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结局的方法及作用(7).ppt
13页㈡、小说结局的方法及作用,1、出人意料的结局 【作用】 ⑴、从结构安排上看,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⑵、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⑶、从主题上看,能更好的深化主题; ⑷、从人物形象上看,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作用】 ⑴、从主题上看,能更好的深化主题; ⑵、从表现人物看,能更好的塑造人物性格; ⑶、从情节上 看,这种结局前面是作了层层铺垫的,这样处理,既在情理之中,又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⑷、从表达效果看,这种结局令人震撼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作用】 ⑴、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美好的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希望; ⑵、从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⑶、从表达效果看,小说的喜剧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作用】 ⑴、这种结局,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思; ⑵、留下空白,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例1】2011—安徽--《巴尔塔萨的一个奇 特的下午》 1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有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意见。
⑴、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⑵、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是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⑶、角度三:使主题更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于爱的主题;从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矛盾⑷、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景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转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里状态例2】2010—徐州三模—《德富老汉的最 后结局》 14、小说最后描写了德富老汉惨死在他心爱的牛的犄角下的场景,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观点1】 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 ⑴、从情节上说,结局让德富老汉最后死于他精心饲养、调教、钟爱的那头牛犄角下,前文是作了层层铺垫的,都为小说的结局设下了伏笔,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⑵、从主题上说,这样的结局处理强调了“专断的、不平等的爱”的悲剧性,也表明了“世事难料,命运无常,有时甚至结局与愿望相反”的生活常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例3】2011—江苏原创--《母亲的来信》 14、请简要赏析“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的飘落在他的膝上-------”这一结尾的精妙之处 ⑴、情节设置出人意料:前文用不少篇幅铺陈以前母亲来信的“千篇一律”,读者以为 此信亦然,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着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小说的可读性⑵、内容表达含蓄隽永:故事至此戛然而止,文卡对着三卢比的纸币作何感想,作者并没有交代结尾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⑶、与文卡有余钱却不寄钱给母亲的行为构成强烈的对比,深刻的反映了两个任务不同的性格,使的人物性格的塑造更为鲜明例4】2012--江西---《报复》(法·雨果) 12、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特点】 ⑴、情节发生逆转,⑵、具有喜剧色彩 【艺术效果】⑴、呼应前文;⑵、出人意料令人回味;⑶、丰富了人物形象;⑷、深化了主旨例5】2012---江苏原创--《幸福路》 13、小说结尾说“他忿忿然骂了句什么,抓起了茶几上的”,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尾,请简要说说这样结尾的好处。
⑴、这样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王副局长骂谁?是给村支书打吗?他将说些什么?他还会答应村支书的要求吗? ⑵、这些都会激起读者的想象,从而使作品产生巨大的艺术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