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单元主题阅读 跟踪训练 语文六年级上册 统编版.docx
15页第2单元主题阅读+跟踪训练【单元主题】本单元以“革命岁月”为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和《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是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当中反复强调的,从单元导语页可以看出,学习本单元的五篇课文,要能跟着课文讲述的故事,“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阅读训练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这一阅读训练要素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点面结合”,指明了要从课文中了解的表达方法,二是“场面”,指明了方法应用的对象课内阅读一】《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顽强歼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1.“昂首挺胸”中“首”的意思是 2.“这声音”指的是什么?在文中用“ ”画出来3.选文生动地描写了五壮士跳崖时的 、 和 ,表现了他们 的英雄形象4.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的词语“屹立”换成“站立”,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课内阅读二】《开国大典》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大典前(群众入场)——大典中(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鸣炮、宣读公告、阅兵盛况)——大典后(群众游行)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表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开国大典》观影宣传单影片介绍: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用激昂的语调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在这场开国大典上,礼炮轰隆,赶来的群众都在庆祝新中国的成立当看到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听到天安门广场上的有力宣言,感受到人民群众间爆发的热情欢呼,这振奋人心的时刻已经到来,革命先辈们必将名垂青史。
这次活动恰逢国庆,我们再次迎来祖国母亲的生日,学校展厅将播映《开国大典》影片,带你走进大典,邀你同为祖国庆生观影诚邀人员:全体师生观影时间:9月28日—9月30日早上9:00~12:00观影地点:学校多功能展厅5.妙妙一时间想不起宣传单上“语调”一词中“调”字的另一个读音,你告诉她另一个音读 ,可组词为 6.妙妙拿到宣传单后和同学们对“影片介绍”这部分内容进行讨论,请你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妙妙:“宣布”的意思就是 吗?这里是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一重大消息的公布?奇奇:是的,你理解的没错我觉得“ ”这个词也用得不错,很形象地写出了礼炮的声响甜甜:这个影片介绍中还有成语,它们分别是 、 ,我还能想到相近的成语是 、 ,我要将这些摘抄在我的积累本上7.妙妙邀请你结合宣传单上的内容,再写一、两句话来补充开国大典的场面 【课内阅读三】《灯光》讲的是作者由天安门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段关于灯光的往事,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灯光①星儿不见了,月儿失踪了,小窗灯光消失了,河面渔火熄灭了;黑暗,无边无际,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黑暗,吞没了天空、大地、河流、村庄,我的眼睛被蒙上了黑纱,在我脚下延伸的道路成了难以跨越的深渊②我在哪里?向前还是向后,向左还是向右,是到了悬崖边上、三岔道口,亦或是被黑暗封闭的隧道尽头?③咕咚,一块石头从我脚前骨碌滚落水中,我脊背冰凉,脚骨发软调一个方向走吧,伸手不见五指,哪儿还有方向?④我盼望,我祈求,我呼唤 ,呼唤,呼唤,一石沉大海,没有一丝回应星星被抢掠了,月亮被绑架了,饥馑的肆虐,村舍人家炊烟断绝河里已无一条活鱼可捕,何来灯光渔火?飞来一只萤火虫吧,把这黑暗大袍洞穿一个窟窿,萤火虫你在哪里?飞来一场暴风雨吧,用你的雷鸣闪电把沉沉夜幕划破,暴风雨何以音讯皆无?来一场野火吧,熊熊烈焰把黑暗烧个焦头烂额,山野何以如此一片沉寂,无动于衷?⑤挣扎,扭打,左冲右突,拳落处,没有触感,空若无物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精疲力乏⑥上路的时候,我为什么不带电筒,不带风灯,连一根火柴也没有?老同志没责备我,还是一个娃娃可我懂了,夜行的时候,不能没有灯火8.前三段写了黑暗给夜行人带来的困惑和恐怖,请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先写黑暗吞没一切,次写看不清道路,再写无方向可辨,极有层次地揭示了黑暗给夜行人造成的严重危害。
B.通过夜行人的所见所闻及其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把黑暗的危害写得生动逼真,令人毛骨悚然C.借助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有声有色地描绘出夜行人的困惑感和恐怖感D.运用排比、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法,以突出黑暗的横行肆虐和我的惶惑心态9.根据语境,应依次填入第④段空缺处的词语是 ( )A.河面的渔火、小窗的灯光、星星、月亮B.小窗的灯光、河面的渔火、月亮、星星C.星星、月亮、小窗的灯光、河面的渔火D.月亮、星星、河面的渔火、小窗的灯光10.第④段中的黑暗,除了扼杀一切光明的事物之外,还意味着什么呢?请选出概括得完全正确的一组 )①不幸 ②荒凉 ③沉寂 ④贫穷 ⑤祸患 ⑥灾难 ⑦饥饿 ⑧死亡A.②③④⑦⑧ B.②③④⑤⑧ C.①②⑤⑥⑦ D.①③④⑥⑦11.第⑤段写我向黑暗作斗争,我之所以毫无成效,其原因是( )A.黑暗看得见却摸不着,全是瞎折腾B.四面八方都是黑暗,个人无能为力C.胡斗乱打,行动盲目D.没有灯火,目标不准1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A.灯光 B.黑暗 C.夜行的经历 D.思想感情的变化13.通读全文后,你认为灯象征些什么?请选出说得全对的一组( )①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正确的理论思想 ③正确的奋斗目标④正确的方针路线 ⑤正确的人生道路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④⑤【课内阅读四】《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篇革命回忆录,故事发生在 抗美援朝 时期。
文章通过写邱少云在执行一次潜伏任务时,为了战斗的胜利忍受烈火烧身的巨大折磨却一声不吭、纹丝不动直至最后壮烈牺牲的事,表现了邱少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英勇顽强的崇高品质我的战友邱少云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我们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我的战友邱少云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悄悄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说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很容易发现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敌人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看着这种情景,我只盼望天快点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到了中午,敌人突然打起炮来,炮弹一排又一排,在我们附近爆炸。
显然,敌人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查,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的响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的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的敌人发现,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的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我的心绷的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忍不住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
敌人全部被我们歼灭了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14.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1)像钉子那样插入 )(2)居于高处,面相低处,形容占据的地形很有利 )(3)一动不动的样子 )15.阅读文中划线的句子,用加点的关联词语造句 16.这篇短文中的故事发生在( )A.解放战争 B.抗日战争 C.抗美援朝 D.国内革命战争17.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是( )(谁)的( )描写A.语言B.动作C.心理D.外貌)这些描写的作用是: 18.文中说道:“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忍不住看”我不敢朝他那儿看”是因为 我忍不住看”是因为 19.“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这段话写出了邱少什么样的精神? 【跟踪训练】毛主席在花山(节选)茶沏好了,警卫员拎着清香的茶水来到碾台旁,用粗瓷碗盛好一一晾在石板上,请碾米的乡亲们喝。
开始,大家还不好意思,经他一动员就喝了起来,茶水对这里的群众来说确实新鲜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叔端着一碗水,凑到警卫员跟前:“我说同志,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警卫员乐呵呵地说:“您老就慢慢地喝吧,一会儿就喝出味道来了这时候,毛主席来了,乡亲们纷纷跟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了毛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












