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美术第一册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doc
9页新课标高中美术第一册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精品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①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和创造能力的一门学科②高中美术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是在初中美术欣赏的基础上整合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凸显“鉴别”与“欣赏” 的有机结合同时,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2)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美术的分类和功能是什么?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依据:(3)教学重点: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依据: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针对本课的性质和高中学生的特点,教学中我采用引导法、讲授法、点拨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感悟意义——树立信心。
跃课堂气氛,师生互动,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教师引导以学生自己理解总结为基础,运用多媒体等实物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教具准备:教材,备课本,PPT,图片等三、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一.引入新课(PPT出示图)5分钟(1)介绍自己学习绘画的经历,使学生首先对我有所了解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喜欢的美术作品,喜欢什么样的作品?和学生讨论一些关于漫画,CG电脑美术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此拉近和学生间的距离学生各抒己见:漫画、动画、时装…… 学生和老师自由谈论活跃课堂气氛 这是高中美术的第一课,也是教师和学生第一次见面,第一印象至关重要真诚地向学生“推销”自己2)展示:我收藏的一些美术作品mp3、等产品造型设计、平面设计、包装、建筑、漫画、CG艺术、家装、油画、水彩画、网页设计等)引出自己的观点: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你、我、他的身边,美术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在现在和未来社会中凡是人们视觉所触及到的一切人造物可能都是经过美术家精心设计的学生欣赏、倾听通过看一些美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说明美术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让学生自然地进入求知状态 (3)展示:一些足球队的服装图片提问:同学们喜欢那个足球队的服装?出示现在明星穿着的“破”牛仔裤和我们平时穿的校服问:这些是美术作品吗?你平时会喜欢穿哪样的服装? 总结:我不去评价你们所选择的服装是美还是不美,因为你们的选择是通过你们的审美认识所决定的,审美水平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你品味和品质品味改变生活”所以具有一双审美的眼睛非常重要板书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喜欢踢足球,也就会对足球队的队服有所了解并对教师的提问感兴趣学生:自由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提出问题,引发观点:品味改变生活,让学生自己感受学习美术鉴赏的重要性引出今天的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美术(PPT显示文字)播放:PPT课件, 让同学们欣赏CIS设计和和蒙娜丽莎,分别进行讲解 引出美术的概念: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占据一定平面和立面空间的艺术PPT显示文字)提问:美术的特点是什么?美术是怎样分类的?(PPT显示文字)教师表扬学生的回答总结:美术的特点:静态性、可视性、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性 美术的分类:根据其空间性质、物质材料以及作品的类型特征,一般划分为绘画、雕塑、工艺设计和建筑艺术四大门类。
篆刻和书法) 绘画、雕塑是以观赏性为主的美术,其余是实用性美术 学生观看PPT 及图片 学生参考书P1,自己归纳总结,举手发言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老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具有不同的形态,带给人不同的感受2.美术的社会功能(PPT出示图文)讲授: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本身并没有什么美"与"不美"的界限,就像色彩本身无所谓"美"与"不美"一样事物和色彩之所以有"美"与"不美"的区别,都是在和人的"社会生活"发生关联之后才显现出来的,所以,"美"与"不美"是"人"自己的生活观念及价值取向的一种标准,特别是作为"社会人"的一种意识反映 人在进行"审美"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对对象的"形象"联想,创作者在作品中注入了自己的情感,因而艺术作品已经不再是对象的简单模仿和复制,总是带着作者强烈的审美情趣,也唯因此,才能在欣赏者中引起共鸣 所以,黑格尔说"美是人类最早的老师,美的教育具有解放思想的品质"没有"审美"的过程,谈不上"美术"的功能因此美术的审美功能"是它最主要的功能 当然,由于美术与社会生活联系的广泛性以及美术创作的多样性,美术的社会功能也不是单一的审美功能,而是体现在多方面的。
