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部编版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doc
9页[图文]部编版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部编版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3.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体会诗歌感情, 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教学难点】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体会诗歌感情, 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香山枫叶的录像) 师: 你们感觉这怎么样? 这么美的景色, 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让诗人看到了——(生:作一首非常有诗意的诗 师: 对, 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 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 被那美景所吸引, 触景生情, 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 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学这首诗 2.板书: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引导学生自读。
3.师: 同学们, 你们喜欢这首诗吗? (喜欢) 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 (学生各抒己见 师: 说得真好! 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 先自由地读, 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 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 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 小组读、 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二、品读古诗,领悟意境 1.明确目的,交给方法 师: 小朋友真棒! 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 读正确了! 但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 还要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呢? 你们都知道哪些好办法呀?(学生自由说) 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方法同位合作学习这首诗 学习要求: (1 ) 读一读这首诗 (2) 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3) 在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互相讨论,再和同伴说一说诗的意思 2.再读古诗,品读诗句 (1 ) 诗人在山中行走, 看到了哪些景物? (板书) 从这些景物中, 你们知道诗人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2)解读感悟诗句出示课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谁来读第一句? 通过自学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还有哪些是你不明 白的?相机点拨: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 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 深秋季节, 天气渐冷, 山上草木枯黄, 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斜:作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生,生出,存在指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②说一说第一句的意思?这些景物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③谁来读一读?(个别读、齐读) 过渡: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这么一幅宁静、 悠远的景象, 诗人坐在马车上, 忽然叫道:“停! 停! 停!” 这是因为什么呢? 他看到什么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欣赏枫林,感悟诗境出示枫林图) 师:同学们,这些枫叶美吗?在你的眼中这些枫叶又像什么呢? 生:红叶像天边的火烧云那样鲜艳,那样壮观 生:红叶像喝醉了酒似的姑娘,多么娇艳 …… ②师: 在作者的眼里, 这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还要美谁来说说,春天的花是怎样的? 生:争奇斗艳 生:五彩缤纷 生:生机勃勃 …… ③漫山遍野的枫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呢?诗人用“二月花” 与“枫叶” 进行比较这样写好在哪儿? 师生共同讨论: 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 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 透过“霜叶” 作者感觉到了山林热烈、 生机勃勃的景象。
枫叶不畏霜寒, 经霜后更加明艳动人 ④还从哪也可看出诗人非常喜爱枫叶? 生: 从“停车坐爱枫林晚” 也能看出 诗人为了停下来欣赏艳丽的红叶, 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相机理解“坐” ⑤同学们, 诗人喜爱枫林仅仅是因为枫林很美吗? 感受枫叶不怕霜冻, 越冷越红的精神气质 ⑥指导朗读 师: 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 “停车坐爱枫林晚” 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 而“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 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傍晚的枫林美得像一幅画, 连站在林中的诗人也成了画的一部分,他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谁来读一读第二句? (3) 诗人和你们一样, 被这美丽的秋景给迷住了, 被这美丽、 和谐的大自然迷住了,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读这首诗 三、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1.想象画面,整体感知 师: 你们真是了不起, 不仅自己读懂这首古诗, 还读得很有感情 那么, 谁能看着画面, 边想象边用自己的话再来描绘这深秋的山林景色?(生看着画面说) 2.配乐背诵 (1)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2)配乐齐诵 四、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深秋山林图的练习纸)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五、总结学法 师: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通过正确流利地读古诗, 看图片想象画面, 理解诗意, 学完以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 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运用这样的方法多读、多背古诗 六、识字、写字 1.径、霜: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看田字格,同桌记一记 2.指导写“霜”:说说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 1 . 同学们, 四季更迭, 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 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 秋天又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 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 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 板画“荷叶” 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 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 (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 (出示“菊残” 图, 理解“傲霜枝”) 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4.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花的精神, 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 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学生说不出时, 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 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 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 没有春花的明艳, 没有夏日的葱郁, 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 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丽的 虽然秋风萧瑟, 秋叶飘零, 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五、抄写古诗 六、课外延伸 查找有关苏轼及其作品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文其事 第三课时 一、 交流资料, 了解背景 1 . 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 教师引述: 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 他离开家乡, 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 他外出散步, 触景生情, 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 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3. 看图说话:(出示挂图) 瞧, 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 请大家仔细看图, 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 自主学习, 初步感知 1 . 自由朗读 放声朗读古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把这首诗读通、 读正确 2. 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 自学古诗 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 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已读懂的字词, 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 5. 课堂交流 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 再读感悟, 体会情感 1 . 自由读诗, 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 指名描述画面, 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 体会情感。
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 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4. 感情朗读 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 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 指导写字 1 . 出示要写的字 2. 让学生观察范字, 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五、 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篇二】 课型 讲授 课时 三课时 学习目标(含重、 难点): 学习目标(含重、 难点):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 能工整书写重点) 2.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重点) 3. 借助注解, 了解诗句的意思, 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难点) 一、知识问题化, 问题层次化(6:2:1:1) 1. 打开课文, 读读第二单元导读, 想想是哪个季节认读生字: 寒 径 赠 刘 残 犹 傲 君 橙 橘 挑 2. 解释词语: 斜 红于 坐 擎 萧萧 促织 篱落 3. 了解作者杜牧, 苏轼, 叶绍翁的相关资料(教师补充) 4. 勾出生字, 熟读古诗 分别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5. 默写《山行》 6.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7. 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 花 (2)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授课教师批注: 二、 巩固规律, 达标检测 1. 解释词语 坐: 山行: 斜: 石径: 2. 一字组三词 寒( )( )( ) 盖( )( )( )残( )( )( ) 3. 读、 背古诗 4. 画一幅秋色图 5. 说说诗句的意思: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 花 三、拓展分享, 总结反思 1.教(学) 收获或未解决的问题 2.作业(含预习) 第9页 /总页数 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