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核心素养提升练七 热力环流和风(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9页核心素养提升练 七 热力环流和风(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日照模拟)研究发现,我国河西走廊西部某绿洲,昼夜气温均比周围戈壁荒漠低,夏季甚至低30 ℃蒸发量和沿海湿润地区相当,比荒漠戈壁少一半夏季,绿洲与绿洲沙漠过渡带之间形成小的热力环流——绿洲环流据此完成1、2题1.绿洲环流大气运动的特点是 ( )A.绿洲气流白天上升,夜晚下沉B.过渡带气流白天上升,夜晚下沉C.绿洲气流全天上升,过渡带全天下沉D.绿洲气流全天下沉,过渡带全天上升2.绿洲蒸发量较小的原因是 ( )①过渡带气流阻碍沙漠干热空气的影响②绿洲垂直方向气流抑制了空气上下交换③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④温度低,空气容纳水汽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1选D,2选A第1题,根据材料,该绿洲昼夜气温均比周围戈壁荒漠低,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受冷处气流下沉,所以绿洲环流大气运动的特点是绿洲气流全天下沉,过渡带昼夜气温均较高,气流全天上升第2题,结合绿洲环流分析,绿洲蒸发量较小的原因是过渡带气流阻碍沙漠干热空气的影响,减少绿洲的蒸发,①对。
绿洲气温低,垂直方向气流下沉,抑制了空气上下交换,②对相对于沙漠区,绿洲气候湿润,地表水较多,③错绿洲温度低,是蒸发、蒸腾弱的结果,④错 (2018·华中师大附中模拟)下面甲、乙两图分别是2005年和2015年同时段的成都热岛效应温度场变化示意图(图中数值表示气温,单位:℃)读图回答3、4题3.据图判断 ( )A.图甲中城市东部温度最高,人口最密集B.图乙中城郊之间最大温差为4 ℃C.两图相比,二环路内温度变幅最大D.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逐渐增强4.图中温度场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改造城区下垫面,调节热量收支状况B.昼夜温差加大,雨岛效应增强C.雾霾天气加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D.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上升【解析】3选C,4选A第3题,读图,根据数值判断,图甲中城市东部温度最高,可能是因为东部工业分布集中,排放的废热多;根据等值线变化规律判断,图乙中城郊之间最小温差为4 ℃;两图相比,二环路内温度变幅最大;根据两图的城郊间温差变化,可知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逐渐减弱第4题,图中二环路乃至三环路以内温度变低,最可能是因为改造城区下垫面,增加了绿地和湖泊面积,调节热量收支状况,使城郊之间温差变小;图中温差减小,雨岛效应减弱;图中没有反映出其与雾霾天气有关;成都市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会下降。
(2018·荆州模拟)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设计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据此完成5、6题5.“风塔”底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辐散下沉 B.辐合下沉C.辐散上升 D.辐合上升6.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 ( )A.温室大棚气温较高B.锋面暖气团的上升运动C.秘鲁沿岸的上升流D.水库库区比周边降水少【解析】5选A,6选D第5题,根据材料,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所以“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辐合下沉,然后在底部辐散,如果风塔处气流上升,起不到降温作用第6题,结合前面分析“风塔”处是下沉气流,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库区比周边降水少,库区温度比四周较低,下沉气流为主;温室大棚气温较高,锋面暖气团是受冷气团挤压或主动爬升的;秘鲁沿岸是上升流,受离岸风而形成的知识拓展】热力环流与空气运动特点热力环流原理,空气受热上升,空气冷却下沉空气上升,在顶部辐散开,在底部辐合;空气下沉,在顶部辐合,在底部向四周辐散。
水面与四周的气温差异,相当于海陆热力差异 (2018·德州模拟)读“中纬度沿海某地某时等压面示意图”,完成7、8题 7.四地气温、气压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比②气温高 B.③比④气压低C.②比③气压低 D.③比④气温低8.依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风向的成因与东亚季风的成因相同B.此时①地受高压控制,多阴雨天气C.甲、乙两地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相反D.等压面分布状况出现时间可能在夏季的白天【解析】7选B,8选A第7题,根据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图中等压线数值自下向上降低,故①地气压高于②地,②地高于③地,③地低于④地,B项正确第8题,图中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与海陆热力性质有关,故风向的成因与东亚季风的成因相同此时①地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甲乙都是西侧气压高,东侧气压低,故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大致相同;陆地气压高,气温低,海洋气压低,气温高,故可判断为冬季或夜晚加固训练】 图1为“某区域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2为“该环流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1)若该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吹东南风 B.b处为上升气流C.c处吹西南风 D.d处为上升气流(2)若该环流为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则下图中对该环流的近地面状况示意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1)选D,(2)选B。
