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教案.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心***
  • 文档编号:188320022
  • 上传时间:2021-07-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1.88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教案1. 地球的表面【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2.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台地和盆地等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等资料获得关于地形地貌特点的信息 2.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常见地形地貌的特点 3.能够对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2.发展探究地形地貌变化原因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分析几种地形地貌的特点,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做出初步猜想与解释难点:对主要地形地貌形成原因进行合理的推测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中国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典型地形地貌的图片、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典型地形地貌的视频、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班级记录大表、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教师: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你们对地球了解吗?地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的?地球现在的面貌是本来就有的吗?是什么力量使地球变成现在的样子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新单元的学习吧。

      板书课题:地球的表面)二、探索(一)观察世界地形图,描述地球表面的样子1.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提问:观察地球表面的地形图,你们发现我们的地球表面有什么特点?海洋与大陆的分布、大陆板块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2.交流、研讨:地球的面貌本来就是这样的吗?3.教师播放海陆变迁的相关视频,补充学生认知4.师生总结:整个地球的表面是高低不平、复杂多样的,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被海洋分开并没有完全连接在一起,形成几大板块地球表面的样子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经过漫长的演化逐渐形成的二)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1.观察我国的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1)观察中国地形图,交流研讨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2)说一说自己家乡的地形地貌特点教师提问:同学们的家乡在哪里?你们的家乡是怎样的地形地貌?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交流研讨2.观察图片中的地形地貌,描述它们的特点 教师出示5种地形地貌图片,组织学生观察交流图片中的地形地貌特点3.把每幅地形地貌图的特点和自己对这种地形地貌主要形成原因的猜测填写在记录表中4.学生填写记录表后小组研讨三、研讨1.各组汇报地形地貌观察记录表2.研讨:(1)比较各组的解释,你认为哪组同学解释得更合理?为什么?(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地球的表面由各种各样复杂的地形地貌组成。

      地球表面主要有哪些地形地貌?它们的特点是什么?(3)综合全班同学的分析结果,我们认为可能影响地形地貌变化的因素都有哪些?3.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几种主要的地形地貌的特点,还推测出这些地形地貌可能形成的原因,我们的推测是否合理呢?我们将在后续的学习中展开深入的研究板书设计】地球的表面地形地貌的主要特点及对其成因的猜测(班级记录表)主要地形地貌及特点猜测1.弯曲的岩层:岩石一层一层地排列、整齐、弯曲……地震破坏2.长白山天池:湖面平静、中间低四周高、周围有高山……火山喷发3.敦煌雅丹地貌:石柱、平台形高地、沙粒粗大……风的侵蚀4.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千沟万壑、高原表面破碎、黄土堆积、植被很少……水流冲刷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平坦、河流产生分支、扇形、堆积……泥沙沉积【教学反思】2.地球的结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类了解地壳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 2.能够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科学态度目标 1.保持对探究地球内部构造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乐于参与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活动,能够与他人合作、克服困难、积极地完成制作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带来了可能与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地运动着;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难点:制作地球模型的活动,增强学生对地球结构的感知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橡皮泥(红、黄、蓝三种颜色)、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资料、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视频资料、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1.谈话: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表面的特点,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和地球的构造有关2.课件展示本课聚焦环节的“火山口”图片,提问:“这是一个火山口的图片看到这张图片,你们对地球内部的样子有什么猜测?”3.提问: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地球的结构板书课题:地球的结构)二、探索(一)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1.提问:地球的表面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地球的内部是怎样一番景象呢?2.(课件展示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教师: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1)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

      厚度各处不一样,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5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为7千米2)地幔,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顶部和地壳一起合称为岩石圈岩石圈以下是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3)地核,是地球内部构造的中心圈层,是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3.学生完成活动手册第一项,标出地球的内部结构二)了解地壳的组成1.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还知道了最外层的地壳部分是由岩石组成组成地壳的岩石分为哪几类呢?我们前面研究过的岩石又属于哪一类呢?2.学生阅读教科书24页至25页“了解地壳的组成”部分,自学后完成活动手册中第二项:填写组成地壳的岩石种类及典型岩石3.交流研讨三)了解地壳的运动1.提问:地壳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什么力量使地壳运动的?地壳的运动又会产生什么自然现象呢?2.学生阅读学习关于地壳运动的相关资料3.教师课件展示教材中25页岩层受力产生弯曲变形的图片提问:“阅读材料以后,你们能解释一下岩层为什么会发生弯曲变形呢?”4.学生交流研讨5.教师补充讲解: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推动着地壳的演化,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其最直观的结果是造成岩石的变形。

