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docx
4页中国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是20世纪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战场主要在中国大陆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了中国东北此后,日本又相继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军事事变,中国政府当时采取妥协的政策避免了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随即全面爆发在战争的最初几年,中国得到了苏联的援助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中国与美国和英国结成同盟共同对日本、德国、意大利三国轴心作战,从这时起,中日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加入对日作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战后,中华民国作为二战主要战胜国之一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据估计,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9月日本投降,中国有3500万人以上死伤,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6000亿美元战争结束后不久,中国再次陷入国共内战纪念节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1945年9月2日接受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3日,中华民国政府下令举国庆祝,放假1天,悬旗3天抗战胜利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后来台湾当局为了统一各军种节日,于1955年起将对日抗战胜利日作为陆海空三军的军人节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而在2014年9月3日当天,中国首次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每年7月7日):为纪念国耻七七事变的发生而设立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九一八”纪念日(每年9月18日):为铭记国耻九一八事变而设立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了九一八事变,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6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的卢沟桥事变发生地——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城内1985年由文化部、北京市政府立项,北京市承建,1987年7月7日建成并对外开放,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64]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还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抗战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自1987年开馆以来,共接待了包括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内的十几个国家的政要,八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5多万观众[65] 纪念活动2015年9月3日,中央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纪念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并亲自为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代表,战将领以及遗属颁发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66] 中方还将邀请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亚洲国家和其他地区国家领导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出席[67-69] 财产损失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
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56]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人物简介: 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 ☉课文简介: 本篇课文选自沪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本文记述了抗日英雄赵一曼,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在与日寇殊死搏斗中为国捐躯、不屈不挠的高尚气节 ☉课文原文选编:1936年6月的一个夜晚,小韩和看守撬开了医院后面的板壁,背着赵一曼逃出去了逃到离游击队根据地二十里的地方,赵一曼被追上来的敌人抓住了敌人又把她关进了监牢 1936年8月2日,敌人把赵一曼押上开往珠河的火车赵一曼知道自己将要为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了,她给远在四川的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作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牺牲了,中国人民会永远记住这位抗日女英雄的光辉事迹 ★抗日英雄杨靖宇 ☉人物简介: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敌人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课文简介: 本篇课文选自西师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主要刻画了一个在敌众我寡,陷入敌人重围,在敌人威逼利诱面前毫不动心;在弹尽粮绝之时,依然英勇顽强痛击敌人,将剩下的最后一粒子弹毅然射向自己而壮烈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人物形象 ☉课文原文选编: 23日凌晨,杨靖宇边打边走,来到了濛江县的保安屯附近,但不幸被敌人的一个坐探发现,一大股敌人将杨靖宇团团围住了。
杨靖宇沉着地紧握两支短枪,倚着一棵古松,弹无虚发地痛击扑上来的敌人敌人下的不敢上前,缩在远处猛叫着:“杨靖宇,你跑不了啦,快投降吧你过来就让你当东边道司令杨靖宇回答敌人的是一梭子仇恨的子弹 鬼子军官气得发疯,机枪、步枪一起向杨靖宇射击突然,杨靖宇右手一沉,他挂彩了杨靖宇顽强地用左手向敌人射击,在他面前,敌人的尸体倒了一大片有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腰,顿时鲜血把军装浸透一大片敌人见杨靖宇负了重伤,嚎叫着蜂拥而上这时杨靖宇枪里仅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他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把最后一粒子弹留给了自己为了人民的解放,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海娃: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 ☉人物简介: 海娃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著名小英雄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他机智、勇敢地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故事非常感人故事的主人公海娃的原型就是曾经闻名全军的———侦察捕俘英雄秦玉根 ☉课文简介: 本篇课文出现在语文A版小学六年纪下册《选读六 鸡毛信(一)/(二)》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封鸡毛信送给游击队并配合游击队消灭敌人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少年儿童在对敌斗争中的机智勇敢。
☉课文原文选编: 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这是一封顶重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那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着?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这一来,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 ★张嘎:自古英雄出少年 ☉人物简介: 张嘎是抗战影视题材和教材中的人物,讲述的是抗战时期,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境内的白洋淀有个男孩叫张嘎,他聪明勇敢,绰号嘎子他还有伙伴英子,胖墩,佟乐等 ☉课文简介: 本篇课文出现在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它选自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文章选取了小说前8章节的内容,但有较大的改动,主要是将一到七章节的内容浓缩为前5个自然段,简单写了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的情景和奶奶死后他成为小侦察兵的经过从第6自然段开始,重点叙述了他与区队长一起消灭日本鬼子这件事:诱敌进屋、与鬼子巧妙周旋、协助战士消灭鬼子、夺得渴望已久的手枪……故事情节生动,扣人心弦,叙事详略得当,人物形象十分鲜明,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英雄的形象 ☉课文原文选编: 小张嘎不但吃得苦,而且伶俐懂事,性情活泼他成天除了帮奶奶刷锅洗碗、拾柴禾、割苇子,还蹦蹦跳跳、嘻嘻哈哈,逗奶奶开心 嘎子喜欢和藏在隔壁养伤的八路军战士老钟玩,听老钟讲打鬼子的故事老钟送他一把做工精巧的木质小手枪,可嘎子多么想拥有一支真正的手枪啊! 一天,鬼子冲进村里,抓走了老钟,奶奶也被日本鬼子打死了夜里,嘎子逃出村子,踏上了寻找八路军的道路他想给奶奶报仇,并要救出老钟后来,嘎子找到区武工队,成为了一名小侦查员 ★狼牙山五壮士: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人物简介: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军和伪满洲国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课文简介: 本课文出现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为了让学生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课文原文选编: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