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钻石途径系列三本(全).doc

179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21592081
  • 上传时间:2023-03-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7KB
  • / 17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内在的探索:钻石途径系列之一 作者:阿玛斯作者简介 阿玛斯,21世纪最重要的心灵导师之一,“钻石途径”创始人1944年,生于科威特,学术专长是物理、数学及心理学1975年,在科罗拉多及加州创立Ridhwan学苑,学员遍布世界各地1986年,创立钻石丛书出版社(Diamond Books)其深度心理治疗方法在西方超个人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钻石途径及研习机构(The Diamcand Heart and Training Institute,DHAT)目前仍发行有关阿玛斯教诲的录像带及录音带    阿玛斯具有完整的现代心理学背景、丰富的个案经验,并受过最高层的佛法训练和东方修炼法门,又撷取了葛吉夫的教诲、苏菲神秘主义、金刚乘和禅宗的精髓他最主要的贡献是将西方心理学与东方智慧整合起来,发展出一条循序渐进、直接而精准的“钻石途径”    阿玛斯认为,我们的心灵就像一颗有许多切面的钻石,大部分的心理学派与灵修体系,只琢磨了这颗宝石的某些面向他开创的“钻石途径”则运用广泛的方法,整合了情绪治疗、认知治疗、直觉式的揭露、呼吸技巧、静坐冥想、及精微能量的探讨,来探索心灵的深度和广度,帮助人们面对各种心理障碍和关卡,活出充满关爱、智慧、喜悦、活力的人生。

      目录第一章 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第二章 坑洞理论 第三章 钻石途径第四章 信仰与承诺   第五章 尊严与痛苦   第六章 价值   第七章 真相与慈悲   第八章 信任  第九章 本体就是生命   第十章 奋斗的价值第十一章 真理第一章 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  你的本体是非常有智慧的,它会丢给你一些冲突,让你有机会观察这个冲突,然后你才能认清一些事这些状况并不是要为难你,如果视其为一种困境,你一定会很难过很痛苦假设你能看见自己会跌跤和受苦,是因为被路上的某些东西绊倒了,那么你就会认清障碍是什么  有句苏菲谚语是这么说的,“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to be in the world but not of it)这句话具有多重的意义,根据你自己的状况、发展及理解力,你对这句话会有不同的解释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其实是个定位问题,我将会探讨这句话的意涵,以便你对我们所做的事有更清楚的了解  婴儿刚诞生的时候,他的生命形态可以说是一种纯然的存在,或是全然活在本体(essence)中当然,婴儿的本体,和充分发展及证悟的成人本体是不同的那是一种无区分性的、与母亲浑然一体的婴儿本体这个初生儿一旦开始成长,他的人格(personality)就会借由与环境,尤其是跟父母的互动而逐渐拓展。

      因为大部分的父母认同的都是他们的人格而非本体,所以他们无法认出或鼓励孩子活在本体中几年过后,本体逐渐被遗忘,于是人格便取代了本体本体被不同的身份所取代孩子开始认同父母之中的一个,或是此种经验彼种经验,以及各种攸关他自己的概念这些身份、经验和概念会变得越来越坚固,因而逐渐形成了人格孩子长大成人之后,自然而然地相信这个人格结构就是他真正的自我  一开始,本体已经存在了,而现在它还是在那里虽然你看不见它,认不出它,甚至以许多方式拒绝了它、伤害了它,但是它仍然存在着为了自保,它只好藏身于地下,而掩盖于其上的便是人格  拥有人格并不是坏事你必须拥有它缺少了它,你根本无法生存但如果你错把人格当成了自己真正的身份,那么你就是在扭曲事实,因为你并不是你的人格人格是由过去的经验、理想、概念及身份所组成的不过你还是可以发展出真正的个人性——个人性的本体——它和掩盖于本体之上的人格是截然不同的然而这份潜力通常会被我们所谓的自我以及习得的身份感所接管  一个人若是因认同既定的概念或过去的经验而深信他就是他的自我,那么他就可以被称为“属于世界,但不活在世间”他无法察觉他真正的身份其实是他的本体这是很难理解的一件事,除非我们偶尔能觉知到自己的本体。

