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最全).pdf
59页20202020 年春季部编版四年级年春季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下册说课稿说课稿目录目录2、 乡下人家.33、 天窗.54、 三月桃花水.75、琥珀.106、飞向蓝天的恐龙.12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148、千年梦圆在今朝.169、短诗三首.1810、绿.2211、白桦.2412、在天晴了的时候.2613、猫.2714、母鸡.2915、白鹅.3216、海上日出.3617、记金华的双龙洞.3918、小英雄雨来.4219、我们家的男子汉.4420、芦花鞋.4723、“诺曼底号”遇难记.4924、黄继光.5125、宝葫芦的秘密.5226、巨人的花园.5427、海的女儿.572 2、乡下人家、乡下人家一、纵横联系,说教材一、纵横联系,说教材【教材分析】乡下人家 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标精神,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学习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教学难点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二、突显主体,说学情二、突显主体,说学情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 但此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课文中的平凡景物、普通场面,他们司空见惯,觉得平凡无奇,不能深入体味文中的意境三、促进发展,说学法三、促进发展,说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目标导学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四、发散思维,说过程四、发散思维,说过程(一)诵读经典,导入课文(5 分钟)学生背诵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经典诵读中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与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后面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二)初读课文,感知画面(10 分钟)新课标提出学生在阅读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出示了以下学习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一想, 乡下人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写出你的感受你从文字中发现了几幅画面?用笔在书中作批注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汇报交流1.中心句、感受(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2.交流从文中看到的画面(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设计意图)让学生找文章的中心句,梳理课文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意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品读课文,感悟美景(17 分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又出示了如下学习提示:学习提示: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找出自己认为描写得最美的一处风景美美地读一读,并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学生合作交流,品读感悟,教师随机点拨或评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美的情感熏陶。
四)联系实际,拓展画面(8 分钟)欣赏乡村风光图片,让学生在“诵”“写”“画”“唱”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我们的乡村生活设计意图)将学生阅读的视角引向课外,投进自己生活的世界既巩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又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鸣五、突出重点,说板书五、突出重点,说板书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整个板书简洁明了, 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感受到课文的主旨,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六、回顾课堂,说反思六、回顾课堂,说反思1.以读为本,在“读”中感知、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时重点引导他们以读为本,在读中思、读中品,以读促悟,以悟促读2.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环境在这节课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学习; 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现乡村生活, 为学生创设了自主、 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3.没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于永正老师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了教师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没能很好地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我想如果能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评价相结合,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3 3、天窗、天窗一、说教材一、说教材天窗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 30 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一篇散文主要写了一个小孩子借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的事情,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内容通俗易懂,文笔生动而流畅,情感舒缓而真挚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结合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课文中的生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根据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第五、六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二、说教法二、说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品词品读法和想象描述法1.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采用品词品读法,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词语,品味词语的准确、生动,并通过反复地朗读训练,积累好词,培养语感2.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想象思维活跃的学习心理,采用了“想象描述法”,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创设情境、想象情境,让学生披文入境,品词品读,并进行写作训练三、说学法三、说学法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品词析句、展开联想等多种途径,训练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积累规范语言,体味作品的语言美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四、说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环节 1 导入新课1.先出示茅盾的照片,然后提问: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谁能谈谈你对他的了解?(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发言完毕后,我将茅盾的资料简单归纳整理,然后引出课题,读课题后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质疑,带着疑问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时能目标清晰)环节 2 自主阅读首先, 我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用一句话描述读过课文后, 与你初识的天窗的印象。
理清文章脉络后,我再根据学生发言,板书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板书)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朗读和概括能力环节 3 研读赏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一环节,我将按以下几个步骤来教学1.认真默读课文,看看能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天窗带给孩子们的慰藉2.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并朗读3.仿写练习出示课件)() 的时候, 从那小小的玻璃, 你会看见 () , 你想象到 () ;你想象到(),你想象到()第一、第二步的设置一脉相承,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点环节 4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有了前几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逐渐深入,在此基础上,引入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学习1.自由读第 8 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这句话的意思3 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天窗”这个环节既是对课文前几自然段学习的回顾与检验,也是在解决课文的教学难点。
有了上一个环节的仿写练习后,学生对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这句话已经有了比较形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天窗,学生就能有一些个性化的发言了五、说板书设计五、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天窗你是下雨时看风景的地方你是给人丰富想象的小小空间你是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你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啊!天窗你是4 4、三月桃花水、三月桃花水一、说教材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三月桃花水 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的春水图,赞美了春天的美丽课文篇幅虽然较短,但由于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多种句式,文质兼美,适合学生反复品读,积累语言教学目标:(出示课件)(1)知识目标: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理解课文的意境,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出示课件 4)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理解课文的意境,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孩子展开想象,让学生在层层推进的想象中感受语言美的熏陶二、说教法、学法二、说教法、学法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 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综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要求,我遵循“初步感知整体感知精读品味整体回顾”的阅读规律,采用“层进性教学模式”设计教学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表达的教学方法,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这节课,我主要教给孩子们边读边悟并及时批注自己阅读感悟的学习方法, 再抓住段后的省略号, 引导孩子展开想象,让学生在层层推进的想象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三、说教学流程:(出示课件 5:)情景渲染,直奔重点与作者对话,品词悟情引发共鸣层进对话,感悟美景与文本对话,感受“水声如琴声”小组间对话,想象“水清如明镜”对比阅读,感受风格的不同熟读成诵,自主积累回顾重点,总结全文推荐作业,自主选择板块一:情景渲染,直奔重点上课伊始我与学生谈话:(课件展示)学生通过欣赏美妙的画面,聆听潺潺的水声, 再现教材的情境, 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 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文 此时我问: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水声如琴声水清如明镜)学生的情感被调动,顺利回答老师的问题轻松又积极。
这样的导入既创设了情景,又让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回到了全文的重点部分第二:层进对话,感悟美景(一)与作者对话,品词悟情引发共鸣(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学生自由朗读,重点体会红色的词)让学生抓住“一千朵樱花”、“一万个小酒窝”以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