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江村小景》教学设计2.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j****
  • 文档编号:99968689
  • 上传时间:2019-09-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江村小景》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独幕剧容量小、场景集中的特点; (2)体会本文精练通俗、内涵丰富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本文故事的时间地点都安排得十分集中,借此可理解独幕剧情节紧凑、结构谨严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兵祸战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灾难;(2)培养珍惜生活、热爱和平的感情教学重点1、独幕剧紧凑的结构;深刻的主题2、对人物台词丰富意义的理解教学准备提前预习课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义勇军进行曲》片段每当听到嘹亮的国歌,我们就不禁热血沸腾同学们知道国歌歌词的作者是谁吗?由此导入课文2、简介田汉及其创作田汉,字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等剧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田汉一生从事于文艺事业,创作话剧、歌剧60余部,电影剧本20余部,戏曲剧本24部话剧代表作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等《关汉卿》代表田汉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赚钱(zhuàn) 开差(chāi) 积攒(zǎn) 蚌埠(bènɡ)(bù)2、整体感知①自读课文,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②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准备和同学们交流讨论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明确情节结构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理解,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点拨】第一部分(开头到“女提篮下,老母依旧在做活”),情节的开端,写母女对白,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必要的交代和铺垫,同时也表现那个年代普通百姓的生活追求第二部分(“已而闻叩门声”到“这些日子这儿查得好严(匆匆下)”),情节的发展,写长子回家,母子相逢,长子叙述在外的经历第三部分(“长子(在室内四望……)”到最后),情节的高潮,写兄弟互相残杀,母女希望破灭2、归纳 细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母女俩各有怎样的生活理想?【点拨】母亲的最大理想是让儿子“积攒几个钱将来娶一房亲,也好接续香烟后代”,是自己死了能有儿子给自己送终这是最基本的也是当时的老百姓只能有的理想女儿的理想是进城读书,表现出对新生活执着的追求3、质疑学生活动】思考:为什么要写母女俩的理想?【点拨】独幕剧在突出两个儿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的同时,对母女俩的生活追求也进行了一定的表现她们毫不过分的理想最终也破灭了写母女理想的破灭,是独幕剧表现主题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4、探究学生活动】讨论:母女对白中暗写了两个儿子,有什么作用?【点拨】母女对白中暗写了两个儿子,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同性格,为后面情节的全部表现打下了基础,也是主题表现的需要。

      5、问题深究学生活动】思考:作者在作品的开头营造了较为轻松的氛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点拨】作品的开头,尽管是战争连年的岁月,但一个蒙着不幸阴影的普通的家庭中母女的对白还是洋溢着温馨的气氛,这和第三部分的兄弟互相残杀的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喜写悲,愈见其悲四、课内小结这一部分虽然不是全剧的高潮,但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无一处闲笔,人物的每一句台词都和下文的情节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是必不可少的交代和铺垫要引导学生推敲对白中所蕴含的丰富意义,教师的点拨要及时、适当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分角色朗读开头至“穷人有书读的日子还早着呢”,体会母女俩朴素的生活理想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分析第二部分学生活动】(1)思考、讨论:下列语句,表现了长子什么样的性格特征?①声音还一样,娘啊,你老得这个样子了抱着白发人哭)②啊,舒服得很,十几年没有睡过家里的床了哦,是啊,我不是在这床上生的吗?二十八年了,这张床还没有坏,真是好木头啊③娘啊,只要这一趟打进了南京,就什么全有了儿子可以升官发财了,你老人家就是老太太了④娘,怕什么!南兵来了,一枪就干掉他点拨】他有着兵痞的恶习,当兵卖命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可是他对母亲也有着和常人一样的感情,对家中的温馨生活也很留恋。

      总之,在他身上,既有恶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2)表现长子如此复杂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点拨】作者想告诉我们:长子本来也应该是个善良、淳朴的人,正是黑暗的社会、罪恶的战争,使他的性格扭曲了作者的控诉是深刻的,战争不单单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也摧残了人的灵魂!2、问题深究学生活动】有人说,作品中的两个儿子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照,作者对次子是赞扬的你的看法如何?【点拨】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长子和次子虽然在性格上有差异,但他们都是军阀内战的牺牲品,都被那个特定的时代扭曲了灵魂比较而言,长子的灵魂扭曲更为严重,他染上了严重的兵痞气和流氓气,品行恶劣,是非不分;次子和长子相比,要善良一些,如关心妹妹前途,孝敬母亲,但长子和次子的本质是相同的,次子也是把前途寄托在自己要投靠的军阀身上,他也是站在自己投靠的主子的立场上判断是非的所以,这两个人物不是对比关系,只是一种互补关系3、分析第三部分 【学生活动】这一部分是情节的高潮长子流氓习性大发,导致了兄弟互相残杀的悲剧的发生仔细阅读结尾,母亲的哭诉,有什么深刻含义?【点拨】母亲的哭诉,揭示了独幕剧的主题:老百姓的最基本的希望也无法满足;这样的年代,老百姓是没有什么活路的!4、体会本文故事紧凑、结构严谨的特点。

      学生活动】找出本文时间、地点安排的特点,说说你的感受点拨】独幕剧要求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塑造人物,表达主题因此情节集中,结构紧凑本文情节相对比较简单,不太复杂,但事情的发生环环紧扣,巧合不断,在有限的时空中表现了深刻的主题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总结反思】本剧主题深刻,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战争对人性的摧残扭曲文中两个儿子虽然在性格上有差异,但他们都是军阀内战的牺牲品长子的灵魂扭曲更为严重,这容易看出但次子也是把前途寄托在自己要投靠的军阀身上,他也是站在自己投靠的主子的立场上判断是非第二个方面,母女俩理想的破灭,深刻地表明:老百姓的最基本的希望也无法满足;这样的年代,老百姓是没有什么活路的!四、课堂跟踪反馈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①正逢你二哥开差(A、chà B、chāi)到蚌埠去了不能回来 B )②赚(A、zuàn B、zhuàn)了一个大肚皮,一个没有爸爸的孩子 B )③妈的巴子,你敢强(A、qiánɡ B、jiànɡ)!( B )④我这边脸上不是有这么大一个创(A、chuānɡ B、chuànɡ)疤吗?( A )2、选出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 ( A )A、心满意足 规规矩矩 模模糊糊 升官发财B、老泪纵横 规规距距 摸摸糊糊 升官发财C、心满意足 规规距距 模模糊糊 升官发才D、老泪从横 规规矩矩 摸摸糊糊 升官发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一地理教学计划(人教版2019必修一).docx 13.2 《致大海》 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pptx 《李凭箜篌引》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pptx 8.1《荷花淀》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pptx 13.4《树和天空》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pptx 《锦瑟》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pptx 0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pptx 《屈原列传》《苏武传》群文阅读比较探究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pptx 13.3 《自己之歌》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pptx 高中数学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单元复习课-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二学期.pptx 高中数学事件的关系和运算+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单元复习课-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复习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古典概型课件第一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频率与概率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事件的相互独立性+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平面与平面平行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第9章 统计复习课-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率的基本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事件的相互独立性+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