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炼铁的发展过程.doc
1页炼铁的发展过程我国炼铁始于春秋时代那时候的炼铁方法是块炼铁,即在较低的冶炼温度下,将铁矿石固态还原获得海绵铁,再经锻打成的铁块冶炼块炼铁,一般采用地炉、平地筑炉和竖炉3种我国在掌握块炼铁技术的不久,就炼出了含碳2%以上的液态生铁,并用以铸成工具战国初期,我国已掌握了脱碳、热处理技术方法,发明了韧性铸铁战国后期,又发明了可重复使用的“铁范”(用铁制成的铸造金属器物的空腹器)西汉时期,出现坩埚炼铁法同时,炼铁竖炉规模进一步扩大西汉时期还发明了“炒钢法”,即利用生铁“炒”成熟铁或钢的新工艺,产品称为炒钢同时,还兴起“百炼钢”技术东汉(公元25~220年),光武帝时,发明了水力鼓风炉,即“水排”我国古代水排的发明,大约比欧洲早1100多年汉代以后,发明了灌钢方法《北齐书·綦母怀文传》称为“宿钢”,后世称为灌钢,又称为团钢这是中国古代炼钢技术的又一重大成就据《中华百科要览》记载:中国是最早用煤炼铁的国家,汉代时已经试用,宋、元时期已普及到明代(公元1368~1644年)已能用焦炭冶炼生铁在公元14~15世纪之际,铁的产量曾超过2000万斤,折合约为1.2万吨西方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约晚两个世纪,才达到这个水平。
总的来看,中国古代钢铁发展的特点与其他各国不同世界上长期采用固态还原的块炼铁和固体渗碳钢,而中国铸铁和生铁炼钢一直是主要方法由于铸铁和生铁炼钢法的发明与发展,中国的冶金技术在明代中叶以前一直居世界先进水平19世纪下半叶清政府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制造枪炮、战舰,大量输入西方国家生产的钢铁1867年进口钢约8250吨,1885年约9万吨,1891年增加到170万担(约13万吨)进口钢逐渐占领了中国的市场,使传统的冶铁业难以维持生产,而国内钢铁消耗量又不断增加因此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就成为时代的需要1871年(清同治十三年),直隶总督李鸿章、船政大臣沈葆桢请开煤铁,以济军需,上允其请,命于直隶磁州、福建、台湾试办1875年,直隶磁州煤铁矿向英国订购熔铁机器,因运道艰远未能成交此事表明,当时已开始注重举办新式钢铁事业1886年,贵州巡抚潘蔚创办青厂,先用土炉,后从英国订购炼铁、炼钢设备,1888年安装完毕终因清廷腐败,缺乏资金、煤和铁矿石,加上不善管理,无人精通技术,而于1893年停办这是兴办近代钢铁厂的一次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