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重点名校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doc
15页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重点名校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B.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C.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D.《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正确的一项是( )有个成语,叫做不识丁, , ,如文天祥的诗中就有“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已陶然”的诗句①所以说人目不识丁或不识一字,就不免带有贬义②目不识丁又叫眼不识丁③“丁”字的写法,就那么一横一竖钩,确实是简单不过了④意思是说连个简单的“丁”字都不认识A.③②④① B.③④①②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齐白石画展一开幕,绘画爱好者趋之若鹜,争相观瞻。
B.作为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入木三分C.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必较真,无伤大雅D.登高望远,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B.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C.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面对黄石的飞速发展,我们岂能在心中无动于衷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候,“闾”指民户聚居处,贫者居闾左,富者居闾右古籍中“闾左”就用来指贫苦人民B.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C.古时候男子二十岁要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D.《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6.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可以细味名胜古迹的意蕴……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夏天是个好季节。
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对联比比皆是,自成一道风景下面这副对联来自黄石市团城山公园的凝碧亭,上联已给出,下联有待整理,请将整理后的下联填到横线上上联:把酒问鲶鱼谁道磁湖水浅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盛世 山高 声随月亮 歌 临风7.根据提示默写①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②物是人非事事休,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③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④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⑤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⑥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___ (赵翼《论诗》)⑦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⑧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
(余光中《乡愁》)8.名著阅读下面有关《西游记》的各组搭配没有直接关系的一项是(______)A.蜘蛛精——盘丝洞 B.六耳猕猴——如来 C.红孩儿——三昧真火 D.车迟国——子母河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见A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曰:“其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A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选文出自《三国演义》,其中A是指_________,这个情节叫做__________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____________小说,它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作品《_______________》《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_______的一部长篇小说下面与这部小说相关的选项有________(多选)A.罗切斯特 B.尼摩船长 C.诺第留斯号 D.豪侠仗义,除暴安良 E.科幻探险 F.三起三落二、阅读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10.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下列小题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待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年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低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日再食 食(供养,给……吃)B.预君子之列 预(参与)C.裘葛之遗 遗(留给)D.生以乡人子谒余 谒(拜见)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 )A.负箧曳屣 B.腰白玉之环C.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D.余朝京师3.对于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现身说法,叙说了自己的艰苦求学历程,用以勉励后生勤奋学习B.选文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一方面在于主观是否努力,另一方面在于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C.作者抓住怎样实现“学有所成”这一点,借褒扬同乡马君则,以教化太学诸生D.作者在说理时循循善诱,借助对比手法,让读者领悟文章阐述的道理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南京的灵谷寺里有成片的雪柳,春暖花开远远望去一片雪白,然而你走进细看就会发现每一朵小花都是精美工巧的艺术品,雪白的花瓣,浅绿色的花蕊,玲珑剔透,姿态万千贺知章看到春天的万条柳丝,惊叹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同样可以追问,世间万紫千红的鲜花,究竟是哪一双巧手剪裁出来的呢?(材料二)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不纯粹是指诗歌的数量,这样说主要指以下两层意思,一是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比如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有声调上的抑扬起伏,即平上去入的不同。
二是从先秦到今天,我们的理论核心,真善美的原则标准是统一的,我们的美学思想,同真和善,不可分割,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汉人诗讲究温柔敦厚,都是与真和善紧密结合的,从上述两层意思说,中国确是诗的国度材料三)陶渊明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陶渊明是这个原则的一个典型的例证,正和他的诗一样,他的人格,最平淡也是最深厚的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渊明的生活中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他饱经忧患,极端贫穷,逼得要自己种田,他逼的要去乞食穷还不算,他一生很少不在病中,他的诗集满纸都是忧生之嗟,他的大半生中,国家兵戈扰攘,几无宁日,他一个穷书生,进不足以谋国,退不足以谋生,也很忧,陶渊明诗篇篇有酒,他要借酒压住心头极端的苦闷,忘去世间种种不称心的事但渊明由冲突达到调和,并不由于饮酒,弥补这世间缺陷的有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尤其是他的极深广的同情渊明由任何力量不能剥夺的自由,就在“樊笼”以外,发现一个“天空任鸟飞”的宇宙他先是打破了现在的界限而游心于千载,发现许多可“尚友”的古人在诗中,他把他所敬仰的古人排起队来,向他们馨香祷祝,更可以见出他的志向。
渊明还打破了身处的小天地界限,他的世界中,人与物与我在一体同仁的状态中各自徜徉自得,如庄子所说的“鱼相与忘于江湖”他把自己的胸襟气韵贯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跃,情趣更丰富;同时也吸收外物的生命与情趣来扩大自己的胸襟气韵这种物我的回响交流,有如佛家所说的“千灯相照”,互映增辉所以无论是微云孤岛,时雨景风,或是南阜斜川,新苗秋菊,都到手成文,触目成趣他没有由苦闷而落到颓唐,也正因此渊明尽管胸襟高超,却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他在诗中表现最多的是对子女的慈爱他做了官,特别遣一个工人给儿子,以减轻他的劳作之苦还关照说:“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既可以见出做父母的仔细,尤可见出人道主义者的深广的同情渊明的伟大之处就在他有至性深情,而且不怕坦白地把它表现出来总之,渊明经过极端的苦闷,达到极端的和谐肃穆他的智慧与他的情感融成一片,酿成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他的为人和他的诗一样,都很淳朴,却都不很简单,是一个大交响曲,而不是一管一弦的清妙声响节选自《诗论》,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有删改)1.自然景象常让中国人联想起相关的古诗句,“材料一”中作者的经历就是一例请你根据材料一,也写一例陶渊明的诗例与大家分享。
2.“材料三”中,陶渊明的人格体现在哪些方面?3.“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与诗从未有片刻的分离请联系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生活与诗的关系的理解12. 电影《流浪地球》主要讲的是地球经过木星时摆脱木星引力,重新踏上流浪征途的故事实际上在刘慈欣创作的同名小说《流浪地球》中,地球经过木星的过程有惊无险,只是电影有意制造“噱头”,将这一情节夸大而已那么,地球要“流浪”,为什么非得经过木星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为了让地球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快速度,使其脱离太阳系引力弹弓就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场来给太空探测船加速,将它甩向下一个目标,也就是把行星当作“引力助推器”木星就是太阳系中一个优良的加速器,这不仅在影视作品中呈现,在现实中更是如此人类向外太阳系发射的数十件航天器中,大部分用到了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比如“旅行者一号”、“旅行者二号”、“先驱者号”、“新视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