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历史学案: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岳麓版必修2).doc
5页课题:第课题:第 1717 课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苏联的经济改革【【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探究与点拨探究与点拨】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 2.内容:①农业方面: ②工业方面: 3.评价:①积极: ②局限: 4.结果: 二.勃烈日涅夫改革1.目的: 2.内容:①工业方面: ②农业方面: 3.评价:①积极: ②局限: 三.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1.背景: 1.请思考:赫鲁 晓夫为何率先在苏 联进行改革?2.你认为导致勃 烈日涅夫改革失败 的原因有哪些?3.戈尔巴乔夫改 革有何特点?苏联 解体是否意味着社2.方针: 2.内容:①开始阶段: ②后来: 3.评价:4.结果: 会主义的失败?【【重难点解析重难点解析】】 1.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①它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根据不断发展的生产力 水平适时调整生产关系,忽视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发展。
②它脱离经济发展的集约化、一体化趋势,不按经济规律办事,长期执行指令性计划, 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提高和苏联经济发展 ③它从农民身上取走太多,忽视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进而影响到轻工业生产 和消费品的供应 ④斯大林和他之后的苏联领导人,强行把这一模式硬搬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这些 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这些都给后来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埋下了隐患2.苏联解体的原因: ①一是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即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长期积累的种种矛 盾与问题孕育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②二是直接的现实原因,即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推行了一条背叛社会主 义方向的改革路线,一步步把苏联引向深渊,并由他们亲手毁掉了苏共和苏联; ③三是外部原因,即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 战略得手巩固练习巩固练习】】 1.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 “有肉卖吗?” “没有” “那牛奶呢?” “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才没有牛奶卖” 这则笑话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发展生产力 C.表明苏联人特别喜欢吃肉和牛奶 D.讽刺苏联的僵化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 2.1958 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苏 联方面最有可能谈论的是A.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B.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C.余粮收集制度 D.粮食税制度 3.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 了守墓人的角色。
”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4.勃列日涅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 A.成为超级大国 B.增强综合国力 C.增强国力和军事力量,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5.下表是苏联 1960——1985 年经济增长率百分比1961—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6.57.85.74.33.6 ——根据:1985 年的《苏联国民经济年鉴》 造成苏联 25 年来出现这种经济变化趋势的原因不包括 A.斯大林模式的僵化 B.长期争霸 C.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失败 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6.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同点是: A.导致苏联经济的全面滑坡 B.涉及政治体制的改革 C.经济改革的效果不大 D.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7.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的命运影响很大,其结果说明 ①这是由于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而产生的必然结果②个人能力决定了历史发 展的走向 ③执政者的政策调整往往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有着重要影响④社会主义制度下各 种体制都必须讲究稳定,不能更改动 A.①③④B.②③C.①③D.①②④ 8.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 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
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9.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 1991 年 12 月 25 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 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 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愿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 C.东欧剧变影响 D.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10.导致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提出的口号与目标不切实际 B.未能触动原有体制 C.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D.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二、非选择题 11. (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1953 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1894~1971)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调整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为提高粮食产量开始大规模的垦荒工作和推行“玉米运动”。
在庆祝十月革命 40 周年时,他提出在 15 年 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 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 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赫鲁晓夫的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1)赫鲁晓夫推行大规模的开荒工作造成的后果是什么?(3 分)(2)“玉米运动”推行后,许多地区种植的玉米不结穗,导致计划破产,原因是什么? (3 分)材料二: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 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20 世纪 80 年代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 1/3 左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变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3)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和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异同?(8 分)【【总结与反思总结与反思】】17 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12345678910DACCDCCCAB11.(1)大规模毁草、毁林开荒,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开荒地区风蚀、水蚀严重,土壤严 重退化 (3 分) (2)纬度偏高,日照期短、光照不充足(3 分) (3)相同点: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3 分)结果:都取得一些成果, 但最终失败 (3 分)失败的主要原因: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 (3 分)不同点:前者的重点在农业领域,后者重点在工业领域 (6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