      不同年代的岩石或岩层,由于地壳运动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弯曲或断裂,形成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四)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1.教师:为了进一步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我们用橡皮泥来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别代表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圈层结构,从里到外逐层制作2.提问:每层做多厚比较合理呢?3.出示各圈层厚度的数据:地球三个圈层中,地壳最薄,且横向变化大,各处厚度不一,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地幔的厚度约为2865千米;地核的平均半径约为3400千米4.教师与学生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地核半径与地幔厚度的比例,学生按照这个比例完成地球结构的模型的制作5.切开地球结构的模型,观察它的剖面3、 研讨1.提问:地球内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有哪些现象或证据支持你的观点?2.学生研讨、交流板书设计】地球的结构地壳 岩浆岩 内部结构 地幔 地壳岩石种类 沉积岩地核 变质岩【教学反思】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2.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2.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3.能够制作关于抗震防灾的手抄报,宣传抗震防灾的常识 科学态度目标 1.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 2.能基于证据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发生的原因难点:结合真实情景及模拟实验中获得的证据,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教学准备】分组活动材料:一次性饭盒、保鲜膜、泥土、水、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大表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本课首页图片,请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情景2.讲述:地震后,公路的路面被破坏了,出现了塌陷、断裂的现象3.提出本课聚焦问题: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二、探索(一)了解地震的成因1.提问: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对地震成因的想法2.引导学生依据前面所学知识对地震成因进行猜测,并将学生提出的假设整理后记录在黑板上。

      3.出示模拟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1)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保鲜膜2)用水将土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保鲜膜的小盒中3)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4)观察发生的现象4.提问:模拟实验中每一部分材料分别代表什么?(教师明确:两半拼接的小盒代表地壳中的两个板块,铺在小盒中的泥代表岩层,拉开或挤压是模拟岩层受到的作用力5.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要求学生不仅观察“地面”的变化,还要注意观察“地面”断裂、隆起的位置与“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关系6.出示岩层弯曲、断裂、错位的图片,学生结合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二)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1.交流在电视、网络上看到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2.提问:地震会给地形地貌带来怎样的改变呢?教师提供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的资料,请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图片3.学生交流从资料、图片中获得的信息:地震会使地表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三)搜集地震中自救、互救的相关知识,制作成海报1.提问: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与互救?学生交流相关经验2.搜集相关知识,做成宣传海报,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三、研讨1.提问:根据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我们能推测出岩石弯曲的原因吗?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说说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会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这些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3.学生研讨交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共同梳理地震的成因以及地震给地表带来的各种变化,从而形成全面的认知。

      板书设计】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六大板块不停运动:碰撞、分离 地壳或岩石圈机械变形、变位:升降、漂移、褶皱、断裂 【教学反思】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 2.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火山喷发给地形地貌带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葡萄沟》每课时精品教案汇编(含两个教案).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黄山奇石》精品教案(第二课时).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葡萄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音乐万花筒 津冀之声》精品教案.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 沪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第1课时 Get ready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登鹳雀楼》说课稿.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桥》优选教案(第一课时).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葡萄沟》每课时培优教案汇编(含两个教案).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葡萄沟》每课时教学设计汇编(含两个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第三课时).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葡萄沟》每课时优质教案汇编(含两个教案).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黄山奇石》培优教案(第一课时).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x 人音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唱歌 打花巴掌》精品教案.doc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黄山奇石》每课时培优教案汇编(含两个教案).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古诗二首》每课时教学设计汇编(含两个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精品教案(第二课时).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每课时精品教案汇编(含两个教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