概括地说,美术主要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好,接下去我们就欣赏作品来理解一下美术的社会功能作品欣赏)(PPT出示图文) 学生倾听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教育功能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认识功能《蒙娜丽莎》审美功能家具设计、工业设计、建筑等:实用功能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作品有何种社会功能 通过展示作品让学生自己感受,找出该美术作品具有何种社会功能从而更好的理解作品3.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PPT出示标题)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增强信心)现在同学们对审美的社会功能都有所了解了,可是我们在面对那些琳琅满目的美术作品时应怎样欣赏美术作品呢?下面来看一些作品《拾穗》(PPT出示图) 提问:这是什么作品?所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有的画的逼真有的画的很怪?能看出来画的是什么吗?你认为画得好吗?现在请一位同学对书中《拾穗》这幅作品进行评论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可是他并没有抓住欣赏方法的重点那如何欣赏作品呢?总的来说,分成三个步骤: 学生观看,并思考 学生举手回答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作品,学生讨论,对两幅代表作品进行分析鉴赏。
围绕重难点, 对美术鉴赏的方法进行研讨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1. 分析形式和形象PPT出示图文)比较分析《拾穗》和《捣练图》引导学生分清以上两幅美术作品的类型是观赏性美术,还是实用性美术;并识别具体科目,是中国画作品、油画作品还是版画作品;采用的表现形象手法是具象、意象还是抽象;了解该作品运用工具材料的不同而形成的艺术特点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一起回答《拾穗》观赏性美术, 油画,具象写实 ,油画颜料《捣练图》 中国画,教师引导学生,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怎样来鉴赏美术作品2.对内容的理解、体验优秀的美术作品不光是对自然景物形象的着意刻画与展现,也不只是一种华丽的视觉符号,主要是能通过其独特而精湛娴熟的艺术表现方法,传达出作者对物象深刻的体会理解,并在作品里反映出来的深刻的内在思想含义,与读者心理产生共鸣所以欣赏美术作品时要抛开艺术的功利色彩,真真切切的感受美、体验美 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一起回答《拾穗》 描绘 贫穷妇女 让人产生同情 《捣练图》 贵族妇女 平和优雅的美 中国画 3.对内蕴的探究和领悟(要想对图片进行分析,首先需从图片本身和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来入手)问:为什么同是描绘妇女劳动场面的绘画而给人的感受不同呢?拾穗》,作者 米勒,出生在法国的一个小村子里,其父亲多才多艺,其母亲出生在富裕的农民家庭,米勒从小在农田里长大。
家庭和劳动的经历决定了米勒以后的审美取向他17岁时就无师自通画了一幅大画,显示了他的艺术天赋,后来经几位著名画家指引,他接受了“学院派”的教育,当时的达官贵族接受的就是“学院派”理想主义的教育,他虽然不喜欢但不得不接受,这和米勒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厌恶目前的状态,另一方面他又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彻底清醒了一天,米勒到一个画商家里办事,画商不在,正巧2个陌生人也在等画商,只听他们指着墙上米勒的画说:“这是米勒的画,他只会画这些低俗的画米勒听了羞愧难当,于是决定离开巴黎,去巴比松当时的巴比松是众多追求自由思想的画家们聚集的地方米勒要求自己要真实地生活,真实地创作,他在巴比松一住就是27年他的作品歌颂了劳动者质朴、勤劳地美德,这种质朴与真诚是开创20世纪艺术地起点《捣练图》,作者 张萱,盛唐,唐玄宗时期的宫廷画师,当时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没有血腥的战争和激烈的社会矛盾,因此画面平和优雅张萱突破了汉魏以来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烈女”、“孝子”的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画中我们能够看到唐代人的衣饰和人物造型:颜色艳丽、人物“丰颊肥体”。
以上是对这幅画的一个全面分析,接下来就是我们来慢慢欣赏、咀嚼、品味画面的美了看画面:仕女们劳动的动作都是那么的优美,像是在跳舞举例:平日里看到跳舞的动作和打架的动作相比较,活跃一下课堂气氛 所谓的背景知识,包括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艺术发展动向、各种绘画风格流派、美术家的生活思想和所处的社会地位,因为艺术作品是画家人生阅历及个性与真情实感的内心流露,所以针对作品要能够较为具体的掌握画家创作该作品的时间、意图和所处的位置等等 初中历史课学生已对唐代艺术有所了解,所以对张萱并不陌生 建立历史与美术之间的联系,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三、巩固练习学习了以上欣赏美术作品的步骤,现在我们举书上的例子进行说明请同学们起来分析书上的美术作品书P2-P3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归纳学生以举手发言的形式回答围绕重难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四、课堂小结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提炼美术鉴赏的5个方法:动眼观察 动脑诠释 动口描述动心体验 动情甄别真正的欣赏,不光是用眼看,还要用脑去“看”美术鉴赏既强调从形式出去欣赏,又要对内容主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所以在鉴赏活动中往往是两三种鉴赏形式综合运用希望今天的课能给同学们下面的学习带来启示和帮助 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讲知识内化与学生的大脑中,为学生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五、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后调查自己的周围是否有特别的“美术作品”,请分析它的美体现在哪里,写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以罗丹的一句经典名言结束本堂课: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法国)撰写调查报告可从身边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来发掘美的作品例如:公园的雕塑、零食的包装、的造型等启发学生对美术现象的关注,深刻感悟生活中欣赏美、创造美的内在精神,热爱生活,学会感动 以下是我的建议: 你写的教案比较有条理,但是说课时间有限,确实内容。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