第(1)题,图2中甲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差大于乙地,说明甲地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而乙地相反;因此甲地近地面气温低,b处为下沉气流,乙地近地面气温高,d处为上升气流;由于无法确定所在半球,所以a处可能吹西南风或西北风,c处可能吹东南风或东北风第(2)题,城市与郊区比较,城市气温高、气压低,等温面向上凸,等压面向下凹,因此②③正确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和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9.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减少下渗,增强湿度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10.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 )A.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B.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C.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D.在前后居室间墙上设窗或门洞11.与空调冷风相比大多数人更喜欢穿堂风,主要是因为穿堂风 ( )A.不消耗能源 B.风频与人体自然频率接近C.风力恒定D.风向恒定【解析】9选C,10选D,11选B。
第9题,石质地面和普通地面的比热差异较大,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昼夜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穿堂风”得以增强结合图示可知石质地面增加了地面的不平整度和摩擦力;石质地面增加了下渗;增加石质地面主要是为了增强“穿堂风”,不是为了降低夜晚时庭院的温度第10题,只留一个进风口或者减小墙面的长度等均不利于穿堂风的形成;穿堂风的形成主要是屋前屋后的温差形成的热力环流,房屋的朝向不影响穿堂风的形成;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就必须为屋前屋后预留风的通道第11题,穿堂风通常产生于建筑物间隙、高墙间隙、门窗相对的房间或相似的通道中,因此其风向和风力不稳定;空调风不是自然风,消耗电能较多,长期吹空调风很容易导致人体出现不适,而穿堂风是自然风,因此人们更喜欢穿堂风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指出图中M、O、P三个气压中心的高低2)判断图示地区所属的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说明判断依据3)尝试在下图中画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水平气流流向M、O处,故M、O为低压中心,P处气流向外,故为高压中心。
第(2)题,结合M、O附近气流向右偏转,可判断为北半球第(3)题,由甲到乙沿线近地面气压先减小,再增加,然后减小,高空的等压面相反答案:(1)P是高压中心,M、O是低压中心2)北半球 水平气流向右偏转3)13.(能力挑战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2分)材料一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材料二 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1)结合材料,分析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2)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3)分析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4)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博斯腾湖湖水来源主要是河水,支出主要是蒸发而近年,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蒸发主要与气温有关蒸发的加剧会导致湖水量减少,同时人为原因也可能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夏季比冬季气温高,蒸发大,使用湖水量大,水位下降多,而冬季虽然入湖水量少,但蒸发少,使用也少,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的加剧,季节差异会更小第(2)题,由图可知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应为冬季湖陆风现象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原理相同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热量少,且水量最小,导致湖陆温差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且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第(3)题,湖陆风的转换早晚取决于湖、陆的气温高低,近地面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地区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第(4)题,近地面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地区,湖陆风的强弱与湖陆的温差有关,温差大则风强,反之则弱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会形成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答案:(1)夏季为湖泊丰水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化,导致入湖河水减少;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人类经济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丰水期水位下降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不大,致使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2)冬季原因: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水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3)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4)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