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知识点: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doc
3页高中历史知识点: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的定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 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他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提高此时人物肖像画是主要的创作主题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提出,要求绘画作品应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这和后来的绘画理论家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对当时绘画风格有很大的影响,也为中国画重气韵的特点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发展到晋、南北朝,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此一时期的代表作是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北齐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的知识扩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此一时期的代表作是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北齐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的知识点拨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顾恺之,古代著名画家,东晋时人,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博学有才气,善画人物。
他的人物画以简练纤细的线条勾画轮廓和衣褶,着重刻画人物的精神状态,“运思精微,襟灵莫测”《女史箴图》是他的代表作图卷根据西晋诗人张华所写的《女史箴》创作张华的作品描写宫廷妇女节义,宣扬“女德”如:第四节的内容是指责人们只知外表修饰,不重品德修养,强调人们应像洗脸梳头一样注重品德的修养顾恺之《女史箴图》其四,就表现了上述内容本图的画面就是贵妇梳妆的形象,以线、墨为主,施以透明色彩,女子安娴而坐,对镜侧现面容画中人物的形象、神态都很符合各自的身份顾恺之《女史箴图》真迹不存现存的图卷,相传为唐朝人临摹,但也形神兼备,保有真迹的遗风,为传世珍品,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抢走了这一稀世珍品,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洛神赋图》: 据《文昭甄皇后传载》: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相传他与上蔡县令甄逸的女儿甄氏相恋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东汉献帝七年,官渡之战,袁绍兵败病死曹操乘机出兵,甄氏成了曹军的俘虏,继而嫁曹丕为妻 曹操的夫人刘氏生长子曹昂,早年殁(死)于宛城次夫人卞氏生四子:曹丕,笃厚恭谨;曹彰,勇而无谋;曹植,聪明机警,却嗜酒放纵;曹熊,身体病弱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
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援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妃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曹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公元229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魏国建立甄氏被封为妃,并于次年郁郁而死 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后生的太子曹睿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知道他心仪甄氏,故意将甄氏生前的爱物镂金带枕赐给他,曹植睹物思人感伤不已曹植睹物思人,他从京城赶回封地时途经洛水,触景生情,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四年后(公元234年),明帝曹睿继位,因觉原赋名字不雅,遂改为《洛神赋》传说洛神是伏羲的女儿,因溺于洛水而为神,名曰宓妃 顾恺之读后大为感动,遂凝神一挥而成《洛神赋图》此卷一出,无人再敢绘此图,故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名著和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的教学目标 1、顾恺之的简介、代表作品 2、通过《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两幅名画来了解顾恺之绘画的特点,培养鉴赏能力。
3、通过两幅名画,认识我国古代绘画的水平,培养民族自豪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