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训练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7页第十一课 五代史伶官传序 同步训练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索D.及凯旋而纳之 纳:收藏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抑本其成败之迹 迹:事迹,事情的始末B.此三者,吾遗恨也 恨:怨恨C.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告:祭告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所有的3.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此三者,吾遗恨也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5.下列各句中“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契丹与吾约为兄弟C.莫能与之争 D.当与秦相较6.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而皆背晋以归梁B.此三者,吾遗恨也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此制作之本意也 虽逾本色,不能复化D.请其矢,盛以锦囊 请奉盆缶秦王7.下面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①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② 及凯旋而纳之 凯旋:取得胜利③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尔、其、乃:第二人称代词④ 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⑤ 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安乐⑥ 泣下沾襟 泣:流泪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①④⑤ D.②⑤⑥8.下列句中加点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一夫夜呼 B.函梁君臣之首C.仓皇东出 D.负而前驱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 )A.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B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即充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杭州、梁州、雍州。
秦居雍州,后“九州”成为中国的别称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与“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百姓C.少牢: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指祭祀用的牲畜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D.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春申君、楚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他们都出身贵族,以招揽宾客著称11.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五代史·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的事警诫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需要断句的标号此三者A吾B遗恨C也D与尔E三矢F尔其G无忘H乃父之志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是谥号谥号是后世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奖的称号B.少牢,是旧时祭礼的牺牲,牛、羊、猪俱用叫太牢,只用羊、猪二牲叫少牢C.人事,人的作为与今天的“人事关系”中的“人事”意思不同D.《书》,是《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运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B.第二段以“三矢”贯串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2)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5.课文在行文上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试简要分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课外拓展(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文本一: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文本二: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
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6.文本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需要断句的标号安危出A其喜怒B祸患伏C于帷闼D则向之E所谓F可恃者G乃所以为H患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指《尚书》,意为“上古之书”,与《诗经》《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B.用事,指封建统治者当权执政或官员担当职责,与其意义相近的有“视事”“致仕”“当国”C.忍,意为“毒辣、狠心”,与《鸿门宴》中“君王为人不忍”中的“忍”字意义相同D.恃,意为“依赖、依靠”,与成语“恃才傲物”“恃才矜己”中的“恃”字意义相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擅长写史论,文本二以宦官制度给国家带来危害立论,逐层剖析宦者祸国的行径,夹叙夹议,分析详尽。
B.欧阳修认为宦者之祸更甚,是因为宦官终日随侍国君,关系日渐亲密,国君日益疏远忠臣,而重用宦官理政C.有时国君发觉宦官危害已深,想要铲除祸患,却或因操之过急而被宦官挟持成为人质,或使奸雄们借机生事D.唐昭宗亲近宦者,远离贤士,当他开始悔悟,却为时已晚,因为此时宦官已经形成自己的势力,难以根除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译文: (2)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译文: 10.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和《五代史宦者传论》中都提到君主如果治国不当,就会有“身死国灭”的危害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明君治国的做法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然时诸伶独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馀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