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WX-E0057 机务维修中避免人身伤害的保护【大东航放行考试】.pdf
23页机务维修工作中避免人身伤害 的安全保护 责任荣誉科学规范严谨笃行高效和谐 创新超越 绪论 通过对机务系统发生人身伤害案例的深入研究与分析,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每一起“人身伤害”案例的背后,都 可以找到组织管理、人为因素、工作环境、安全防护等问题 的漏洞隐患,也正是这些“漏洞隐患”的叠加直接或间接导 致“人身伤害”事件的发生 海因里希的“圆盘漏洞理论”所指出不安全因素就像一 个不间断光源,照射在人、机、料、法、环象五个穿在一根 轴上又按各自的规律运转的圆盘上并且每个圆盘存在着不同 的漏洞,当五个圆盘上的漏洞重合,光束就穿过了这五个圆 盘从而导致不安全问题的发生 维修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源 典型事例 主要章节 维修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业规范条例和理论分析 航 空 器 维 修 工 作 中 存 在 的 危 险 源 维修人员意外从航空器上坠落,造成人身伤害; 航空器设备移位、关合,造成人员被包夹导致的人身伤害; 在航空器维修过程中,人员和相关部件、设施意外碰撞而发生的人身伤害; 航空器上所使用的油脂(液压油、燃油等一些对人体有伤寒的油脂)在维修 人员使用过程中,不慎溅入眼睛、浸染皮肤后产生的化学人生伤害; 在机上氧气系统维护过程中,意外爆燃造成的人身伤寒、死亡; 地面维护设备使用中,对人体的意外伤害(各种电/气设施、工作梯等); 地面发动机运行、机身/起落架的顶升、燃油及其他易燃油脂的外溢; 机坪维护中的车辆违章行驶对人员的意外碰撞造成的伤害; 机载/地面设备的触电伤害,机载/地面设备的高压气体的喷溅伤害。
高空坠落 部件碰擦 航空油脂 腐蚀、污 染 机坪交通 机务维修工作中可能发生人身伤害的风险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地面设备 部件运行 部件挤压 氧气系统 电/气设备 高 空 坠 落 基本措施:必须系上安全保险带并固定正常后才能执行高空作业工作 高空作业 的主要区 域、部位 飞控舵面 机身外部 APU及后 附件舱 其他高度 维护区域 航空器外部设备维修工作,包含外部灯光、外部天线/ 放电刷等、外部所有需喷涂的区域 航空器飞行舵面区域的维修工作,一般采用人员乘坐 高空车接近此区域展开相关的维护 低于2米高度、发动机吊架维护、其他需要高工作梯上 维护的维修工作 航空器机身内部的APU、后附件舱内设备等位于离地 高度大于2米的部件维护 部 件 挤 压 基本措施:深入部件内维护工作必须安装安全防护装置和安全警示牌 航空器部 件内实施 维护工作 飞控舵面 起落架舱 发动机 航空器所有飞行操纵舵一般都需要液压提供动力源作 动,舵面状态分为增压和释压状态人员在完成舵面 内维护工作时,舵面必须处于释压状态并且安装保护 装置 发动机包皮开启作业时,必须确认相关撑杆固定锁住 航空器起落架舱内完成工作后,在关闭起落架舱门时 必须确保人员不在舱门关合行程区域内。
机载设备机载设备中带有应急设备(滑梯、灭火瓶、氧气瓶等) 和其他带有红色标记的开关及部件 航 空 油 脂 腐 蚀 、 污 染 基本措施:佩戴专用防护眼罩、手套等劳防用品 航空油脂 腐蚀、污 染 液压油 燃油 滑油或其 他类油脂 航空器液压部件在拆装前必须释压,必须佩戴相应的 保护用品,并用专用容器承接意外溅入眼睛后必须 马上用清水冲洗,并及时采用后续医疗措施消毒 滑油虽然明显的腐蚀性,但仍属于有毒性油脂类,沾 染后也需及时清洗 航空器燃油又称航空煤油,在维护工作中不慎接触皮 肤后必须及时清洗 氧 气 系 统 基本措施:按照国家民用行业标准和东航维修规范中的相关条款执行 机载/地 面氧气设 施及部件 机载氧气 地面氧气 设备 航空器机载氧气分为机组和旅客用两种,机载氧气主 要供驾驶舱机组使用,旅客氧气使用分成化学氧气发 生器和客舱手提氧气瓶两种方式 地面氧气设备主要包含地面充氧车,氧气瓶运输及存 放 机 坪 交 通 基本措施:遵守机坪内交通法规,禁止随意穿越机坪等行为 机坪交通 安全 机坪车辆 及人员 机坪内的车辆行驶,必须遵守机坪内交通法规的要求 执行 维修人员禁止擅自穿越航空器及机坪内车辆的通道。
维修人员禁止操作没有资质许可的车辆、设备及其他 部件 电 / 气 设 备 基本措施:按照相关的维修手册操作 电气/气 动设备的 使用 机载电/气 设施 引气系统 航空器引气系统主要提供给液压系统的增压、某些部 件的散热和机舱内的增压空调在维护这些引气系统 部件时,必须注意充分释压和散热 航空器机载电气设备通常采用115VAC和28VDC两种 电压系统,维护中必须采用断开跳开关的操作步骤, 来保护维修人员的安全 雷达系统航空器机载雷达系统采用电磁脉冲波,故此在地面打 开后对近距离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和东航维修规范依据 民用航空行业规范规范MH/T3145-2006 东航工程技术公司维修规范140523 一、“预防机务人身伤害”应采用“上下上”的管理模式 机务人身伤害问题的预防与控制不同于其它模式的管理方 法,可以通过管理者缜密研究,颁布相应规章制度要求员工履 行它需要管理者采用激励的办法,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 问题献计献策,管理者将科学管理方法与工作者实际经验相结 合制定详实、完善的管理措施,从而避免管理者制定的方法过 于笼统而不适应实际工作情况 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和东航维修规范依据 民用航空行业规范规范MH/T3145-2006 东航工程技术公司维修规范140523 二、对违章问题的控制。
