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作文教学:叙事要详略得当.docx
8页作文公开课教案:《叙事要详略得当》 执教人:叶志平 地点:安徽省桐城市挂车河初中801教室一、导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东坡淡妆就是略写 浓抹就是详写把握叙述的详略,是写好记叙文的关键 让我们结合课文,快速出击,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提升写作能力 二、教材中的写作技巧• 看朱自清的《背影》第3段、第6段,请数一数,这里一共写了多少件事?这两个部分最明显的区别是? • 第3段写了 • 奔丧、失业、典卖、 • 借钱、谋事、回京等多件事,属于略写 • 第6段只写了 • 买橘子一件事,属于详写•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 (表达效果是?)略写目的是表现父亲的辛劳,衬托后文详写部分,用动作描写详细表现父亲过铁道的艰难,突出父爱的主题 详略安排的关键,是根据中心确定材料的主次 (课本84页)请再研读《背影》第六段,作者详写买橘子部分的方法是:动作描写, 人物更鲜明,更感人 三、技巧提炼及实例• 所谓概括叙事,就是用一句话叙述一件事。
• 叙事过程中只需要交代清楚三个要素:1.事件是“谁”干的; • 2.具体干了什么; • 3.时态是什么时态就是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干的,是经常干,还是偶尔干,是要干、正在干,还是干过了 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背景、目的、结果等不做要求,可根据需要可适当添加 例如: 1.弟弟经常撒谎谁?弟弟;具体做什么?撒谎,时态?经常) 2.语文老师正在上课谁?老师;具体做什么?上课;时态?正在) 3.妈妈走了谁?妈妈;具体做什么?走,或者离开;时态?了) 有时候,可根据需要,略作添加运用概括叙事法,可以连续略写几件事 例如: (1)爷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2)晚上不到十一点绝不休息3)有时候得了小病,躺在床上,也会找些适合的活计,他的手从不闲着 这段文字,作者为了表现爷爷勤劳的品质,连续略写了三件小事 【连续略写几件事要注意的问题】 1.要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安排好写作顺序 2.几件事是同一人所为,要避免主语重复:该省略的,省略;该用代词代替的,用代词代替如何进行生动的详写 范例: 1.昨天早晨,一夜的风雨将许多花吹倒了,爷爷一起床就到楼下的花园里培土、钉桩、缠绳将花恢复原状。
2. 下午,家里的米缸见了底,妈妈急匆匆地奔向离家最近的农贸市场,准备买些米 3.上一周,为了赶工期,爸爸一直在单位加班 如何才能将这些事件写得细腻而生动形象呢? 解决办法:一. 首先确定详写的情节任何一个事件都由若干个情节组成每个情节都笼统地进行概括性记叙,整个事件就变成了“流水账”;如果每个情节都进行生动细腻地描写,字数过多不说,没有详略变化,就无法突出主题,整个事件就变成了“生动的流水账”,因此,必须首先确定——要详写哪个故事情节二. 确定详写情节发生的小时间点,作为详写部分的切入点(落笔点)下午妈妈去买米,整个买米过程包括若干情节,如果想详写选米的过程,就具体确定什么时候选的米;如果想详写扛米上楼的情节,就要确定具体上楼的时间三. 确定详写情节要表现的主题 详写某个情节,要抓住这个故事情节中,主要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五个方面进行刻画但不是将这五个方面所有客观发生或存在的内容都进行一一刻画,我们要选择能够突出主题的内容进行刻画,不能表现主题的内容写得再生动细腻,也是画蛇添足,因此要提前确定详写细节要集中表现的主题。
这样才能根据主题从这五个方面选择能表现主题的内容进行细致刻画四. 确定侧面描写的对象和内容生动的细节描写,要加入侧面描写来突出主题,同时丰富文章内容侧面描写的对象包括侧面人、侧面物、侧面环境和背景条件四个对象,它们的行为或状态就是具体刻画的内容同样,不能所有客观存在的侧面对象和内容都一一刻画,要根据主题的需要, 选取能够突出主题的描写对象和具体内容,进行细致刻画 范例:以妈妈去买米为例 第一步.确定详写情节:选米过程. 第二步.确定妈妈选米对应的时间点:十五分钟后,妈妈来到售价最便宜的一家米店 第三步.确定详写情节要表现的主题 :表现妈妈勤俭节约 第四步.确定正面描写的内容:随着选米的进程,从妈妈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中选取最能表现妈妈节俭的内容来描绘 第五步确定侧面描写的内容:选取侧面人、侧面物、侧面换环境、背景条件来突出妈妈的节俭品质 第六步.按顺序书写: 下午,家里的米缸见了底,妈妈急匆匆地奔向离家最近的农贸市场,准备买些米总写) 走了足有15分钟,妈妈才来到市场最西头的一家米店前。