        于是,自我或自我认同便取代了我们的真实身份,而人格则取代了本体人格只是一个冒牌货对本体或人格而言,世界都是相同的那一个,不过它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却截然不同属于世界,但不活在世间”的人,他定位的方向一定是人格而非本体  始终记住自我只是另一个东西的反射  让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认同人格为什么扭曲了事实,并且会造成痛苦让我们来谈谈想要证明自己是独立的、坚强的、成功的、有地位的这个议题这是人们最在意、最关心的题目,几乎每个人都会设定这个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源自于本体,也可能源自于人格,其中的差异非常巨大立足于世上和独立自主,意味着建立起本体的个人面向,这其实是一份内在的成就,也是一份很深的想要实现自己的欲望活出真正的你,则意味着摆脱过往建构出的所有错误身份,这和你在世上的作为无关你在世上的作为,或许能显示出你是谁,但是它无法定义你这个人一旦活出你个人性的本体,也就是你真正的身份,那么无论你做什么都是定位于本体的通常你会认为自己所选择的职业——园丁、物理学家、母亲——可以带给你一个真实的身份,然而这意味着你认同的只是你世俗的那个部分,这也意味着实相被扭曲了  当一个人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下工夫时,通常无法区分出什么样的选择是由人格驱动的,什么样的选择是由本体驱动的。

      他可能以为选择此事而非彼事,比较能活出自己,但其实并没有一个清楚的指导原则不但缺乏指导原则,而且基于自我认同,他相信了人格驱动他去做的事,而且非常猛烈地扞卫这些事这就是我我就是这个样子这是对我最有利的事但如果你质疑他对未来的计划或对自己所抱持的概念,他就会受到威胁即使稍微质疑这些心智建构,都意味着你可能会摧毁他所有的信念  在“钻石途径”(the Diamond Approach)里,我们认为人格寻求自主和身份的驱力,其实是一种扭曲的心理反射;它真正想要的乃是本体的某个面向——我们称之为个人性的本体在某些苏菲派的典故中称其为“公主的珍宝”或“无价之宝”有许多故事都谈过这位公主——个人性的本体——如何从监狱之中解脱出来当然,监狱在这里指的就是我们的人格,在别的故事里,追求此珍宝则代表着对个人性本体的追寻  你要如何将“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应用在上述的情况里?“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意味着你还是继续做你正在做的事你继续当你的物理学家、园丁或母亲,但你始终得记住这只是你另一个东西的反射,而你最深的渴望就是去实现自己的那个部分因此,你主要的努力方向就是去了解你的那个部分,并且去实现它如果以这种方式去生活,那么你虽然活在世间,动机却大不相同了。

      你不再属于这个世界,你的人生目的不只是做个物理学家、园丁或母亲,而是去发现那珍宝,个人性的本体如果你是一名物理学家,你可能连连得奖;如果你是一名律师的话,则可能成为州检察官但若是无法找到那个珍宝,你还是不觉得满足,你仍然想做更多的事,尝试更多的经验,证明自己是更有能力的你可能把一生都花在追求更大、更美好的结果上  请不要误解我现在所说的话我指的并不是不能去追求目前你正在追求的东西,也不是说你必须坐在家里,一心只想着这个珍宝我说的是无论你做什么,都只是在扭曲那个真实的东西,你必须将目标定位于本体,真的把这个人性的本体实现出来因为你的人格即是那真实之物的扭曲,所以它也能指出那真实之物借着对它的理解,你会开始认清心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真相  那句古谚语并不是要你“不属于这个世界”,它指的是“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活在世间意味着你确实是在这个世间生活,而不是跑到山上去冥想或住进寺庙里你的人生就是一场历险,无论在世上做什么都不是终点,而是将矿石熔成纯金的一场严酷的考验一旦认清自己便是个人性的本体,做什么就不再那么重要了,你自然会选择能拓展及加强“真我”的工作除非你已经证悟了你最重要的那个部分,否则就不可能拥有持续不断的满足感。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它的地位  如何拥有融合感,却不属于这个世界?  让我们来谈谈另外一个例子:与某人生活在一起,同时又保有独立性拥有一份关系通常意味着你得牺牲自己的某个部分,或是必须做些妥协假设你并不想这么做,假设你很想和某人亲密,爱与被爱,却又无须妥协而只做你自己,那么你要如何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才能回答上面这个问题  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其实是渴望实现在童年时与母亲的某种关系当你四五个月大的时候,你是处在一种“共生式”的状态里那时你和母亲是融为一体的,你并没有一种“我是我”而“你是另一个人”的感觉你只有一种美妙、愉悦、温暖及融为一体的无区分感  如果思考一下你在关系之中想要的是什么,通常你会发现,你很想跟另一个人亲近到不再有任何界分感的程度你心中有一股强烈的渴望,想要融入另一个人之中这甚至不再是两人是否相爱的问题,而是渴望存在的只有爱那就像是一座奇妙的金黄色池塘——如同阳光洒落在蜜糖上一般,一个金黄的子宫你觉得安全,被保护,整个人都融化了你的身体充满了愉悦感,你的头脑活动完全不见了因为我们在婴儿期跟母亲进入过这样的状态,所以我们认为若想再度拥有这种状态,就必须和另一个人在一起。