部分工作者认为无论是迫于时间或生产任务而产生的“特 殊原因违章”,还是“修改”现有程序的“习惯性违章”,都 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殊不知有些民航规章制度是用生命的代 价换来的或许日常工作中的某次违章不会发生问题,但违章 与其它几项不可控因素同时出现时,“人身伤害”事件就极有 可能发生 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和东航维修规范依据 民用航空行业规范规范MH/T3145-2006 东航工程技术公司维修规范140523 三、“人情”替代“安全管理” 对一些业务素质差、工作能力弱本应调离原岗位人员,出 于某方面因素考虑未能做出调整;对性质较为严重的问题,出 于维护单位或部门荣誉等原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采用 这样非正常程序来处理安全问题,对企业和工作者而言无异在 身边放置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 事件”或“责任事故” 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和东航维修规范依据 民用航空行业规范规范MH/T3145-2006 东航工程技术公司维修规范140523 四、强化“风险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风险管理涵盖系统和工作分析,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内容由于涉及内容较多,我们本着从 实际工作需要的观点,把“危险源辨识与控制”作为风险管理 的切入点。
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和东航维修规范依据 民用航空行业规范规范MH/T3145-2006 东航工程技术公司维修规范140523 五、飞机大修工作的总体控制能力 飞机大修工作需要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工程控制流程, 其中任何一道环节安排不合理或出现细微差错都可能引发连锁 反应,影响人员安全与维护质量仅以“跨工种、跨专业交叉 施工的工程控制”为例在维修过程中跨工种、跨专业交叉施 工情况是极为普遍,有时甚至在一个区域存在多个专业、工种 同时工作的情况这无疑是对工程管理与控制的考验,如果生 产控制流程中某个传动部件、动力组件、化工品管理等环节出 现问题,将直接危及到相应施工区域的工作者 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和东航维修规范依据 民用航空行业规范规范MH/T3145-2006 东航工程技术公司维修规范140523 六、工作者的责任心 如果工作者主观上对工作存在“松懈、麻痹”思想,对暴 露出的“疑点问题”不处置、不上报,因“图省事、怕麻烦” 而错过问题补救的最佳时机,将会引发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所 以,各维修企业都十分关注员工责任心的培养,并制定了一系 列措施其中以“四不伤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四不伤害” 在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基础上新增加“确保他人不受 伤害”,用温馨的友情替代生硬的规章,形成“违章就是伤害 他人、伤害自己”的观念,让“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与规章 制度自然相融合,使不好度量的责任心变为可以量化的规律。
案例分析 案例1 事件经过: 2014年09月11日下午,GE厂家代表计划在机坪现场对西安维修基 地维修人员进行发动机清洗(CLEARCORE)设备使用培训,当厂 家教员在培训前进行设备连接调试时,连接外部气瓶的气管接口处 及进口气滤壳体突然爆裂,造成厂家两名教员受伤,紧急送往医院 救治 案例分析 现场调查: 1、现场查看,进气管与气滤结合盘处断裂,气滤壳体爆裂,气滤 与进气阀结合盘处断裂气滤壳体标签上有“PS 1250psi”字 样,进气阀标签上有“MAX.IN:400psi”字样 2、现场使用的氮气瓶为西安基地所有,主要用于飞机维护充气, 压力约为1500psi,该气瓶通过厂家自带的橡胶软管直接与设备进 气口相连 结论:操作人员未按标准程序操作使用 案例分析 案例2 事件经过: 2008年07月28日下午,澳航一架由伦敦飞往墨尔本的波音747-400 飞机右侧机身下腹部出现的大洞经事后调查分析,事故的原因系 货舱内一个氧气瓶爆炸导致,氧气瓶爆炸在机身炸开了一个2米 1.5米的大洞,摧毁了电缆,毁坏了着陆系统,损坏了一台控制 飞行的电脑,并破坏了防滑刹车装置这个爆炸的氧气瓶是货舱右 侧7个氧气瓶中的第4个,1996年2月出产,与之同批出产的共有 94个氧气瓶。
这个氧气瓶每三年都会接受一次检查,就在爆炸前 的六个星期还经过保养后被重装到飞机上 案例分析 案例3 事件经过: 某架飞机正在机库内完成定检项目维修人员甲某正在前起落架舱内完成前起落架舱门 作动筒更换工作此时,前起落架舱门正处于开启状态,操作手柄处于舱门收上位另 维修人员乙某因为需完成一个飞控舵面的测试,而启动了液压电动泵,此时前起落架舱 门瞬时收上,导致在舱门内工作的甲某当场被夹伤 案例分析 案例4 事件经过: 某基地在地面维护充氧设备车辆时,当维修人员甲某开启氧气设备开关时,此设备突然 爆燃,导致甲某严重烧伤经事后调查发现该台设备由于内部机件老化,导致存储氧气 部件内部留存金属颗粒,设备内的氧气在高速流动过程中,与金属颗粒摩擦起火,导致 惨剧的发生 案例分析 案例5 事件经过: 数名维修人员在一架飞机上登高作业,由于未执行相关规范保护程序,导致人员不慎坠 落,造成维修人员收到不同程度的人身伤害 案例分析 案例6 事件经过: 某基地,机库门操作人员甲某未按程序要求执行,一边操作机库门,一边探头将身体深 入机库门行程区域,不慎被两扇机库门包夹,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害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