这家米店离我家最远,买完米要多走六七十米路,之所以舍近求远选择这家米店,唯一原因,就是它是整个市场售价最便宜的米店侧面描写——背景条件:离家最远、价格最便宜) “哪种新米最便宜?”一进店,妈妈的目光便从一个标价牌移向另一个标价牌,就像电脑开启了搜索引擎,目标:物美价廉正面描写)展台上,细长澄亮的无常大米、圆滚饱满的东沟贡米、水润飘香的盘锦香米,诱惑着母亲的视觉和味蕾,然而母亲似乎对它们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侧面描写——侧面物:各种优质大米的诱惑) “那种最便宜,只要1.2元一斤!”卖米大嫂指着角落里一个米盒子笑着看着妈妈不过那是去年的米,今年的您还是选择靠边的这一种,1.5元一斤,就是碎了一点儿,吃起来一样!”(侧面描写——侧面人:卖米大嫂推介最便宜的米给妈妈) 妈妈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抓了一把米,无论是光泽还是香味,都远远地超过了角落里的陈米,“买哪一种呢?这个的确比那个好的多,但一斤要多出三角钱,一袋米最起码要多花六七块钱!”妈妈站在那里,犹豫不绝正面描写) “买点儿好的吧,一家人一个月才能吃二十斤大米,也多花不了几个钱,你看我,从不买那种米,我买就买最贵的,一斤要六块多呢,人活着,别太仔细了,最起码要对得起自己呀!”旁边的一个老奶奶见妈妈下不了决心,将自己买的一袋米径直摆在了妈妈面前,“都说我们老年人知道算计着过日子,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然比我们还会过,听我的,就买1.5元的吧!”(侧面描写——描绘侧面人:老奶奶的语言) 闻着手中大米香甜的气息,看着光洁的大米颗粒,听着老奶奶语重心长的劝说,在米摊前站了十几分钟的母亲,咬咬牙,仿佛做了一个天大的决定:那就它吧!“(正面描写) 下午的阳光照在妈妈脸上,细密的汗珠闪着金光,一个买米的决定竟然让妈妈抉择得如此艰难,谁让妈妈天生就是一个勤俭持家的人呢?(侧面描写:写妈妈买米过程带个侧面人——我的感受)4、 教师作品中的详与略 《根叔的酸甜生活》片段内容简介: 我们一家三口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了卖糖葫芦为生的根叔。
根叔送了两根糖葫芦给我女儿女儿欣喜地接过来,撕开上面的袋子,张嘴就咬了一口甜吗?”根叔弯下身子,一脸期待地望着女儿嗯,又酸又甜!好吃!”女儿吃得津津有味根叔舒起身子,腰板也挺拔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好!好!”我忙问道:“根叔,多少钱?”“什么?!”根叔的脸一下子冷下来,“平娃啊,咱乡里乡亲的,我根叔就不能送给你娃吃串糖葫芦?”“我,我不是这个意思……”我一下子不知所措,不知哪里说得不对 “平娃,你忘了你小时候,给你们送糖葫芦吃,我问你们要过钱吗?”“没有!”“这就对了,别跟你根叔提钱,城里的孩子喜欢吃咱的糖葫芦,咱高兴还来不及呢!”说着,根叔又从架子上抽出一根糖葫芦,不由分说地往女儿手里塞妻子拦着女儿,连声说着谢谢不用了我看根叔的脸色又阴沉下来,赶紧接过糖葫芦,说:“根叔的糖葫芦好哇,纯天然的,干净卫生呢!”根叔一下子乐了:“好,平娃还都记得呢!”说着,转过身,佝偻着身子,哼着不知名的曲子走远了——选自《根叔的酸甜生活》 有年秋天,母亲打来,告诉我今年橘子结得特别好,你爸站在树下一个一个的挑大橘子全挂在树上,忍不得摘,说是你小时候最爱吃了,要留给你呢!我那段时间一直很忙,没空回去,没说两句便匆匆挂了。
后来,母亲告诉我:“那满树的好橘子,你爸一个都没舍得吃,也不许别人摘说是怕你回来橘子都没了父亲是个朴实的农民,种了一辈子的地他从来就不会向我们表达他的爱可以想象,当父亲佝偻着身子,在橘树下精挑细选时,他的心里一定是怀着满满的期待可是我,却让父亲失望了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无比愧疚——选自《藏在橘子里的父爱》(镇江日报)总结详写的原则: 选用详略有“三爱”: 一是:对表现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要“偏爱” 二是:对表现中心起辅助作用的要“关爱” 三是:对表现中心无关的要“割爱” 5、 布置作业 题目:围绕“童年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普通人”自拟题目 请同学们先根据课文提示,组织素材和语言,合作推荐出一个中心明确,详略得当的提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