 22基本概念和术语密度分辨率(Contrast Resolution)指在低对比度情况下,图像对两种组织之间最小密度差别的分辨能力,常以百分数表示例如:0.2%,5mm,0.45Gy,表示物体的直径为5mm ,病人的接受剂量为0.45Gy 时,CT的密度分辨率为0.2%,即表示相邻两种组织密度值差大于或等于0.2时,CT即可分辨,小于此值则无法分辨CT图像密度值用不同级的灰阶表示灰阶等级由2N决定,N是二进制的位数,被称为比特,比特值大,表示信息量大,量化的精度高,反之则低影响密度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有层厚、X线剂量和噪声等23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指在高对比度的情况下,密度分辨率大于10%时,图像对组织结构空间大小的鉴别能力常以每厘米内的线对数(Lp/cm)表示其换算关系为:5Lp/cm=可辨最小物体直径(mm)线对数越多,空间分辨率越高影响空间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有像素、探测器孔径、相邻探测器间距、图像重建的卷积滤波函数、数据取样、矩阵、X线管焦点尺寸和机器精度等。

      其中像素是最主要的因素,扫描图像矩阵中像素越多,空间分辨率就越高24部分容积效应(Partial Volume Phenomena)又称体积平均值效应即在同体像素中,存在有不同衰减系数的物质时,对这些衰减系数的平均值也就是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密度的组织时,其所测得的CT值是它们的平均值,因而不能真实地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组织的CT值当病变组织小于层厚时,所测得的CT值不能反映该病变组织的CT值如果病变组织的密度高于周围其它组织,所测得病变组织的CT值低于其本身真实的CT;反之,如果病变组织的密度低于周围其它组织,所测得病变组织的CT值高于其本身真实的CT因此,在临床扫描工作中,对小病变的扫描,力求使用薄层扫描或部分重叠扫描,以减轻部分容积效应的干扰25周围间隙现象(Around Clearance Phenomenon)在同一扫描层面上,与该层面垂直的两种相邻且密度不同的组织,其边缘部分所测得的CT值也不能真实地反映其本身组织的CT值扫描线束在两种组织交界处相互重叠,边缘分辨不清密度高的,其边缘CT值比本身组织的CT值小反之,密度低的,其边缘CT值比本身组织的CT值大。

      26CT值(CT Value)CT值是用于测量CT图像密度值的统一计量单位,单位是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Hu)X线穿透人体后的衰减特性都遵从指数衰减规律,数学表达公式为:I=I0e-d 其中I表示通过物质衰减后的X线强度,IO表示入射X线强度,表示物质的吸收系数, d表示物质的厚度当X线穿过人体不同组织后,由于X线的波长、组织的原子序数和组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贾谊《过秦论》精品课件(29张PPT).pptx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贾谊《过秦论》公开课(28张PPT).pptx 2025年高一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开学第一课《语你相遇踏上新程》公开课 (30张PPT)课件.pptx 2025年高一语文秋季开学第一课《学好语文诗意人生》公开课 (52张PPT)课件.pptx 人音版音乐九下第2单元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2月光下的凤尾竹》模板.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1瑶族舞曲》模板.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猎人进行曲》模板.pptx 【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1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模板.pptx 人音版音乐九下第2单元《天上掉下个林妹妹》ppt.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2苗岭的早晨》模板.pptx 【高中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应用—仿写+课件.pptx 【高中语文】《红烛+》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1英雄赞歌》模板.pptx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课《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优质课(27张PPT)课件.pptx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7.2归园田居(其一)》精品课(24张PPT)课件.pptx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7.2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23张PPT)课件.pptx 【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优质课(31张PPT)课件.pptx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7.2归园田居(其一)》优质课(25张PPT)课件.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