      于是我们就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人其实我们真正想找到的只是那份融为一体、黄金般的温暖感  我们如何才能拥有这种状态而又不属于这个世界?首先我们必须了解,那种完全融为一体的状态,完全消融于一体的愉悦状态,就是我们的本体你不需要和另一个人在一起才能经验到它你可以在独处时,与你的猫相处时,与地毯、汽车或另一个人在一起时,经验到这个本体我们需要另一个人才能拥有这股黄金般的融合感,这样的信念往往是非常强烈的,“只要我能融化在你怀里,只要你还爱我,一切都会是美好的”对大部分人而言,和另一个人在一起,确实比较容易经验到融合状态他们以为自己心中早已拥有的状态,必须靠别人才能感觉得到,其实他们要追寻的只是本体的某个面向罢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显然不意味着你应该放弃关系躲到山洞里真正的重点是,不论你做什么,不论是否在一个关系中,你都必须洞悉自己的内心,去发现阻碍你经验那份融合感的东西是什么不论你身处何地或与谁相伴都一样  对这种本体状态的渴望,不但会影响到伴侣关系,也会使我们想拥有自己的小孩,人人都渴望和自己的孩子融为一体有时当人们在寻找美景或其他事物时,他们也想要和周遭的一切融合,但是他们却认为自己必须拥有一些条件,这件事才会发生。

      因此,就探索内心的那个黄金般的本质而言,关系的互动可说是一项严格的考验了  我已经举出了两个相互攸关的例子第一个例子与独立、做自己及身份认同——本体的个人面向——的议题有关另一个例子则涉及到关系,而且往往会带来自我独立与合一经验之间的冲突这份合一经验时常令你觉得你正在失去自己的身份如果你察觉到你在世上的处境只是实相的一种扭曲的反射,你就会发现真正的存在是什么了你的事业、兴趣、关系都很重要,但只有当它们可以引导你深入理解自己时,才有真正的重要性,否则都是无关紧要的  本体带给你的考验,为的是领会死亡是什么  没有一件事比发现“你是谁”更重要了下面这则故事可以说明这个道理  白隐禅师被他的邻人赞誉为真正在清修的人 有位美丽的日本少女,她的父母拥有一间食品店,他们就住在这位大师的隔壁 毫无预警地,女孩的父母突然发现女儿怀孕了  这件事令她的父母非常愤怒女孩不肯说出孩子的父亲是谁经过一番纠扰之后,她终于招出了白隐禅师的名字  女孩的父母怒气冲冲地去找禅师禅师只是简单回答了一句:“真是如此吗?”  孩子生下之后被带到白隐那儿这时他已经身败名裂,可是内心却没有什么波动,反而很细心地照顾这个孩子他从邻居那儿得到这个小婴儿需要的牛奶和其他东西。

        一年过后,这名年轻的母亲再也忍不住了,她把真相告诉了她的父母——孩子真正的父亲原来是一名在鱼市工作的年轻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双减”背景下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趣味化教学策略探析.docx 超越表面趣味: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真实情境创设与高阶思维培育的优化路径.docx 高中语文整本书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探究——新课标背景下的模式创新与能力培养.docx 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反思与能力提升路径探析.docx 初中班主任在日常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实践路径与策略研究.docx 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实践路径探究.docx 基于真实学情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探索.docx 手术器械物品清点安全管理与操作规范.docx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docx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docx 10《苏武传》(教案)-【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09《屈原列传》(教案)-【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0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训练答案.docx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和反思.docx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docx 浅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的现状及应用策略.docx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docx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docx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优化策略.docx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